單樺林 嵇愷
(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 湖北武漢 430205)
武漢城市圈,是指以武漢為中心,以100公里為半徑的城市群落,包括武漢以及黃石、鄂州、孝感、黃岡、咸寧、仙桃、潛江、天門等8個中小城市,面積達6萬平方公里,是目前武漢的7倍多。形成湖北乃至長江中游最大、最密集的城市群。全力打造之下的“武漢城市圈”,將形成以大武漢為核心,與周邊8個中小城市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市場共通、利益共有的城市圈經濟一體化格局。這一格局的形成,增強武漢城市圈內“1+8”城市在文化、科技、教育、體育、金融、交通等方面的關聯度,并且在2008年,教育部與湖北省人民政府商定共建“武漢城市圈教育綜合改革國家實驗區”,并簽訂了合作協議書,協議中將教育綜合改革作為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的重要內容,要求加強高等教育統籌,深化人才培養模式和教育教學改革,這些政策無疑對湖北省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棒壘球運動是一種以棒打球為主要特點的,群體性、對抗性較強的球類運動項目。他在美國開陣較為廣泛,被譽為:“經濟與智慧的結合體”、“美國的宗教文化”。在美國、日本尤為盛行,為譽為“國球”。棒球是以9人為一方,通過投球、擊球、街球在室外場地使用球棒擊球的一行球類運動,比賽的目標是贏得比對方更多的分數,當一名運動員跑完全部壘位,并為被判出局即得一分。棒壘球場地份為內場和外場,成鉆石型的場地,內場四個角上各有一個壘位。棒球和壘球運動雖然非常相近,但是規則和場地卻有著諸多的不同。如:壘間距(棒球)長(壘球)短、球棒的材質、手套的規格、比賽的回合數等等。此項運動在19世紀80年代進入我國,目前已有多個高校開展了此運動。
棒壘球運動的特點是多方面的。就運動的自身方式而言,棒壘球有運動性、團隊性、貼近自然和情趣性等自身的特性;就該項運動作為一種社會活動而言,棒壘球運動又具有游戲性、競技性、群眾性和實用性等特性。
在棒壘球運動開展的價值方面,首先最為突出的價值就是其健身娛樂價值,在高校內開展棒壘球運動課程,可以使大學生強身健體,增強體質。高校學生大多不太注意體育鍛煉,這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學生平時鍛煉積極性不是很高,但是如果經常參加棒壘球運動,身體會變得更加強健,走、跑、跳躍等能力以及耐力、速度、力量、柔韌性、靈敏性等身體素質都將會逐步提高。其次,棒壘球運動能夠促進大學生的溝通能力,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普遍缺乏團隊協作的能力,棒壘球運動就可以幫助大學生鍛煉自己的意志。
棒壘球運動是以操場、公園、綠地以及野外等環境作為活動場所,大學生參加棒壘球運動,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強大力量,也不可避免的要遇到危險和失望,在不斷接近下一個目標的同時,不斷克服失望情緒,讓自己安全度過危險,學生當遇到困難時,有時甚至時在十分艱難的情況下,就必須堅定信念,不斷地鼓勵自己,克服失望心理,讓自己到達勝利的彼岸,這無疑就是鑄就了大學生的堅強意志。最后,棒壘球運動可以培養大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在此運動的比賽中,需要團隊內部成員的合理分工、密切配合,發揚團隊精神和集體力量,尊重同伴,相互鼓勵、支持和幫助,才能取得比賽的最后勝利,這樣一種團隊精神對于大學生走入社會、適應社會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武漢城市圈內有80余所的高校,但是開展棒壘球運動教學的高校還不到5%,并且在開設棒壘球運動教學的高校主要集中在武漢。例如“2013年東本杯”中共有16支隊伍,高校隊伍僅有5支隊伍參賽。不僅如此,目前在武漢城市圈高校中開展棒壘球運動的普通高校和專業體育院校基本上是以普修和選修課型為主,把棒壘球運動教學作為必修課的高校還沒有。而且城市圈內各個高校開設棒壘球運動課程選用的課型不同,所占用的學時也不同。不過,棒壘球運動作為近年來不斷發展的體育運動項目,其獨特的運動形式和特點已經越來越受到教育部門的重視。
我國幾十年來,普通高校體育課程內容絕大多數是傳統的競技性運動項目,學生對于體育教學的觀念已經根深蒂固,棒壘球運動作為一項新興的運動項目,在進入我國之后,在普通高校的體育教學過程中推廣不夠,特別是沒有把它列入學校體育課的課程內容,使其在一段時期內并不為人們所認識。學生對這項運動的認知度不高,并且不了解其運動方法和運動規則,也就更談不上參與了。
棒壘球運動如果能得到較好教學訓練,必須要有多處可利用、合適的地域。田徑場、此球場、公園空曠地等這都是最佳的練習場所。但是目前開展棒壘球運動的高校進行棒壘球教學時因為考慮安全因素基本局限于部分技術,長此以往,學生無法進行較難上壘練習,常此以往并不利于學生運動水平的提高,同樣提高不了學生學習棒壘球運動的積極性。
目前,在開展棒壘球運動教學的高校中,專業教師人數較少,這樣不利于棒壘球教師之間的交流學習。此外,部分教師還是通過網絡和參加一些培訓機構的學習獲取基本的棒壘球教學知識,因此教師的理論知識缺乏系統性,實踐操作能力不足,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政府推出武漢城市圈的發展模式就是旨在以武漢為中心,與周邊8個中小城市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因此針對以上棒壘球運動課程開展的制約因素,武漢城市圈的特定優勢對于在城市圈高校內普及棒壘球運動課程能起到重大的促進作用。
目前在武漢城市圈內開展棒壘球運動課程的高校都集中在武漢市內,隨著城市圈的發展,交通不斷完善,有利于棒壘球運動推廣到周邊8個城市的高校內及公園,以武漢為中心,帶動更多城市開設棒壘球運動課程,在高校中大力推廣、宣傳普及棒壘球運動。
棒壘球運動是一項操作性較強的新興體育項目,作為棒壘球運動教師,要求有一定的專業操作技能和教學實踐經驗。武漢城市圈內高校云集,相對于城市圈內其他8個城市來說,武漢高校開展棒壘球教學的學校數量較多、師資力量較好,就武漢市內來說,華中師范大學(武漢)是武漢市內最早開設棒壘球運動課程的高校,其開展的棒壘球教學課程就具有非常鮮明的特色。因此,在普及城市圈內棒壘球運動課程的同時,利用武漢市內較好的棒壘球教學師資力量幫助和促進周邊8個城市中高校棒壘球教學的開展,定期或不定期的開展一些棒壘球運動的教學經驗和教學課程設置、教學大綱編寫、教材使用等各方面的交流,同時還可以開展一些棒壘球運動教學的相關學術合作研究活動,這對于提高各高校棒壘球運動教學的師資水平,更好的普及和開展棒壘球運動課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開展棒壘球運動的教學,學生的體質得以提高;同時學生的團隊協作、溝通能力得到了較好的鍛煉。棒壘球運動的開展有利于學生在心理、生理和社會適應能力方面的全面發展。而在武漢城市圈各高校內開展和普及棒壘球運動課程是具有其特定的優勢的,也是必要的,應該下大力度深入開展城市圈內各高校的棒壘球教學理論研究與實踐學習。鑒于以上分析,對在武漢城市圈普及棒壘球運動課程提出幾點建議。
首先,主管部門要進一步做好對各高校棒壘球運動教學、科研、訓練及競賽的指導工作,認真把握棒壘球運動在高校中的發展方向,使之在學校開展教學和訓練時有明確的定位。其次,與相關部門合作,在武漢城市圈內建立專門的棒壘球協會,大力推廣宣傳棒壘球運動,與此同時多開展與棒壘球相關的裁判發、教學法、課程設置等相關培訓,并且多進行教學的交流活動,促進各高校教學質量的提高。最后,可以利用周末的休息時間,在保證學生安全的情況下,把學生帶到城市圈內兄弟院校進行實踐和交流比賽,這樣更能激發學生學習棒壘球課程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棒壘球運動的興趣,共同提高武漢城市圈內棒壘球運動的競技水平。
[1]秦椿林,張春萍.我國都市群眾體育探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27(8).
[2]岳峰,劉家成.武漢城市圈群眾體育發展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2008(3).
[3]劉磊.棒壘球運動普及途徑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