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靜
(四川大學錦江學院 四川彭山 620860)
隨著國家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需要的人才也變成擁有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人。在高校校園里,培養出既有良好的實踐能力又有優秀的創新能力的學生,是學校和老師的重要任務。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不僅僅表現在知識層面上,還表現在身體素質上。在許多高校里,學校紛紛開創一些可以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課程,例如:籃球、排球、網球、瑜伽、健美操等等。在新的高校健美操教學模式中,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出自己的建議,展現自己的個性,同時要求老師和學生進行充足的溝通和理解。新的健美操教學模式要求培養學生的主體性發展,本文主要闡述了高校健美操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發展的構建措施分析。
主體性的教育是為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臺,它鼓勵學生進行自我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同時也注重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在傳統的健美操的教學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有效地發揮,使得學生在健美操課堂上沒有活力,動作缺乏力度。整堂課上均由老師進行機械般的教學,學生缺少了思考、討論的時間,漸漸地學生對健美操的興趣就會下降,課堂的學習效率也會越來越差。
只有發現問題我們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在傳統的高校健美操教學上,我們不難發現這種教學模式存在很多問題。參加過高校學生健美操比賽的人都能發現,學生的動作做的十分到位,整齊劃一,但是看過多個小組的比賽之后,千篇一律的動作一定會讓人覺得乏味。在傳統的高校健美操教學中,老師所注重的還是學生動作的教學,往往都是老師教授學生一套編制完成的動作,學生掌握了健美操的動作之后,老師的教學任務也就完成了。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長久下去就會讓學生感到厭煩。這種教學方式沒有考慮到學生真正的要求。現在是一個提倡個性化的時代,年輕的學生有著自己獨特的魅力,做到與眾不同是每個學生所向往的,而這種健美操的教學模式只會讓原本喜愛健美操的同學對其望而卻步。此外,這種教學模式最大的缺點是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自身情況,運動神經較好的同學也許一會兒就能學會動作,運動神經不好的同學不僅學不會動作,還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因此,健美操教學模式的改革是目前推進學生主體性發展的必然選擇。
在健美操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與學生進行充分的互動,實現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發展。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知識,了解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有選擇性的教學。在此期間老師要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價值觀。這樣,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之下,運用自身的主體性,在得到了正確的指導和經驗下,找到學習的方向,掌握學習健美操的方法,形成學習健美操的習慣,把書本上的內容轉為己用,經過加工與創新展示出來與老師和同學交流。反過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自我理解和自我創新也有助于老師及時發現在教學過程中的缺點,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修改教學計劃,實現學生學習能力上升,教師教學計劃進一步優化的雙贏結果。
在傳統的健美操教學中,教師們大多重視健美操動作的教授,而忽略了帶有現代時尚色彩的動作創編。此外傳統健美操教學對集體動作的統一一致也是十分重視的。這種教學理念的偏差直接導致了學生無法進行自主創新,嚴重阻礙了學生創新性思維的發展。這對這個問題老師們可以采取以下教學方式。
第一,由基礎到編排。許多學科的學習都離不開學科基礎,健美操也有基礎動作。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先教授一些健美操的動作基礎,在同學們完全掌握的情況下要求學生在課下分小組自由編排動作。這種教學方式不僅使學生在課堂上學到了東西,在課下也會對學到的東西進行總結創新。
第二,由編排到相互教授。在同學編排好自己的動作時,老師可以讓他們在課堂上展示。讓學生選擇幾個受歡迎的動作由編排者進行教授,在學生教授的過程中老師和同學一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不僅為學生打造了一個良好的討論氛圍,也很好的實現了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溝通。
第三,鼓勵學生進行自我展示。現在的學生課外活動豐富多彩,其中也不乏長期學習舞蹈的同學。在課堂上老師可以讓那些擁有舞蹈特長的學生來授課,為學生注入健美操以外的新元素。還要鼓勵學生積極學習其他舞蹈動作以鍛煉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同時在學生的教授下,老師也能接觸到新的知識,彌補了自己的不足。這種師生之間的角色互換,為學生帶來了新鮮感的同時也很好地完成了教學目的,讓同學對健美操課程更加有興趣。
在健美操教學中,根據不同學生的差異,教師選擇的教學方式也有所不同。例如:節奏感不太好的同學可以采取口令教學,學習速度較快的同學使用音樂教學,進行分組展示、個人展示、健美操比賽等豐富的教學方式。將這些教學方式相結合,為每個同學提供一個公平的展示平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要鼓勵學生進行自我展示。有些學生性格比較內向,羞于在同學面前展示自己,老師要對這類同學進行積極的心理輔導,讓他們克服心理障礙。對于學生好的創意要多加贊美,出現問題要及時修正。
第二,在課堂上展開各種各樣的活動。老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一些表演、競賽活動。例如:組織班級內小組之間的創意競賽、班級與班級之間的比賽;參加院級或者校級的一些文藝晚會;或者到體育運動場上以啦啦隊的形式展現學習成果。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安排學生到中小學校園里做健美操的輔導老師。
高校大學生發揮出自己的主體性,這不僅是教育改革的成功,也是教師新思想、新實力的體現。老師只有轉變傳統教學模式中的主導地位,將學生和老師放在同一個水平線上,與學生進行有機結合,才能更好地完成素質教育改革的要求,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主體性。大學生主體性的發展不僅有老師的參與,也有學生的配合,因此,在高校健美操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學生主體性的健康發展不僅能夠促進健美操教學的進步,也能促進學生自身的個性化發展。學校和老師不能滿足現在的教學方式,要在創新的過程中繼續發展,跟上時代對教育模式的要求,及時融入新的社會正能量,以便將這些正能量傳遞給學生。同時,可以借鑒國外的健美操教學模式,吸收并且開創適合我國學生的健美操教學模式,將我國健美操教學提升到一個新的檔次。
[1]李林林,許小剛.高校健美操教學推進學生主體性發展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4(2).
[2]劉遠花.高校健美操教學中合作學習模式的運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3(4).
[3]張革平.高校健美操教學適應全民健身運動發展的途徑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
[4]王曼.普通高校健美操課程開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3(1).
[5]胡勝昔.淺析高校健美操的教學現狀和改善措施[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