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家榮
(東北林業大學體育部 黑龍江哈爾濱 150040)
從2001年開始,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舊《課標》)開始在全國各地中小學實施,到現在為止,我國的中小學體育教學在其指導下,已經取得了比較豐碩的成果。在十年多的時間內,舊《課標》多次征詢全國各地中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者的意見,在歷經多次修改后,新的《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課標》)已于2011年8月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并與全國的體育教師見面。可以說新《課標》的制定與完善凝聚著體育教學工作者的心血,也是全國中小學體育工作者的智慧結晶。新《課標》相對舊《課標》來說,內容有了許多變動,比如:刪除了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僅保留了義務教育階段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內容;在課程性質的表述、在課程目標的規定、在內容標準方面的變化、教材編寫建議、附錄等方面都作出了許多改變。這些變化總體上是朝著課程標準合理化、嚴謹化和科學化的方向轉變。
新《課標》中關于體育與健康課程性質的描述是:體育與健康課程是學校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課程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學習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內容,以增進學生健康,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為主要目標的課程。[1]其中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是學校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表述不屬于課程性質,而是屬于課程的地位。因此,應該予以刪除。
新《課標》中關于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特性表述共有4個方面:基礎性、實踐性、健身性和綜合性。其中,“實踐性”中強調提高學生的體育與健康實踐能力。那到底什么是“體育與健康實踐能力”是利用體育知識鍛煉身體素質、發展身體機能、利用體育鍛煉進行減肥、還是利用體育知識和規則組織某一體育項目的比賽。新《課標》的表述太過于籠統。對于處于基礎教育階段的小學、初中的學生來說,體育與健康實踐能力最好要規定的具體一點,以便于體育教師的理解和把握。“綜合性”中提到了要把“安全應急與避險”等知識技能融合到體育與健康課程之中。這樣的表述也很籠統,“安全應急與避險”不僅僅是體育與健康課程中所講述的內容,其他學科也有這樣的內容。這樣做未免把體育課的性質擴大和泛化之嫌,可以描述得更具體一些:可以描述成“運動安全應急與運動安全避險”或“運動安全、運動傷害應急與運動傷害避險”。
舊《課標》與新《課標》中都規定不編寫小學生的體育與健康教科書,而只編寫水平一至水平三的教師用書。[2]為什么不編寫小學生的體育教科書,這個問題曾一度讓基層的體育教師倍感困惑。綜合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小學階段以體育游戲和基本的運動能力學習為主,體育教師不需要傳授很復雜的運動技能,因此小學體育課本不用編寫;第二,體育不是升學的考試科目,學生不需要課后復習,因此不需要教科書;第三,體育課主要通過身體練習的手段來進行,不需要很多知識和深刻的科學理論闡述,因此不用編寫體育教科書;第四,不統一編寫體育教科書符合國家實行三級課程管理的要求,給地方和學校編制體育教科書的自主權;第五,世界很多國家比如英、美、德等國家都不編寫小學體育課本,因此不統一編寫小學體育教科書符合當今世界基礎教育的發展趨勢;第六,比較語文、數學等其它基礎學科,體育教學內容的基礎性和邏輯性不強、內容繁多、體系龐雜,因此不統一編寫小學體育教科書。
上述原因提示我們,國家教育行政部門規定不統一編寫小學生的體育教科書的初衷是好的,可以讓地方和學校有充分的自主權開發體育課程資源,可以讓教師根據地方和學校特點自主選擇和設計體育教學內容。但是這種做法造成的影響和結果卻是負面的。負面影響主要有以下幾點。
自從1997年國家最高教育行政部門質疑體育教科書的功能和用途以后,小學體育教科書的編寫便進入了一個停滯期。這意味著活潑好動、求知欲望強烈的全國各地的少年兒童從此就告別了體育教科書,進入了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無課本時代。曾經在自己所在城市的新華書店及幾個大規模的書城做過詳細的實地調查,映入眼簾的都是小學生語、數、外等教科書和教學輔導用書,并且制作精美,內容設計科學。可是,新華書店及各大書城連一本小學生的體育教科書的影子都沒有。除了教科書之外,其它的小學體育書籍更是尋覓不到蹤影。
沒有體育教科書固然可以歸結到體育教學工作者的不作為和不努力,但根本原因卻在于:國家教育部門不統一編寫小學生體育教科書會給社會和學校造成“小學生連體育課本都沒有,所以上體育課就沒有什么意義”、“小學體育沒有什么可教的”、“國家不重視小學生體育課”的主觀印象。這樣從主觀上就削弱了基礎教育中體育學科的地位,使得社會和學校更加不重視小學體育教學。
處于基層的小學體育教師也會認為,國家不統一編寫小學生的體育教科書是對小學生體育課程的不重視。會讓很多人有這樣的主觀認識:“既然小學生沒有體育課本,那么教什么、怎么教、為什么教全憑自己說了算”。在這種主觀意識的主導下,體育課就變成了形式,隨便怎么教都可以了,“一個哨子兩個球,老師學生都自由”的觀念會更加彌漫開來。小學生的體育課完全就違背了新《課標》的要求,變成了老師隨便教,學生任意玩的課程。至于傳授體育知識和健身方法完全變成了一句空話。
本人曾閱讀過人教版的《體育與健康》(七~九年級全一冊)教科書,書中體育知識和內容非常豐富且圖片制作精美,既是一本制作精良的體育課本,又可以當做一本很有價值的課外讀物。初中生既可以從書中學到很多體育知識和技能又可以從精美的圖書中獲得很多感官樂趣。無疑,這對激發初中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是很有幫助的。既然初中學生的體育課本編寫如此精良,那么為什么不編寫幾本圖文并茂的小學生體育課本。小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較弱,直觀模仿能力較強,因此,把一些基本的體育技術動作和體育知識比如足球射門、籃球扣籃、身體形態、奧林匹克知識等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現在體育課本中,不僅可以讓其迅速地形成直觀印象、激發其學習樂趣,還可以讓兒童從多個渠道獲取體育知識。小學生好玩、好游戲、體育學習興趣廣泛,因此,把一些貼近生活的體育小游戲比如袋鼠跳、小兔跳、青蛙跳、鱷魚爬、螞蟻爬、老鷹捉小雞等以卡通圖片形式體現在小學體育課本并展現在小學生的頭腦中,不僅可以促使小學生沉浸于課本中津津有味地閱讀,還能滿足小學生好玩、好游戲的心理特點。這樣做,既可以激發小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也實現了體育教科書“課中輔助教學、課下指導復習”、“課中輔助教學、課下拓展學習”[3]的新用法。
新《課標》規定,水平一至三(小學階段)不編寫學生課本,只編寫教師用書。這樣,小學生上體育課前,不知道要學什么內容,只能被動的聽從體育老師的安排。處于兒童階段的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很廣泛的,對任何事物都充滿了求知和探索欲望,沒有體育教科書的小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體育老師選擇的教學內容,小學生的主動性被壓制,沒有了主動選擇體育教學內容的權利。這與新《課標》中強調的“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指導思想相悖離,這又怎能體現素質教育“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2.4建議
國家教育行政部門應該統一編寫小學生各個學習水平的體育與健康教科書。應根據小學生每個學習水平的認知和心理發展特點編寫體育與健康教科書。水平一的教科書應以豐富精美的體育卡通圖片為主,配以拼音和簡單的文字。水平二和水平三的教科書應該以豐富精美的體育圖片為主,文字為輔的形式編寫。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毛振明.體育教學改革新視野[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1: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