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丹華
(江蘇省南通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江蘇南通 226007)
中美日高等體育院校(系)體育教師培養模式比較探究①
陸丹華
(江蘇省南通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江蘇南通 226007)
隨著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于教育越來越重視,教育事業關乎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本文主要通過對中、美、日三國高等體育院校教師培養模式的概括描述,以及它們的培養模式的比較探析,說明不管哪個國家在培養體育教師的問題上,不僅要從自己本國的實際情況出發,還要借鑒其它國家的優秀培養模式來發展自己的體育教育事業。
體育院校 體育教師 培養模式
在全球化的推動下,世界各國之間的競爭體現為綜合國力的競爭,而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的培養靠教育。體育是學校實施其它各項教育的基礎,只有鍛煉好了身體才能更好的學習,所以說,各國高等院校對體育教師的培養也是至關重要的,提高體育教師的素質也是我們對學生進行終身教育的基礎。美國、日本和中國不管從經濟、政治還是從科技教育等方面都處于世界領先的地位,它們對高校體育教師各方面的培養都是十分重要的,但同時也都有自己獨特的特點。
在中國,要想進入高校學習體育專業知識,首先得通過全國統一考試,并且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識,現在普通高校對體育教師培養模式一般采用的是“4+0”的模式,即在本科期間學習四年的體育專業知識和相應的文化知識,符合社會需要的師范類人才,但是這種單一的師范類的培養模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點,如造成教育功能的降低,不利于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體育教師,同時也降低了教育質量。
美國對于體育人才的培養與其它國家的有所區別,國家沒有專門的體育院校來培養體育教師,一般都是在一些聯合大學中的教育學院或者教師學院來培養塑造體育教師,在進入高校之前,也沒有那么多的要求和限制,體育教師的培養一般采取“4+0”“3+1”“3+2”“4+1”“4+2”這五種模式,“4+0”模式是指教師取得學士學位所需要的學制,“3+1”模式指的是專業課程的設置和教育課程設置的時間,“3+2”指的是要取得雙學士學位所需要的時間,“4+1”也是指教師取得雙學士學位的時間,“4+2”是指取得教育碩士學位所需要的時間。它是趨向于開放式的培養模式,有一定的優點,例如培養出的教師綜合知識能力一般較高,在快速發展的社會中具有更強的適應性。
日本相對于其他國家來說,在高校教師培養制度中是最為嚴謹的國家之一,文部省每年在對高校教師培養方面提出的方案都要以法律制度對其進行保障。日本一般不培養小學體育教師,培養專業的初中、高中體育教師,全國一共才有5所體育大學,但是79所大學都設有體育專業,在非教育性的大學畢業的體育類的學生不一定能夠當教師,只有符合條件,拿到了相應的學位證書并且在規定的大學學完了規定的文化課程和專業課程才能申請當體育教師。
隨著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全面發展,各國高校在培養教師的時候,都首先要重視對教師文化知識的普及和灌輸學習,使各類教師都擁有適應社會發展的必要文化知識,符合社會發展的時代要求。中國注重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那么首先就得培養一批擁有全面知識的教師為培養學生做保障,在中國的各個高等體育院校中,對體育教師的培養要重視對科學文化知識的培養,為以后體育專業知識的學習打好良好的基礎,也使體育教師擁有必要的文化知識,中國、美國和日本三個國家高等體育院校對體育教師的培養首先就是對教師進行基本文化知識的培養,讓教師擁有一定的文化素養,為以后教育培養學生做必要的準備。
專業知識是否扎實是衡量一個人專業素養的必要條件,不管國界人們都十分重視對知識分子專業知識的培養,中、美、日三國當然也不例外,在高等體育院校中,對體育教師的培養都要對體育專業知識重點培養教學,包括體育教育類、職業教育類、體育術科類、體育人文行為學科類等其它課程。例如都重視運動的培養、運動知識的普及、體育教學策略的培養等。
在中美日三國中,高等院校對體育教師的培養模式都歸為師范類的教育,按照師范類的要求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的教育人才,但是不一定接受了教育就能夠成為教師,這只是一個前提。
每個國家根據自己國家的實際情況,對高等院校體育學院體育教師的入學條件的要求都是不一樣。
在中國這樣一個應試教育的環境中,升學考試是進入高校的唯一出路,只有經過高考,成績達到國家的標準后才能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到體育院校進行深造,說明中國的入學制度還是比較嚴格的。
相對于中國,美國的大學入學考試制度相對比較寬松,對高中的文化知識和成績的要求并不是那么高,只要在高中階段修滿14~16門人文和自然科學基礎課,且每門課必須保證每周兩個學時以上,要持續一年,高中畢業就可進入高校體育學院進行體育教師的培養。
在日本這個對教師培養十分嚴謹的國度,對體育教師入學的要求也相應的比較嚴格,進入大學的入學考試科目包括國語、地理、歷史、公民、數學、理科、外國語等,但是每個科目里面還包括多個子學科,具有統一的大學入學考試制度。
學制的設置都是根據自己國家的經濟狀況和所學的專業所決定的,中國是一個具有統一學制的國家,在高校體育學院對體育教師的培養模式中的學制也同樣有統一的規定,一般高校本科體育教師培養都采用的是四年制,取得學士學位,以學到專業知識和文化知識為前提。在大專院校則采用的是三年制,主要注重的是專業知識的培養,培養的是專業型的社會需要的人才。
美國是世界強國,在教育事業發展方面當然也不會落后,在高校體育學院對體育教師培養的學制方面也有自己獨特的特點,體育教師的培養一般采取“4+0”“3+1”“3+2”“4+1”“4+2”這五種模式,“4+0”模式是指教師取得學士學位所需要的學制,“3+1”模式指的是專業課程的設置和教育課程設置的時間,“3+2”指的是要取得雙學士學位所需要的時間,“4+1”也是指教師取得雙學士學位的時間,“4+2”是指取得教育碩士學位所需要的時間,它是趨向于開放式的培養模式。
在日本這個對教育事業要求嚴格的社會中,它們對高校體育院校中體育教師的培養學制與中國的基本一致,大學都采取的是四年制,其間注重對體育教師的體育專業知識的培養,以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專業型人才,適應日本這個對人才要求高的社會,體現出日本對教育事業的嚴謹態度。
體育教學目標是體育教師培養的出發點,也是體育教育事業的歸宿點,各國根據自己國家社會發展的要求制定出了不同的適應本國發展的體育教學目標。世界上經濟越發達的地區對體育教育中體育教師的培養越重視,中國、美國和日本在世界上屬于經濟發展迅速的國家,因此,在高校體育學院中對體育教師培養中的教學目標也十分重視,但各自有自己不同的特點。
在中國教育發展中,教育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教育事業則是其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在體育教師的培養中,要端正培養目標,發展生物、心理、社會的三維體育觀,將體育教師培養成為適應中國社會發展的全面發展人才,應該從開始重視知識的傳授,到發展成智力因素,最終會歸為重視非智力因素。讓體育教師明白體育教學目標應該向重視個人價值方面發展,將學生的身體、心理和社會三個方面進行全面教育,讓體育教師明白懂得自己的使命。
美國由于是地方分權制國家,因此各個州對體育教師培養中的體育教學目標的標準也是不同的,但是可以綜合它們的共同點來總結出共性,發展身體、終身參加體育活動、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良好態度、重視舞蹈等活動、注重身心發展和競技體育項目6個特點,要求體育教師對體育教學目標的認識和培養。
日本學校體育的總目標是“通過合理的運動實踐,使學生喜愛運動,理解身邊的健康安全問題,設法增強健康和發展身體素質,樹立起愉快而明朗的生活態度”,日本由于在教育方面十分嚴謹,因此在小學、初中和高中都有不同的目標,在高校體育學院中體育教師的培養方面就應該重視對教師的對這些反方面的認真了解,培養出態度嚴謹的體育教師。
總之,高等體育院校對體育教師的培養要注重各方面的問題,在中、美、日三個經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的國家,它們對各方面的教育都十分重視,我們需要通過對它們在教師培養方面的比較探析,說明每個國家都是根據本國國情制定出適合本國教育事業的體育教師培養的原則和方法。
[1]董保健.體育院校“三結合”辦學模式的重新審視探討[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3.
[2]郭敏.基于教師專業發展視域的高校體育教師職后教育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2.
[3]徐秀菊.中美高等體育院校“教育”發展戰略比較[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9.
[4]許瑞勛.中國體育教師教育的改革審視與創新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7.
[5]王玉珍.中美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比較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7.
[6]黃愛峰.體育教師教育專業化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5.
G807.4
A
2095-2813(2014)09(a)-0009-02
陸丹華(1978—),女,江蘇南通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