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團
(廈門市東渡第二小學 福建廈門 361012)
自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施以來,我國的體育機制也在不斷的改善,體育教學的評價開始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不管是從教育觀念、教學行為、教學方法還是教學手段,體育教師都面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重大改革,在這改革的大形勢下,體育課堂的差異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在1994年6月10日的西班牙薩拉曼卡召開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會》上通過的一項宣言中提出了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過程。
全納教育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全納教育是指把特殊兒童接納到普通學校,通過加強特殊兒童在文化、課程、社區活動等方面的積極性,讓他們可以更好的、最大限度的融入到普通學校中,使他們感到自己是普通學生中的一員,自尊心得到尊重,自信心得到提高,以后也可以更好的融入社會。廣義的全納教育所關注的不僅僅是特殊兒童,它容納了所有的兒童,它從入學學習機會、課程構活動組織等方面都落實了全納教育的思考。
全納教育是一種理念;是一種過程;是一種原則。它體現了人權觀、平等觀、民主觀以及后現代哲學觀。
它面對的是所有的學者,特別是被邊緣化了的,受到排斥或歧視的學習者,比如學習差的兒童、殘疾兒童、少數名族兒童、難民或流浪兒童、艾滋病家庭兒童或本身就是艾滋病感染者的兒童等,全納教育保證了這些兒童在日常生活類型和狀態上更大程度的接近社會主要潮流的生活模式,滿足了特殊兒童追求平等教育的權利,從更高的理念和層次上為融合教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輔的教學理念。尊重了所有人主體意識和獨立,加強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減少了學生之間的排斥與歧視,適應了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體現了人人平等,所有人都可以得到基本的人權,得到學習的權利,正視、善待不同人不同的差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學生不用再去適應老師的教學模式,教學的多樣化、多元化滿足了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
總的來說,全納教育接納了所有的學生,反對歧視和排斥,促進積極參與,注重集體合作,滿足不同需求,是一種沒有排斥、沒有歧視、沒有分類的教育,它倡導所有的兒童都有接受平等教育的權利理念。
差異教育通常是指,因為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通過對教學的目的、內容、方法以及進度進行調整,來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拿小學生在學習上的差異,適應他們在準備水平、智力傾向、興趣、愛好以及學習風格等方面的差異,使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體現自己的水平。在滿足他們的共性的同時,兼顧他們的個性化的發展,將共性與個性相統一,是多元彈性組織管理的教學理念,繼承了我國“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又在此基礎上給予了新的發展,它強調了以學生為主,教為學服務,注重對個體的教化。差異教學是實施全納教育的必然要求,它們有共同的教學理念和價值取向,都在向優、質、尖的教學理念發展,追求真正意義上的求學權利平等,通過策略完成教學理念和價值的追求。
根據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指導專家,現任全國超常人才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華國棟出版的《差異教學策略》和《差異教學論》可得知,差異教學的策略大概有十五種,包括全面、動態測查學生差異的策略;選擇性課題與靈活安置的策略;并列式教學計劃與個別教學計劃的制定與實施策略;提供認知前提的準備與激發學習動機的策略;預設與生成挑戰學習目標的策略;教學內容的調整和組織的策略;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隱形動態分層與互補合作相結合的策略;兼顧與個別指導相結合的策略;大面積及時反饋與調整教學的策略;創設民主和諧學習環境的策略;彈性作業的策略;揚優補缺的輔導與訓練的策略;差異教學管理策略;社、家、校合作滿足學生不同學習需要的策略。這十五種差異教學策略從不同角度落實差異教學的理念,學校可以借鑒這十五種策略對學校體育課堂進行改革,真正體現了差異教學理論實施目標與方向。
在我國,自有教育的年代以來,教育過程中注重的都是教師以教為主,學生要學習適應老師的教學模式,沒有更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集體合作與互相幫助意識低,出現優等生、差生分級化,學生從心理到生理都發生變化,優等生驕傲自滿,差生自卑封閉,這都沒有體現平等教學,學生的個性發展得到阻礙,特別是體育課程,教與學是雙向統一的教學過程,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全納教育時代的到來,差異教學在各個院校中被普遍應用,各個院校的體育教師也積極地投入到體育課程的改革中,不管是老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還是學生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這給體育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但也隨之出現了許多的問題,全國學生體能的下降還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體育課在有些院校成為選修課的現狀也存在著,體育教育的教學效益還不是太高,所以,要在體育教育中實施有效的教學理念,在全納教育的大形勢下從差異教學入手尋找有效提高體育教學效益的策略,根據華國棟出版的《差異教學策略》中十五個差異教學策略為藍本,根據各地區、各院校的實際情況對體育教學策略進行實際的應用。我認為對體育課堂的差異教學的策略應有以下幾點。
體育差異教學的前提是要掌握學生的差異,為了能更好更早的了解學生之間的差異,在體育教學中可以采用交流談話、體能測試、心理調查等方式去了解不同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不同的學生在體育課中都有一定的特殊性,比如體能的不同、學習態度的不同等等,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的體能水平、興趣愛好、性格特征,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內容,這種對學生的了解要伴隨在每一學期的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在不斷的成長的,對學生及時的評價可以幫助老師及時的改變體育教學的方式方法和教學目標。
在教師對學生科學的測查基礎上,教師要給學生們制定富有挑戰性的學習目標,來適應不同學生的差異,差異教學可以讓學生通過不同的方式、教材或者不同的速度來學習,為學生們制定一套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同時為了保證不同學生的需求,體育教師要為學生們提供開放性的學習內容,既要保證課程內容的多樣性,又要使不同學生對課程內容有一定的選擇性,要為學生們提供一個開放的環境,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從而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
適宜的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學習體育的自主性、積極性,可以有效促進學生體能和運動技巧的提高,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團隊意識,這些教學目標在體育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鑒于學生之間的差異,教學方法也應是靈活多變的,但是要注意的是,方法是為目的提供服務的,它的運用要確保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一個肯定的手勢或一句發自內心的語言評價,是學生非常愿意看到聽到的,它可以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但同時還要注意評價的針對性、多樣性和肯定性。
江蘇省常熟市中學:關注學生差異,優化起始教學。關注學生的差異使學生清楚的認識到自己與他人的差異,從而發揮自己的長處,激發學習的積極性,虛心向別人學習,通過自我小結、學習方法的討論研究增強合作精神。
樹人集團的教師針對學習者的需求所作出的響應性反應。關注了學生的各種學習需求,深入討論問題,開拓團隊合作的精神。
蘇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讓高職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接觸社會,從品行修養、對問題的不同看法等發面出發進行靈活多變的教學模式,肯定優點,幫助其改正缺點,培養良好的人際關系與品德,這就是品德育與體育課的目標,也是成功的關鍵。
在我國教育的發展中,學校體育教學的目標是增強學生體能,使其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與水平,提高學生的興趣愛好,實現多元化發展,德智體相結合,使學生有好的學習成績的同時,有好的身體與品德,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適應這樣的要求,全納教育視角下的體育課堂的差異教學也適應這樣的要求,真正體現“以人為本”、“以教從學”,學生才更愿意上體育課,開展自己的興趣愛好,也幫助學校體現教學目標。
[1]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全納教育共享手冊[M].陳云英,楊希潔,赫爾實,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10.
[2]吳曉紅,霍軍平.頂山工學院新課程理念下體育教學方式轉變之策略[J].湖北體育科技,2012(7):495-497.
[3]蔡建波.對體育課興趣培養的認識與思考[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