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萍 李鐵軍
(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 河北石家莊 050000)
所謂素質,從廣義上來說指的是一個事物本身最根本的素質。若從教育的角度出發進行思考,那么素質則是一個人的基本特征。人的素質指的是這個人從生下來后就一直存在的包括心理和生理的一種特征,這個屬于狹義素質的概念。而廣義上的素質指的是人類在擁有先天生理和心理優勢條件的基礎上,通過在后天的生存環境中,以不斷接受教育和進行學習的方式樹立和不斷優化自己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特征。本研究主要從影視教育、人類可持續發展教育等多個教育內容方面探討人的素質培養,旨在讓更多教育工作者能夠從多方面對人的素質有最準確和詳細的了解。
在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提升綜合素質已經成為一個普遍話題,從最開始的幼兒園教育、小學教育到最后的大學教育、社會教育等,每一個擔負著教育職責的人都為了提高下一代的綜合素質而付出較多努力。隨著這種提升下一代綜合素質觀念的不斷推進,在教學活動中實施素質教育應逐漸成為一種必然。但是,對我國當前的教育模式進行實際調查和總結后,素質教育這一想法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并沒有得到較多的實踐,開展教學模式和實施教學活動的主要目的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人的素質概念在不斷補充和完善后,綜合素質的概念也就開始產生。學術文獻對綜合素質的解釋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1)所謂綜合素質就是一個人各方面素養綜合結果。一個人的綜合素質既包括最基本的道德修養,同時還包括一個人的認知水平和其他學習、理解等能力。隨著知識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提高人的綜合素質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根本要求。
(2)綜合素質是一個人在社會生存中各種生存能力的綜合。除了最基本的生存和適應能力之外,還包括創造力和社交力。
(3)綜合素質既包括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兩個最基本內容,同時還包括專業素質和文化素質等多個內容,是一個人從內部到外部都表現出來的穩定特點。
(4)綜合素質是一個人本身具有的對待一件事情的分析和處理潛能,是身體和精神素質都囊括在內的個人修養。
(5)所謂高校學生的綜合能力,指的是高校學生除了具有包括身心素質、文化素質等多方面素養在內的綜合素質之外,還包括在社會上能夠賴以生存的職業能力。
(6)對一個社會人綜合能力進行界定時指的是這個人同時具有業務處理能力、計算機操作能力、人員組織能力、企業管理能力以及外語能力和社交能力等多種能力。
(7)本研究所講的綜合素質指的是高校學生擁有的包括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業務素質、科學素質以及思想道德素質等多方面素質的綜合。需要注意的是在校生雖然能夠根據自身的條件和興趣去發展自己的長處,但不可所有的興趣和愛好都全面發展。
(8)高校學生在應聘前需要具備的綜合素質能力包括知識認知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處事應變能力以及人格素質能力等多種能力,這些基本能力只有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不斷地加以磨練和升華,才能夠真正使其在職場應聘上一舉成功。
在當今社會,人才已經成為推動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但是社會對人才需求量不斷提高的同時對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能夠滿足國家經濟快速發展的要求,教育相關管理部門也開始不斷的對現有高等教育進行有效管理,并規定要求高等學校能夠有計劃的培養出更多優秀的社會主義新人。在信息化、現代化時代背景下,一個擁有高素質特征的人才,除了要具備最基本的知識認知能力之外,同時還需要有健康的身體和心理。只有在教育過程中,能夠同時兼顧學生的身心發展,才能夠培養出更多既有能力,又有素質和道德素養的合格人才。這種人才才能夠真正在社會上生存和發展。
面對日趨嚴峻的市場競爭和就業壓力,普通高校體育教學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構成內容,在實現素質教育目標和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過程中有著重要的意義。
(1)普通高校體育教育要充分認識到體育教學內容、體育教學方法、體育資源開發的重要性,發展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和創新能力,為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創造良好的條件,為社會培養出有用的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2)注重陽光體育運動對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有顯著推動意義。高等學校是當前為社會培養優秀新人的重要場所,所以,為了能夠為國家發展培養更多優秀新人,所有的高校教育者和管理者必須要給予高校體育教學足夠的重視,能夠真正認真的落實素質教育要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
(3)有研究結果顯示,我國大多數青少年的身體素質狀況都比較差,且無論生理機能還是心理素質水平都一直有逐年下降的趨勢。而由于高校培養的大學生都是未來建設的接班人,是促進國家經濟不斷發展和保障社會持續安定的重要人員。所以,為了讓這些人為社會為國家做貢獻就要培養有健康的心理和強健的體魄學生,必須要給予體育教育足夠重視,并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注重實施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針對應試教育而產生的新型教學理念,在高等學校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其能夠在社會中得以生存和發展。由于體育教學屬于高等學校教育活動的一個不可缺少部分,所以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同樣需要在體育教學中加大素質教學實施力度。針對高校素質教學在體育教學中如何實施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
一直以來人們都只是把健康歸結為身體和生理健康,而嚴重的忽視了心理也是健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壓力越來越大的現代化社會,人們的身心受到非常嚴重壓迫,為了能夠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時代得以持續發展,社會單位和企業在人才要求上,除了明確要求必須要具備專業的技術技能,還要同時具有健康的心理。所以,針對這種情況,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同時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顯得非常重要。
根據不同體育活動和品德思想性質的不同在實踐中要有針對性進行培養和注重。比如在進行隊列練習時,可以培養學生的組織和行動統一能力;在進行分組訓練時,可以應用互助品德教育;在進行健美操教學中,可以實施意志品質磨練培養;在對抗性比賽中可以培養學生頑強拼搏的意識;在期末考核中可以要求其他學生為考試學生加油吶喊,培養他們關心人,關心集體的意識。通過一系列的體育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各個方面的意志品質,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時刻為集體著想,有團隊意識等素質教育,從而更加激勵大學生勤奮努力學習,刻苦鍛練身體,立志報國的信念等集體主義精神及愛國主義教育。
相比于教育活動都需要在室內進行的學科而言,體育是一門相對比較特殊的學科,其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和特殊的。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開展體育教育,除了能夠培養學生強健的體魄之外,還能夠有效平衡學生的智力。德智體是教育教學的根本目標。然而,在傳統的教育活動中,智力和體育教學學科的分配結構并不理想,智力教學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占據絕對的主體,甚至很多情況下為了配合應試教學,在學習緊張時期還會取消體育教學配合智力教學的現象出現。這種只注重智力教學和忽視體育教學的教學模式久而久之會直接造成學生智力水平發展的嚴重失衡。所以,若強調體育教學并加以實踐,那么將能夠促進左右腦的平衡發展,最終實現學生智力的平衡發展。
為了能夠更好發揮體育教學在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能力方面的推動作用,體育教師首先應該對體育相關理論知識進行深入了解,然后再在實踐教學中將這些理論知識加以滲透,讓學生能夠了解到更多體育健身的知識,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的健身意識,促使他們自覺的養成一種良好的健身習慣。實踐結果也表明,在體育教學中給學生灌輸健身強勢能夠有效激發學生興趣,為他們培養科學的健身習慣創造良好條件。
體育教學中有很多活動都是要大家一同參與,需要有專人進行組織管理。且在活動過程還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通過體育教學和各種體育活動不僅能培養良好的體育能力,而且能使學生掌握多種終身鍛煉身體的技能和方法,是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特殊功能。
[1]教育部.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Z].中發[1993]3號.
[2]金文慧.論普通高校體育教學與學生個性培養[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
[3]盧元鎮.中國體育社會學[M].北京:北京體育人學出版社,2000.
[4]毛振明,賴天德.論體育教學中“共性”與“個性”的關系[J].中國學校體育,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