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峰
(江蘇省南通中學 江蘇南通 226001)
助跑是跳高技術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它的任務是為了獲得必要的水平速度,在起跳前及時調整動作結構和節奏,取得合理的身體位置,為正確且快速有力的起跳和順利過桿創造良好的條件。
弧形助跑路線是背越式跳高的典型特征之一。背越式跳高的助跑與起跳動作的銜接較其它跳高姿勢更加緊密自然,助跑水平速度的利用率高,有利于運動員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力,從而能創造出更好的成績。這正是弧線助跑的優越性,也足見其技術的重要性。實踐證明,助跑弧線半徑的大小及其弧線曲率的變化,和助跑步長、步頻以及助跑速度、節奏的變化有直接的關聯,這說明了弧線助跑技術性強、要求高,對后續動作階段的技術影響大。初學跳高的少兒運動員,因生理、心理的特點,影響動作的因素較多,如不正確掌握弧線助跑技術,則會增加后續動作的不穩定性,從而會大大影響背越式跳高完整技術的正確掌握。
因此,在少兒運動員進行背越式跳高的訓練初期,應重視少兒運動員的助跑技術的訓練以及相關素質的提高。
在多年的訓練實踐和賽場上對比賽的觀察中,發現少兒運動員在助跑方面出現的錯誤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這里有訓練方面的原因,也有少兒運動員自身存在的問題,如身體形態、身體素質、心理、技術等方面的原因。在訓練過程中,重要的一點是如何去認識和理解這些錯誤技術的性質、成因,及時解決問題,這對提高助跑效果,完善整個跳高技術有著積極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訓練中,有些運動員在運動技術形成初期,或在有一定的基礎的情況下,對自己采用的助跑方式甚至是出現的錯誤都認為合適或是正確的,而且深信不疑。此時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嚴格按要求做,可能會形成錯誤的動力定型。譬如,有些運動員受了以前跨越式跳高直線助跑的影響,感到直線助跑加速有力,起跳也有信心。但實際訓練中,由于其錯誤的動作認識,經常出現起跳和過桿技術的錯誤,如垂直速度不夠、最高點在桿內、背弓不能及時形成。所以,在這方面教練員必須多引導、多講解、多示范、多采取形象直觀的手段,在學與練的過程中,讓少兒運動員自己加深動作認識,提高動作認識。
助跑訓練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練習,在競賽中,運動員完整技術的正確發揮以至一個高度的成功,正確的助跑技術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它需要教練員和運動員都要付出艱苦的努力。有計劃、有目的、系統地解決好助跑中的每一個細節。少兒運動員在練習助跑技術時,應注意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重視抓好跑的技術。一個跳高運動員如不注意跑的技術,而要提高助跑技術,是遠遠不夠的。跑是一切運動項目的基礎,對背越式跳高來說,顯得更為重要。
第二,掌握好助跑的速度。一定要在掌握比較正確的助跑技術和提高身體素質的情況下,提高助跑速度,加長助跑步數,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往往有時候,為了急于向背越式跳高助跑速度快的特點去靠攏,不顧少兒運動員助跑技術及能力方面還不完善,盲目加快速度,加長助跑距離,不但起不到積極作用,相反會起到破壞作用。雖說助跑距離不長,但它對人體的體能和神經方面消耗卻很大。為什么,因為運動員在面對一定的高度下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精神壓力,此時注意力高度集中,都想通過助跑來發揮出自己最大的水平速度,調整出自己最大能力,為起跳打下基礎。此時,若運動員沒有一定的技術基礎,往往會打亂完整技術的節奏,產生動作變形,結果事與愿違。由此可見,在這方面把問題解決好,對少兒運動員助跑技術的提高極為重要。
第三,在技術形成初期,建立一個良好的節奏感。良好的助跑節奏不僅能節省體力,提高速度,協調動作,也為快速起跳創造一個良好的前提。助跑節奏的建立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訓練手段去實現。
第四,抓好弧線上跑的內傾技術。從助跑結構看,弧線階段是助跑中難度最大的,也是考查一個運動員助跑掌握好與壞的重要指標要求。身體在弧線上的運動使身體向內傾斜與地面之間形成一個夾角,就象一個壓緊的彈簧為迅速彈起創下良好的動作基礎。好的內傾技術,必須是在有好的跑的技術和助跑節奏的基礎上,來強調合理的弧度。
第五,必須加強少兒運動員的心理訓練。跳高運動對運動員心理素質的要求很高。掌握了助跑技術并不一定能在訓練和比賽中充分表現出來,少兒運動員受心理因素的影響較大,因此,在進行助跑技術訓練的同時,必須加強少兒運動員的心理訓練,以使其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高度的自控能力。
以上從不同角度談了一些有關訓練的看法和問題,具體到怎樣去做,采用什么方法手段來訓練好少兒運動員的助跑技術,也正是本文要闡述的。經過多年的訓練實踐,本人積極探索,總結訓練的經驗和體會,摸索出一些訓練方法和手段,在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實效。
第一,針對平跑技術差造成的助跑技術錯誤,在訓練前階段的專項準備活動中,要有針對性的做一些站立式起跑、加速跑、跑的專門性練習,要求動作放松、自然,強調糾正跑的技術動作,對于腿部力量差的運動員可采用跨步跳、原地的負重弓步換腿跳等。在練習中,不能只提一般的要求,要對運動員不厭其煩地給予語言提示:如“提高重心”“加大步幅”“抬腿送步寬”“注意后蹬”等,使學生隨時注意。
第二,對于助跑節奏差,如“碎步”“加速不均勻”“前緊后松”“忽快忽慢”等錯誤,防止和糾正的方法手段如下。
(1)彎道變頻跑。先大步跑幾步,后再快頻跑幾步,交替進行。大步跑要放松,有節奏(教練員可配合喊1、2口令),變成快頻跑時不能改變身體姿勢,要求腳步加快,讓運動員體會怎樣加快頻率。
(2)在弧線跑和助跑高中都要強調后“3步、4步”的頻率,可用數字口令、擊掌等信號給予提示。
(3)做不要起跳板的短助跑“跳高遠”強調后幾步助跑節奏。
第三,遇到弧線跑身體不內傾,弧線不準確,過大或過小,后兩步跑成直線(或與橫桿平行)等癥狀,建議采取以下方法。
(1)要求學生跑不同半徑的圓弧,如沿地面上的畫線做8字形跑,S形跑,跑時不斷提示身體內傾動作,使其能從控制動作變成習慣動作。
(2)由直道進入彎道跑后,向小半徑切入,增加本體感覺。
(3)在足球場中圈反復做變頻的繞圈跑,或進行兩步—四步的助跑“跳高遠”。
第四,至于對助跑步點不準,起跳點不穩定的錯誤,該怎么辦,助跑點不準與助跑弧線的大小,跟助跑標記的準確、助跑節奏的穩定有關。所以在助跑技術訓練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應先對起跳點、助跑弧線和步點做出明顯標記,以努力控制助跑弧線和節奏。在每次跑后,教練員指出偏差,及時糾正、調整,直到運動員形成正確合理的助跑路線和節奏感。
(2)在教學訓練中加強集中注意力的訓練,要求少兒運動員在助跑前先穩定情緒,把注意力集中在隨后的動作中,養成思考的習慣。
(3)努力培養少兒運動員自我分析和分析其他隊員動作技術的意識和能力,通過不斷地觀察、判斷、調整,掌握自我學練的方法。
(4)促使少兒運動員養成助跑時默念的習慣。在初期,教練員、其他隊員按照一些簡練的詞語——口訣或數字節奏,如“加速”“內傾”“1—2、3—4”等,進行大聲提示,隊員自己也隨之出聲,努力找感覺,并養成習慣。以后的助跑練習中,在默念及自我暗示下,應不斷加強、鞏固正確的本體感覺。
第五,在前面的技術練習基礎上,反復進行全程助跑練習。助跑步數8步左右,直線部分四步要求穩固加速,后四步弧線跑時,要求加速均勻,身體放松,有彈性,節奏感強。
第六,教練員應特別注意,在進行技術訓練的同時,應根據少兒運動員的個性特征,循序漸進,有針對性地加強各種素質練習,科學合理地安排,以促進少兒運動員身體全面素質的發展,從而更利于技術的掌握和進一步提高。
總而言之,任何一個有前途的少兒運動員基本上都具有較高的可塑性。只有盡早地對他們加強技術訓練,才能幫助他們解決技術方面的弱點,單憑一時的熱情,而不能堅持長期系統的訓練,是不可能取得成效的;強迫不能成為教練員的訓練藝術,而讓運動員有創造性地進行富有成效的自主學習訓練,這正是每一個教練員的職責,也是值得每一個教練員時時去思考和探求的問題。
[1]段世杰,尚修堂,王宣慶,等.中國體育教練員崗位培訓教材[M].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269-275.
[2]趙連甲,呂強,史鴻范.跳高訓練法[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6:125-127.
[3]孫守正,徐良彥.跳高[M].人民體育出版社,1998: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