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杰 陸秋峰
(1.西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甘肅蘭州 730070; 2.泰州市姜堰區溱潼實驗小學 江蘇泰州 225300)
高職院校體育教師邊緣化,指高職院校體育教師的工作價值長期被校領導、其他學科教師及學生忽視,得不到應有的尊重,逐漸偏離教師群體中心,趨向邊緣地帶的現象。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師邊緣化現象比較突出,主要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
在高職院校工作的體育教師在學術方面屬于“三低”人群即學術地位低、學術成果認可度低、學術活動參與率低。學術地位低主要體現在:高職院校的職業性辦學定位決定了其科研項目的立項與審批傾向于專業課,專業課教師的科研經費和條件也都有足夠的保障,而公共體育課一般享受不到政策傾斜的照顧。學術成果認可度低主要體現在:對體育教師取得的比賽成績和學術成果,學校領導及其他的教師不會引起重視,也不會進行全校性的宣傳或表彰。學術活動參與率低表現在:通過學校層面組織本校體育教師參加各類學術研討活動,與其他院校同行進行面對面交流與學習的機會屈指可數;聘請體育界的知名專家、學者來校講學或學術交流更是天方夜譚。
在高職院校,由于專業課的中心地位,體育課自然也就居于從屬與次要地位,體育教學邊緣化也在所難免。教學邊緣化主要體現于:其一,學生對體育課的應付心理。高職院校學生對所學專業課有著強烈的學習動機,對體育課則不感興趣,課前不預習,課上不聽講,課后不復習,應付心態明顯。其二,其他學科教師對體育課的輕視心態。在高職院校專業課教師認為體育課教學很簡單,就是陪學生玩,任何人都可以勝任。其三,體育教師教學倦怠。盡管國家對體育教學有著嚴格的要求和規范的課程標準,但由于體育教師的工作倦怠,課堂管理松散、課堂教學混亂、課堂考核標準低等現象比較突出,導致體育課的教學質量持續滑坡。其四,體育教學改革研究停滯。在高職院校,專門針對體育課的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較少,體育教師申報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的機會也不多,體育課的教學改革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形同虛設。
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師的工資待遇普遍偏低。從教學看,部分高職院校對體育教師的績效考核標準高于其他專業課教師,導致體育教師工作量增多,工作強度增大,工作時間延長,卻享受不到與其他專業課教師同工同酬的待遇。從科研看,體育教師申報科研項目的機會少,能夠拿到項目爭取到科研經費的更是鳳毛麟角。從激勵看,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師在比賽成績和科研上取得的成果,獲得學校的認可并進行各種物質獎勵或經費支持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雖然高職院校沒有制定出臺針對體育教師發展的“不公平”制度,但其制定出臺的一系列傾向于核心專業課教師的優惠政策,無形中促進了專業課教師中心地位的形成,自然“冷落”了非專業課教師,體育教師也不例外成為“弱勢群體”,失去話語權逐漸遠離教師隊伍中心,趨向教師群體邊緣。
在高職院校,由于專業課中心地位的確立,不可避免地導致其他學科的非中心化。體育也不例外成為高職院校不受重視的次要學科。教師以自身任教學科為“榮”,體育課的次要與從屬地位,決定了體育教師的邊緣化地位。在高職院校,由于社會需求和職業導向的緣故,體育課既沒有專業課受重視,也沒有其他公共課(如英語、計算機等)受學生歡迎,體育學科的被忽視,體育教師自然也就無地位可言。
2.3.1 學識水平不高
廣泛的涉獵、淵博的學識是作為教師的基本條件,也是獲得學生認可和尊重前提。學識水平不高是體育教師邊緣化的重要的內在因素。體育教師的學識水平不高主要體現在:其一,知識結構單一,除了體育學科的專業知識之外,對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知識知之甚少;其二,專業知識面狹窄,只對一兩項運動項目精通或熟悉,對其他運動項目不了解或完全陌生;其三,文科基礎薄弱,聽、說、讀、寫等能力偏弱,給學生一種“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消極印象。
2.3.2 人格魅力不足
人格魅力是吸引學生“近悅遠來”的重要力量,人格魅力不足的教師,一般不受學生歡迎和愛戴。其表現在:其一,缺乏敬業精神,對體育教學缺乏激情,習慣性放羊,對學生不負責任;其二,缺乏教學藝術,表情嚴肅,語言單調,動作僵硬,情趣低俗等,不能給學生親近感,學生往往敬而遠之。
2.3.3 課堂教學呆板
課堂教學是實現體育教學目標的主陣地。喜聞樂見、生動活潑、氣氛活躍的課堂教學最受學生歡迎,課堂教學效果也是最為理想。教師課堂教學呆板主要體現在:其一,教學語言枯燥乏味,一味說教,無感染力與吸引力;其二,教學方法單一,重復講解,反復練習,不能有效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其三,教學內容單調,不能與學生的實際運動興趣相結合,缺乏新意,應付教學任務。
制定完善、科學的政策與制度,是改變體育教師邊緣化的有效策略。第一,認真落實《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和地方政府的有關體育的政策法規,保障體育教師的應有權利。高職院校應該不折不扣地執行這些政策與規定,讓國家和地方政府部門對體育教師的“關心”落到實處。第二,制定具體可行的校本規章制度,保障體育教師的基本權益。針對高職院校實際,結合體育學科屬性,應在經濟待遇、學術與科研參與、培訓與職稱評定、績效考核等方面,對體育教師出臺適當的激勵與資助政策,保證體育教師的應有學科地位,促進體育教師的樂教、適教、會教。
在高職院校,體育學科雖不是重點學科,但也不應成為邊緣學科。體育學科健康良性的發展是體育教師地位提升的重要保障。加強體育學科建設應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第一,完善考核評價體系。由于體育學科特殊的應用與實踐屬性,在對體育教學過程進行考核評價時既不能將它與其他學科用同一把尺子衡量,又不能任其發展,只能用完善與科學的指標體系對體育進行考核評價。第二,深化教學內容改革。將教材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所學專業、校園文化有機結合,通過生活化的校本課程開發促進學生的專業技能的學習,形成獨具特色的學校體育傳統。第三,加強體育的科研力度。高職院校的體育科研基礎非常薄弱,但不能因為薄弱而自暴自棄,放棄研究。應該歸納、總結國內外學校體育教學研究的先進成果,并將其與高職院校的職業背景緊密結合,有效提高高職院校學校體育的應用性,探索適合高職院校的體育發展新路徑。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新知識新技術層出不窮,作為體育教師不能滿足于現狀“吃老本”,應積極探求學校體育發展的前沿知識,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修養,包括人品、學識、技能等。體育教師要博覽群書,加強專業知識領域的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知識水平形成“一專多能”。即使學識淵博,也不在學生面前擺出一副盛氣凌人的樣子,這樣的教師自然會贏得學生發自內心的敬愛和信服,對培養學生謙虛好學,積極上進的性格也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體育教師要不斷的更新體育教育的觀念,切實提高體育教學的實效性,解決高職院校學生體育鍛煉過程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的體育技術技能和體質健康有明顯提高,讓學生充分體會到體育的內在價值。體育教師在提高學識、技能水平的同時,也要注意提高自身的情商修養,多與學生、教師交流,主動融入學生教師群體,以理為據,以德服人。由此可見,高尚的品德、淵博的學識、高效的教學是體育教師贏得尊重的根本因素,也是體育教師從邊緣回歸教師群體中心的重要途徑。
[1]潘紹偉,于可紅.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33.
[2]李秀芝.新課改后如何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法的實效性[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8(7).
[3]王強華,樓梁.試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改革與創新[J].社科縱橫,2009(7).
[4]梁紅秀.優秀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具備的素質[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