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
(荊州教育學院 湖北荊州 434001)
學校體育具體是指學校保證受教育的全體學生在校期間享受受體育教育的權利。就現階段的教育需求和教學要求來說,體育改革對教師最大的要求為要求體育教師不斷的學習、更新觀念、積極的面對課程改革。本文將系統的基于體育課改中創新意識培養方面,具體提供體育改革的對策。
傳統意義上的體育教學更多的是注重于應試教育,不全面且不人性化,在新形勢下我們不得不承認舊的體育觀念和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
傳統意義上我國的體育教學過多的存在著盲目追求體育教學目標,要求學生在課堂上進行過多的現實鍛煉的情況。具體表現為體育教師僅僅單一的以素質測驗或者是體育鍛煉為手段來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完全忽略了對學生興趣愛好的尊重和對體育運動的習慣培養,使學生一方面不熱愛體育,另一方面不具備自覺鍛煉或者是獨立完成體育項目的能力。這樣的教學現狀很不樂觀,會導致學生在離開教師指導或者離開學校以后完全不知道該怎樣進行強身健體,更不具備自己對自己進行體育監督的能力。
上文中已經簡單論述了傳統意義上體育教學模式以及觀念的弊端,以及體育教學中需要改觀的部分,本部分針對上文中的具體現象提供具體的體育創新教學觀點以及相應的體育教學策略。
體育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快樂教學以及快樂學習,具體是能夠使學生有自主學習體育的意識,并且能夠愿意自主的長期的進行體育項目的從事,多運動,都體育。這就要求教師在如下幾個方面進行體育觀念的教學輸入。
(1)使學生能夠明確學習體育的意義以及樂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
(2)營造良好的體育學習氛圍,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體育的學習與進步。
(3)要改革中小學體育競賽的制度,增強小型多樣智能與體力結合的比賽等。
(4)對學生進行相關體育項目以及體育比賽規則的知識輸出。
(5)體育教師要具備多種多樣的體育培養能力,使學生能夠在體育鍛煉中感受到樂趣,并在此基礎上形成自我鍛煉的能力,最終達到使學生提高健康狀況并且受益終生的目的。
體育教育是全民全校的教育,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主要原因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學生入校后應享受方方面面的受教育的權利,在體育教育方面也不例外,因此體育教師要對每一個學生的體育課內外活動負責;對學生進行體育方面的輔導,其宗旨既不是多數人的提高也不是少數人的提高,而是要求全體同學的體育水平得到提高,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全民體育進步;對于學生的體育培養,最終目標是為了培養體育人才,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培養的時候能夠充分的面向全體同學以便發現學生的體育興趣以及才華,并根據其表現出的體育天賦進行挖掘和培養,最終達到培養出高素質的體育人才的目的。
總之,學校體育是針對全體學生的體育,為全體學生進行體育教育和服務應該是每一所學校都應該做到的基本需求,這應該成為學校體育改革發展中理論上和實際操作上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基于這種認識,學校體育,無論是體育課,還是課外體育活動,都應當保證提供所有學生同等參與活動的機會與指導,即使課余訓練與比賽也不能例外。
科學合理的體育教學應該是多元的并且健康的,因此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的時候應該體現出如下特點。
(1)健身性。這一特點是體育教學的本質特點,是區別于其他學科的根本原因,更不會因為時代的改變而發生改變。
(2)人文性。現階段的體育教學已經不是單一的健身教學或者技能的傳授,它具備了自身的體育文化和社會文化,能夠幫助學生修身養性,這就是體育教學的人文性。
(3)基礎性。這一點具體指的是要求學校體育為學生的身心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4)娛樂性。這是體育教學的魅力所在,只有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娛樂性的把控,才能夠使體育教學真正意義上受到學生的歡迎,具有娛樂性的體育教學才是有內容有生命力的體育教學。
(5)競技性。競技性也是體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特征,在一定意義上競技性和娛樂性是相輔相成的,與人文性也有很大的聯系。競技性在現代體育教育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說現代體育如果失去了競技性,體育也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價值。
(6)主體性。主體性的主體指的是學生群體,學生是整個體育教學的主體,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開展差異性教學。現階段的體育教學必須符合學校體育主體的需要,必須適應和服務于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需要,重視學生體育興趣、愛好和特長的培養。
(7)選擇性。這一點與主體性有很大的聯系,具體就是指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的時候要根據學生表現出來的不同特點,有選擇的進行教學方法的選擇。
(8)民族性。學校體育也必須繼承和發展民族、民間的優秀體育傳統。
(9)開放性。這一點是指學校體育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走出學校,多多與社會接軌,與其他院校進行聯誼,一方面可以使學生能夠積極的參加到社會體育中去,另一方面能夠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愉悅身心。
(10)教無定法。這一點與體育教學的選擇性有異曲同工之妙,具體是指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因材施教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具體可以使用啟發式、發現式問題教學、學習指導法為主。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輔導者和調控者。
總之,為了更好的落實體育課程改革,要強化體育意識,樹立終身體育觀,更要將體育教育面向全體的學生,并且抓住體育教育的幾重特點,實行三駕馬車并行的教學方法,最終才能夠起到良好的體育教學效果。
體育課改是提升體育教學質量,保證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的必經之路。要想讓體育課改深入人心,取得實效,就要解放思想,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一方面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另一方面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與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改革的成功與有效,從而最大化發揮體育教育育人的作用。
[1]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
[2]馬啟偉.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龔正偉.學校體育改革與發展論[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2.
[4]馬仲良,王鴻春,黃亞玲.人文奧運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
[5]體育保健編寫組.體育保健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