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璇 毛 平
毛澤東是群眾路線思想的首創者和實踐者,其群眾路線思想作為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一直傳承至今。如果將毛澤東一生的思想和偉大業績集中到一點,那應該就是喚起群眾、依靠群眾和服務群眾。因此,群眾路線思想是貫穿毛澤東思想全部內容的一條主線,具有價值的持久性?,F階段,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夢”思想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重要指導思想,習總書記從人民群眾的角度出發,認為“中國夢”更是“人民夢”,只有人民群眾夢想的實現才能最終促成中華民族夢想的實現。由此可見,人民群眾是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和習近平“中國夢”思想的共同出發點和落腳點,兩者存在著十分緊密的邏輯聯系。
1943年6月,毛澤東在為中共中央所寫的決定《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一文中指出“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就是說,將群眾的意見(分散的無系統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為集中的系統的意見),又回到群眾中去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于行動,并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后再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再到群眾中堅持下去。如此無限循環,一次比一次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盵1]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種工作方法突出了人民群眾的重要性,是馬克思主義“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認識原理在領導過程中的具體體現。從群眾中來,就是要從群眾的實踐中來;到群眾中去,就是要到群眾的實踐中去。毛澤東正是通過認識論方法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一群眾路線思想,并將其明確為我們黨的組織和工作路線,才最終為新民主義革命找到了正確的方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所取得的偉大勝利,充分證實了人民力量的偉大。毛澤東在1941年3月所作的《〈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中講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盵1]毛澤東充分肯定了人民群眾的主體性地位,把人民群眾看成人類社會發展前進的動力,歷史的創造者。并進而把這種思想貫徹到了實踐當中,以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為基礎,發展了馬克思關于建立無產階級政權的理論。土地革命時期建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在抗戰時期建立的以“三三制”為原則的政權,都是探索如何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偉大實踐。1949年新中國成立,人民民主專政國家政權的建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最終使人民真正成為了國家的主人。
毛澤東在黨的七大所作的題為《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中,他號召全黨:“每到一地,就和那里的群眾打成一片,不是高踞于群眾之上,而是深入于群眾之中。”這是因為,“只要我們依靠人民,堅決地相信人民群眾的創造力是無窮無盡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難也能克服,任何敵人也不能壓倒我們,而只會被我們所壓倒?!盵1]人民群眾是我們黨智慧和力量的源泉,是世界歷史的創造者,只有相信、信任群眾,群眾才能推動社會發展的車輪中充分發揮能動性。毛澤東指出:“我們共產黨人區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又一個顯著的標志,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系。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盵1]抗日戰爭勝利之后,毛澤東再一次強調:“我們的責任,是向人民負責。每句話,每個行動,每項政策,都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錯誤,定要改正,這就叫向人民負責?!盵2]
因此可以看出,我們黨無論在任何時候都是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要處處想到群眾,為群眾打算,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也只有這樣人民群眾才會擁護黨的領導,熱愛自己的國家。一切為了人民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黨的唯一的根本宗旨。
“中國夢”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2年11月參觀中國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現場時第一次提出的,并在2013年3月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演講時指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我們稱之為‘中國夢’,基本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盵3]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飽受外族的欺凌。雖然洋務運動以及孫中山領導的民族資產階級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然而卻沒能從根本上改變中華民族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性質和貧窮落后的社會狀態,直至毛澤東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成功,才最終使我們走上了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的道路,人民當家作主才能成為現實。探究其成功的根本因素就在于,毛澤東充分相信、依靠和發動人民群眾的力量,運用群眾路線來規范黨的行動,從而得到人民群眾的響應,最終完成中華民族的獨立。從這個角度來講,毛澤東的群眾路線思想是使我們真正看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第一縷曙光,是讓我們切身感受到的“中國夢”并不是白日夢的偉大希望。新中國建立之后,我們繼承豐富和發揚了毛澤東的群眾路線思想,雖然在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道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是我們始終遵守毛澤東的群眾路線思想,堅持一切為了群眾的宗旨,凝結全國人民群眾的力量,一步步向實現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的目標邁進。如今,我們的經濟實力已經躍居世界第二,這一躍升顯示了中國崛起的歷史軌跡,也為實現21世紀“中國夢”奠定了歷史的大臺階。這些都充分說明,無論是過去我國貧窮落后的社會狀態,還是現在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堅持毛澤東的群眾路線思想都具有重大的意義。只有重視人民群眾的力量,才能從根本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強國的最終目的是富民。人民不富裕,發展就不算成功;人民不幸福,復興就不算完成。人民幸福是同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夢”思想能給人民群眾希望、信心和力量,具有最大限度團結人民群眾力量的偉力,釋放出巨大的正能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4]中國夢并不是飄渺不定的無法實現的夢幻,而是建筑在每一個中華兒女的殷切期盼基礎之上的,關乎每一個人幸福和希望的真實目標。無論是國家還是民族,都是由人民群眾組成的。國家富強需要人民奮進,民族振興需要人民自強,而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人民群眾的幸福。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中強調:“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盵5]因此,“中國夢”的實現依賴于人民群眾的力量,只有充分發揮每個中華兒女的才能,“中國夢”才能實現,從本角度來講,“中國夢”更是“人民夢”。
“‘中國夢’的實現離不開黨的群眾路線,因為黨的群眾路線與‘中國夢’在本質上是相通的?!袊鴫簟举|上是中國人民對未來、對生活的夢想與期待。只有廣大人民群眾愿望得以實現,‘中國夢’才算實現?!盵6]本文十分贊同此種觀點。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黨群眾路線的直接理論和實踐來源是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因此在探求群眾路線思想與“中國夢”思想的關系時,首先應明確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與習近平“中國夢”思想的關系。
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建設中,深入實際,調查研究,不斷總結,逐步發展,形成了群眾路線的科學理論體系。不僅指導中國人民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重大勝利,而且為“中國夢”的創立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毛澤東的群眾路線思想要求我黨要一切相信群眾,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人民群眾是毛澤東群眾路線的核心主體?!爸袊鴫簟彼枷耄褪窃诜彩乱匀罕娎鏋橹氐拿珴蓶|群眾路線思想基礎之上形成的。習近平反復強調:“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并進一步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這就是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只要我們緊密團結,萬眾一心,為實現共同夢想而奮斗,實現夢想的力量就無比強大,我們每個人為實現自己夢想的努力就擁有廣闊的空間。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5]
“中國夢”充分肯定了人民群眾的力量。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發展的主體,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必須充分調動最廣大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中國夢”十分關心人民群眾的發展,尤其重視個體發展,并指出只有國家給予個人人生出彩的機會,國家才會凝聚出巨大的力量。現階段,我們黨越來越重視人民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求,特別重視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由此可見,毛澤東的群眾路線思想為“中國夢”思想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使“中國夢”思想有了正確的方向、強大的動力、明確的目標,獲得了豐富的源泉,成為時代的最強音。
毛澤東的群眾路線思想,是在繼承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基礎之上,結合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在人民群眾斗爭實踐基礎上產生的,是集中人民群眾集體經驗和智慧的成果,是中國共產黨幾十年經驗的總結。毛澤東說:“共產黨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盵1]實踐證明只有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集中人民群眾的實踐經驗和智慧,反映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愿望,才能使黨的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最終制定出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也只有一切為了人民,向人民負責,才能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廣泛地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壯大革命力量。并且只有堅定地依靠群眾,才能最終奪取革命的勝利,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
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來之不易,它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盵5]前車之鑒,后車之師,“中國夢”是建立在前輩偉大的革命實踐探索基礎之上的?!爸袊鴫簟笔乾F階段我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思想,它要求我黨要緊緊依靠群眾,發揮每一個中華兒女的才能,最終使人民幸福,因此,“中國夢”的提出合乎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的標準”,引起了13億多人的共鳴,綻放了13億多人的夢想,激發了13億多人的豪情?!爸袊鴫簟彼枷胧菫槿嗣袢罕姷摹皦簟睉\而生的,反映了人民群眾的利益和要求,合乎民心,順乎民意,得到全國人民群眾的廣泛擁護。
近代早期,無數有志之士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而英勇奮斗,卻因未發動廣大底層人民群眾的力量而最終失敗。五四運動以來,人民群眾才真正參與到振興中華民族的偉大“中國夢”中,毛澤東領導的無產階級革命是真正意義上地為了人民群眾而發動的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革命,人民群眾成為革命的主體力量,此時的“中國夢”才是具有普世意義的“中國夢”,是“人民夢”。經過九十多年的奮斗,我們黨的地位發生了從非執政黨地位到執政黨地位的根本轉變,黨所處的環境發生了由革命戰爭環境到改革開放環境向和平建設環境的重大變化,但是,和人民群眾同甘苦、共命運,密切聯系人民群眾,這一黨的基本特征不僅沒有改變,而且不斷隨著新的變化而升華和擴大,“中國夢”就是現階段這一特征的最切實表現,習近平提出的“中國夢”,不單是現代人的夢,也是老一輩革命家的夢。尤其是在繼承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基礎上的創新的“中國夢”。中國夢不僅僅是理想、是目標,更是現實,反映在每個中國人的現實生活中。因此“中國夢”是對毛澤東的群眾路線思想宗旨的繼承和豐富。
習近平總書記的“中國夢”是要實現國家富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同時指出夢的實現要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并最終實現人民幸福。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夢”實際上是在強調了國家利益與人民利益的統一性,實現“中國夢”就是實現老百姓的夢。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又有賴于每一個人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發揮出來。個人之夢唯有寄托于國家之夢、民族之夢,夢想才能成真。所以,為了實現這樣一個夢想,要在全社會中營造一種氛圍,把全民族的夢想和追求凝聚在一起。只有13億人的智慧和力量匯集成不可戰勝的磅礴力量,才能把歷經苦難而又生生不息的中華民族送達夢想的彼岸,讓每個人在“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的邏輯中夢想成真。因此“中國夢”同時把毛澤東的群眾路線提高到實現民族復興的高度來認識,把毛澤東的群眾路線思想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從而豐富和發展了毛澤東的群眾路線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指出:“我們要隨時隨刻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在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基礎上,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盵5]真心回應人民的期待,就是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關系。講話涉及到的人民群眾的參與權、發展權、受教育權、醫療保障的權利等,都是人民群眾所獲得權利的切實反映。因此習近平的“中國夢”重要指導思想更加具體、更加真實地反映了毛澤東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群眾路線思想。因此,這是對毛澤東群眾思想具體內容的豐富和發展,是對毛澤東一切為了人民的群眾路線思想的深化與發展,是對毛澤東革命工作具體方式的細化。
毛澤東的群眾路線思想為習近平“中國夢”思想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提供了豐富的實踐經驗,習近平“中國夢”思想創新和發展了群眾路線,成為新的歷史時期加強黨的建設的根本思想和根本保證。只有將貫徹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與實現習近平“中國夢”緊密的聯系起來,我們才能更加重視人民群眾的偉大智慧,探索實現中國夢的可行性。因此,在現階段我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們必須深入思考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認真貫徹執行習近平“中國夢”思想的要求,將“中國夢”與人民群眾的夢具體緊密聯系在一起,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需求,堅持群眾路線,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1]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習近平.順應時代前進潮流,促進世界和平發展——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演講[N].人民日報,2013-03-24.
[4]習近平.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2-11-29.
[5]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3-18.
[6]趙萍.小議工會工作中的群眾路線[J].法制博覽,1991,(11).
[7]馮國權,任立亞.美麗中國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8]石國亮.解讀中國夢[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