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鳳
隨著我國新農村建設進程的加快,有關部門出臺了“新農村建設六項要求”等規范性內容,在這一背景下,與景區相鄰、關系密切的村鎮如何發展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一些學者開始對此問題進行相應研究,如管益敏等提出以促進農村生產發展為根本,對農村旅游中建筑景觀等方面進行了分析,但目前這種研究數量不多,尚未提出系統性、指導性強的理論及解決辦法。
《廬山山南百里休閑旅游走廊規劃》中提出,以天沐、龍灣、步紅等近十家溫泉企業為主體形成了一溫泉度假區,周邊其他景區分別加以建設。筆者針對廬山山南溫泉度假區周邊新農村景觀建設進行了調查走訪,結合游客、居民和相關專家的評判與期望,對廬山山南溫泉度假區周邊新農村景觀建設進行了SWOT分析,其目的是為提煉本區域新農村景觀建設理念與戰略目標、形象及功能定位、具體建設措施提供有力支撐。
(一)優勢:建設廬山山南溫泉度假區周邊新農村景觀具有明顯的三大優勢:旅游資源賦存狀況極佳;沿線綠色走廊已見雛形;待開發旅游資源與農村景觀建設較易融合。它們構成了建設依托的主要基礎條件。
(二)劣勢:現有新農村建設與溫泉度假關聯度不高;“新”味尤過,“特”味欠缺;景觀的破碎性問題突出。
(三)挑戰:建設條件面臨諸多挑戰;城市化趨勢帶來的挑戰;周邊地區溫泉旅游開發的巨大挑戰。
(四)機遇:頂級質量的溫泉度假地在全國范圍基本空檔;優秀溫泉企業為度假區周邊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市場基礎。
以上SWOT分析表明,本區現有旅游功能突出,周邊后續發展條件優越,具備開展獨特的新農村景觀建設的優越條件,但亦存在多種不利條件和嚴峻挑戰,其中最大的挑戰來自自身?;诖耍瑧獦淞⒄_的開發理念以指導該地域的開發建設工作,并明確發展的戰略目標。
(一)遵循溫泉地理念,打造“廬山山南溫泉度假帶”
1.溫泉地理念及廬山山南溫泉度假帶的界定
經過大量實地考察和分析,本地域“天然”適合作為“廬山山南溫泉度假帶”來打造?!皬]山山南溫泉度假帶”的提出,不僅僅是擴大了開發的地域范圍,它的提出本質上是基于對溫泉旅游與溫泉地關系的深刻理解。溫泉地是指以溫泉資源為核心包含周邊自然環境和社區為一體的地域綜合體;通常它具有三圈結構即核心是溫泉資源,中層是溫泉社區,外圍是溫泉地自然環境。
2.提出“打造廬山山南溫泉度假帶”的意義
廬山山南溫泉度假帶的提出,一方面符合其來開發多沿山南公路展開的帶狀空間形態,符合游客進入該地域形成的第一印象;另一方面,它提出源于對溫泉地理念的理解,這對其溫泉旅游開發具有重要意義。國內外開發的實踐證明,溫泉旅游與溫泉地兩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缺一不可。遵照溫泉地三圈結構的劃分來理解“廬山山南溫泉度假帶”,實際上強調了溫泉資源與其環境的關聯性,具有重要意義。
遵循“打造廬山山南溫泉度假帶”這一理念,要求實現其溫泉資源與周邊社區、自然及文化資源的一體化開發,將實現其整體風貌景觀的協調,并以大旅游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這是當地政府管理部門應首先具備的理念。
(二)新農村景觀建設主動、全面融入旅游業
目前,中國的新農村建設正在探索階段,就培育方向和發展模式上看,大致可分為小城鎮類型、資源依托型、工業強村型、旅游活村型、特色經濟發展型和勞務輸出型等模式。目前溫泉鎮內新農村建設已一定程度地融入了旅游業,積極引導農民開“農家樂”的意識強烈,形成了個別品牌,如雞籠山村依托全國最大的冰川石單體遺跡和田園風貌開發的農家樂較具特色,但大多局限于城區居民周末休閑的開發,融入程度與本度假帶的發展要求還有相當差距,總體來說尚處在“掃干凈屋子好迎客”的階段,注意環境整治,但從旅游開發角度看,田園景觀特色風貌不足,文化味不足,挖掘潛力大。
(三)重大“文脈”項目開發與“三農”環境的開發整治有機結合
與溫泉鎮類似資源背景地區的開發實踐表明,完全撇開鄉村,采取拆遷村落等硬性方式來獨立地開發這些高級別的人文旅游資源,并不妥當,效果欠佳。如何將二者結合起來使其成為一種優勢,這是度假帶內農村景觀建設、項目開發需著重考慮的。本文認為,為了實現二者的有機結合,需要對重大“文脈”項目開發、“三農”環境的開發整治并重,“兩條腿走路”,實現二者的協同發展。
(四)戰略目標
建立在SWOT分析和基本理念基礎上,本文認為,本度假帶應以打造高端鄉村文化休閑型溫泉度假地為根本目標。針對游客期望和度假帶內資源狀況,應將本地域作為山南文化的集中展示之地,特別突出現代田園與歷史古韻特色,即充分展現山南悠久、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同時展現符合現代人永恒心靈追求的田園風貌,創造一種宜居、宜觀、宜樂的度假氛圍。服務于這一目標定位,度假帶內的新農村建設(包括景觀建設)方面也應成為尊重自然、尊重歷史、生態文明的典范。
(一)總體形象定位及依據
對“普通游客對廬山山南溫泉度假帶旅游資源 (除溫泉外)感興趣比例”作了一基本排序,從表中可看出,普通游客首先對知名度高和附近的資源更感興趣,通過一定講解,對其他景點或相關事物也具有一定興趣,總體看感興趣程度較高,這種排序是確定總體形象的基本參考依據。
1.不應放棄“桃花源”品牌
2.“今日桃花源”的打造,關乎星子縣區域旅游發展的持久魅力所在
3.“今日桃花源”的提出,反映了一種對本地域歷史文化的尊重和傳承,也為有關部門進行度假帶內高標準的新農村深度建設(包括景觀建設)和管理指明了方向
4.借用“溫泉夢鄉來”,主要是表達游客為度假村內外怡人美景所陶醉的心理期望
(二)功能定位與空間布局
溫泉度假村周邊村莊及丘陵地帶 (尤其是北側東牯山林場管轄范圍內的山坡林地)是本度假帶三圈結構的中層和外圍,它們是溫泉度假帶景觀環境建設表現的主要對象,這些景觀建設的加強,會吸引更多的游客介入其中參與各種旅游活動,改變度假村內喧囂而度假村外默默無聞的狀態,最終實現度假帶內各布局空間多層面功能的高度融合,提升溫泉度假帶的整體吸引力。廬山山南溫泉度假帶新農村景觀建設的功能主要反映在四個層面:度假療養功能;體育健身功能;宗教朝覲功能;觀光休閑功能。
應對旅游業激烈的競爭態勢,要加快加強其新農村景觀建設,成功打造廬山山南溫泉度假帶,這是由度假帶的基本資源環境特征和市場競爭態勢決定的,它是聚焦并提升山南地方感的迫切需要,是打造廬山山南具持續帶動力的增長極的需要,更是各溫泉度假類企業獲得持久發展支撐力的迫切需要。
(一)建設特色景觀的主要措施
精心打造第一印象區;營建大面積田園景觀;以“四賢德”為主線打造核心景觀;營建特色水體景觀;適度開發溫泉民宿旅游;生產類設施與度假帶整體風貌要求的協調;增強鄉村景觀風貌的層次感;處理好建筑物與田園景觀的對比關系;建設廬山文化博物館;通過景觀小品修飾提升度假帶的整體文化品位。
(二)相關配套措施
保持良好的村莊基本環境;通過高標準要求整治新農村建設中可能產生的視覺污染;做好形象推廣工作。
納入協同旅游開發視野的新農村景觀建設,一味標準化地按某些新農村建設規范來進行,不利于旅游目的地的整體發展需要。應具體分析周邊及自身的資源環境背景狀況,以市場為導向,明確自身與周邊景區的關聯層次、在本地域發展中的地位,進而確定其建設的主要理念、戰略目標、總體形象與功能定位,并采取恰當措施與新農村改造有機結合,不同程度地創造、引導游客需求,從而實現新農村建設“三大效益”的最優化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