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世云
(沈陽工學院,遼寧 撫順 113122)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手機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訊工具,互聯網已成為人們獲取信息、查閱資料的重要渠道,甚至可以說,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互聯網設備已成為了人們“延伸的人體器官”,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行走在街上的行人,到坐在公交車上的乘客,甚至市場上的攤主,隨處可見利用手機上網看新聞或玩游戲、發微信等的人。為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目前有些學校開設了慕課,部分院校開展了學分互認,這些工作的開展,利于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也為大學生們選擇學習自己喜愛的課程、提升個人能力提供了機會。但在當前形勢下,現實課堂仍然是傳授知識的主要場所,微課、慕課等授課方式,只能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另外,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在人們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的同時,也造就了部分沉溺于網絡而不能自拔的網癮少年,有的大學生因為過度上網耽誤了學業,造成多門功課不及格而退學。作為信息時代的高校教師,如何在這場人網大戰中把學生留在課堂上,使學生能在現實課堂上認真聽課,確實是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
在普通高等學校中,學生逃課現象較為普遍,此現象的發生嚴重影響了大學生專業知識和素質能力的提高。這里所說的逃課,除上課不到課堂的顯性逃課現象外,也包括上課玩手機、睡覺、看雜志、聊天等隱性逃課,即有些同學迫于老師點名、考勤考核等壓力,人是來到了課堂,但心思根本未用于上課。某本科院校的調查資料顯示,隨著年齡的增長,顯性逃課現象呈上升趨勢,其中大一的逃課率約為5%,大二的逃課率約15%,大三的逃課率約30%;隱性逃課率則更高,抽樣調查結果顯示,發生過隱性逃課現象的學生的比例高達80%。因此,高校對隱性逃課現象應給予足夠的認識。
對學生逃課現象的探討,并不是一個簡單的課題,涉及到整個社會大系統。應當從各個角度進行分析。同樣一個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論根據、不同的利益視線,因而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從學校來看,學生逃課是必須否定的行為。這其中有學生自制力差之論,有怪罪于擴招之論,有責于教師教學之論,有歸罪于輔導員、班主任工作不力之論,有責于社會不良引導之論,有責于家長之論等等。對于家長,除了極少數不關心子女的個例而外,大多同意學校的結論而持否定態度,對子女的逃課行為深加責備。從學生來看,學生逃課是“有理由”的。除了諸如 “睡覺過頭了”、“昨晚吃壞了肚子”、“陪女朋友逛街”、“忘了有課”等荒唐理由以外,有怪罪于教師水平和內容的,有不滿于課程設置的,有不滿于教材的等。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出發,無論誰,無論從哪個角度認知此問題,均應避免為逃避責任而對自身需要完善之處不加作為的現象。因此,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應對自身授課狀況加以總結,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為出發點,減少學生顯性逃課及隱性逃課的比例,把學生留在課堂上,實現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教師授課質量對教學效果的影響顯而易見。調查顯示,教師教學質量的好壞與學生的逃課情況明顯相關。教師教學質量好,課堂氣氛活躍,老師幽默的課堂中,顯性逃課的學生人數較少,只占10%左右,而在教師教學氛圍死氣沉沉,課堂死板的課中,學生逃課現象嚴重,由于學生缺乏上課的興趣,逃課現象可高達50%,如果把隱性逃課人數計入,則逃課比例將會更高。不可否認,人的性格是千差萬別的,教師也是如此。正是由于不同教師性格的不同,形成了他們各自不同的授課風格。但無論什么性格,即便不是把授課作為一項事業來經營,起碼也應考慮教師的職業特點及自身承擔的社會責任,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緊密聯系現代科技實際,認真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從授課內容、授課方式等方面加以適當調整,以便能把更多的同學留在課堂上。
目前互聯網已無處不在,不可否認,五彩斑斕的網絡生活對人們的吸引力是巨大的。但我們也應看到,人與互聯網的交流畢竟是人機間的交流,缺少人與人之間的真情實感,絕大多數人是生活在現實世界中的,沉溺于網絡的虛擬世界中的只有少數。因此,只要老師能把互聯網資源利用好,將課堂氣氛調動起來,加強與學生間的情感交流,將網絡中的新聞事件與所傳授的知識有機結合、把從網絡中查閱到的最新科學知識融入課堂,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活躍、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實現師生思維過程互動、信息互動、人格互動,就能把學生從互聯網拉回課堂中,降低顯性逃課及隱性逃課率,成為“人機之爭”的勝利者。當然,要實現此目標,老師不能只是照本宣科,一定要精心備課,做好課堂教學設計,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提高授課業務能力,并掌握一定的上課技巧,提高課堂感染力。除此之處,如果再加上規章制度的干預,使部分喪失學習目的的學生在制度的干預下重新回到課堂,從而逐步養成學習的習慣,則效果會更好。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在互聯網無處不在的信息時代,大學生逃課已成為大學中較為普遍的現象,為了能在人機之戰中把學生留在課堂,取得“人機之爭”的勝利,教師起著非同尋常的作用。如果教師能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將現代科學技術知識融入課堂,使課堂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吸引力,再輔以規章制度的約束,把絕大多數學生留在課堂上的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1]胡南.論高校教師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途徑[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9):114-115.
[2]呂春燕.強化師生情感互動 提高課堂教學質量[J].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3):65-68.
[3]朱光俊.提高大學課堂教學質量的途徑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1(3):161-163.
[4]廖明,姜峰,朱蕾,郭燕鋒.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的策略研究[J].教師教育研究,2012(12):61-65.
[5]李俊卿.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J].中國大學教學,2010(1):56-58.
[6]黃務蘭.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探析[J].中國市場,2010(22):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