襲祝濤
(國網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本溪供電公司,遼寧 本溪117000)
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電力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信訪逐漸成為解決社會矛盾的重要渠道,能否妥善處理信訪問題,化解信訪矛盾,維護企業及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需要我們進行認真的研究和探討。
(1)從信訪問題的數量上看:依然處于居高不下的狀態。
(2)從信訪問題的主體上看:由個體向群體轉變、聯名訪、集體訪逐年增多。
(3)從信訪總體形勢上看:越級訪、重復訪、異常訪現象逐年突出,信訪的層級性被弱化,突發性增強。信訪形式除傳統的走訪和書信外,電話、網絡及隨身攜帶錄音、錄像設備等形式不斷增多,給預測和應對增加了難度。
(4)從信訪問題的內容上看:利益訪、民主訪逐步突出。大都是圍繞自身利益問題,也有對領導干部作為不滿意而檢舉揭發,反映出民主意識的增強。
(5)從信訪問題的處理情況上看,解決難度越來越大。究其原因,一是,信訪人訪前有針對性地學習和研究相關的政策與信息;二是,信訪人對供電企業的要求與期望值更高;三是,一些重復上訪的問題,往往與其他矛盾交織在一起,很難得到圓滿的處理。
當前信訪和維穩形勢的嚴峻是客觀存在的,形成也是復雜的,反映出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信訪環境的寬松加上信息的開放,人們維權意識增強,利益觀念強烈,積極爭取應得利益,甚至包括不該得利益,使得利益訪現象非常典型。
(2)當前電力作為為數不多的壟斷行業,屬敏感性體質,更受公眾矚目,提高服務水平和應對公眾輿論的壓力不斷攀升。
(3)特定歷史時期和企業改革的產物,如農電體制改革、主輔分開,主多規范及用工多元化和待遇的差異等都是誘發矛盾增多的主要原因,而這些問題又是在短時期、小范圍內無法解決的,從而導致問題不斷堆積、信訪量持續上升。
(1)信訪工作機制不完善:一是,考核機制與預警機制逐層遞減,區、縣供電分公司大都沒有完善的考核機制,沒有建立相應的預警機制,對苗頭性問題捕捉不夠及時;二是,秩序管理機制不完善,現行的國務院《信訪條例》屬于行政法規,對于非正常上訪行為約束力度有限,地方執法部門對違法上訪行為打擊力度不夠,致使信訪工作秩序不夠規范,難度加大。
(2)企業管理上的問題根源:一是,同一類型制度政策的出臺或修訂過于頻繁,且政策不連續性而易出現的利益不均;二是,上一級層面標準制定過于籠統,而下面執行各地不一,從而引發的矛盾;三是,政策公開上不具體、不準確、不及時造成職工誤解從而激化矛盾。
(1)信訪人認識上的誤區;信“上”不信“下”,認為只有到上級部門反映才能得到更好的解決;信“多”不信“少”,認為上訪的人數越多越好,造成的聲勢大才會引起上級重視;信“訪”不信“法”,認為打官司即費時又費錢,而上訪花費少又方便;信“鬧”不信“理”,有“不鬧不解決”的錯誤認識。
(2)供電企業接訪工作上的薄弱點:一是基層信訪隊伍現狀不如人意,且多數是兼職,對法律法規、現行政策和歷史沿革不夠了解和熟悉,接訪能力和水平遠達不到實際要求;二是接訪人員作為上的偏差,部分職能部室干部在接待他人咨詢和訴求時存在嚴重的作風偏差和不敏感性,從而導致本可在基層解決的問題一下躍升為到上級單位信訪的事件;三是,少數信訪干部甚至是決策層面對棘手信訪問題時不敢作為,對一些信訪人偏執甚至錯誤行為只知一味退讓,甚至以錢維穩,不僅讓自己陷入被動,更影響了兄弟單位同類事件的處理,陷入“越維越不穩”的怪圈。
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和尊重職工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實做細,力所能及地為群眾辦實事,幫助職工提高認識,更新觀念,提高素質、克服困難,把他們的積極性、創造性引導到促進企業改革和發展上來,從而推動由員工群眾上訪向信訪干部下訪的根本轉變。
一是,強化領導責任。實行領導分片包部門聯系點制度,對信訪工作實行分片負責,對重大信訪案件實行領導包案負責;二是,要強化信訪工作首問責任。對上訪事項,由第一接待人負責,屬于自己分管的要認真快速辦理,不屬于自己分管的范圍,要負責將案件移交到分管者手中,并明確辦案質量和辦結時限,切實提高信訪的辦理水平;三是,要嚴格考核追究。細化和量化考核辦法,對思想認識不到位或工作不當而激發矛盾造成嚴重后果的進行嚴格的責任追究。
一是,要加強矛盾隱患排查力度,完善信訪信息報告制度,發揮信訪信息員作用,延伸信息觸角,及時準確掌握信訪動態,做到未動先知;二是,要提前介入主動調訪。對存在傾向性、苗頭性的問題,提前進行談話教育;對體制性、機制性的敏感問題,提前進行說明溝通,宣傳解釋;三是,完善處置群體性事件應急預案,一旦發現矛盾,立即啟動預案高速運轉,及時有效地處理事件,平息矛盾。四是,加強與新聞媒體的溝通聯系,對敏感問題爭取營造公正有利的輿論氛圍。
改變以往由信訪部門“唱獨角”的局面,全力構建“大信訪”格局。對內:在信訪問題歸口處理辦法基礎上,完善信訪考核機制,加大對信訪歸口部門的考核力度,實施信訪聯席會議制度,多部門協同作戰,共同破解難點。對外:緊緊依靠地方黨委政府和信訪部門,拓寬信訪分流渠道,處理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的重點難點信訪問題。如我們在處理李堡村借電磁輻射阻礙電網建設問題時,就是依靠市委、市政府,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職能作用,圓滿地解決了困擾公司發展的老大難問題。
在政策允許前提下,從實際出發,對特殊的信訪問題,采取特殊的化解方案。如對基層單位執行不到位而引起的信件實行“領導包案、掛牌督辦”;對涉及多個部門的信訪件實行聯動調處;對反映問題屬法理之外、情理之中且當事人確實存在生活困難的則實行個案救濟等,真正做到訴求合理的解決到位,訴求無理的思想教育到位,有違法行為的依法處理到位,生活困難的幫扶救助到位,使上訪難點問題逐一得到解決。
必須認真總結、深刻反思,變務虛為務實,從隊伍建設上、企業管理上及信訪工作長效機制方面著手,從源頭上遏制信訪問題的產生。首先要切實加強內部管理、科學決策。防止因政策不連續、不平衡,不完善和落實不到位引發矛盾糾紛。其次加強信訪干部隊伍建設,提高接訪處訪能力。再次完善信訪工作獎懲機制。改變目前有罰無獎的狀態,對信訪工作當中涌現出的優秀人物和事跡要作典型宣傳,進一步激勵激發廣大信訪干部的積極性。
發展的規律告訴我們,伴隨著發展,新矛盾新問題一定會出現,這是利益變化的必然結果。信訪雖然暴露出很多不穩定因素,但也充分證明了發展的持續與高效,所以只要充分認識、認真對待、深入思考,就一定能做好當前的信訪工作,從而促進供電企業的和諧發展。
[1]國務院.信訪條例[Z].
[2]孫福成.電網企業信訪穩定工作實操手冊[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