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娜 李紅紅
(南昌大學共青學院,江西 共青城 332020)
如今大學生思想政治課在大學課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加強和改進,對大學教育來說是極其重要的。中國的大學教育存在這許多弊端,然則對大學生進行大學思想政治課對提高大學生的自身素質和文學素養是至關重要的。大學生對這門課程表現較為冷淡,對這門課程不感興趣,覺得上這個課程沒什么用,和自己的本身的專業不對口等,導致了開設這門課程所達到的教學效果不夠理想,也沒有達到最初的預期效果。根據這些問題,我們也可以得出原因,并且對這個原因進行分析,所以任課老師的教學任務是很重要的,因此,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大學生思政政治課的現狀以及任課老師如何上好這門課程一些對策。
現在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大部分還是沿襲了傳統教育,老師的主要職責就是把他的文化知識以及思想道德素質通過授課的方式傳播給學生,然則學生是講臺下聽課的主體。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傳輸式授課方式已經不再適合21世紀的大學生。如果一味繼續這種教學方式,則會導致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課更加冷淡,不感興趣甚至反感這門課程,而這個現象發生的原因就是授課老師沒有認識到主體和主導地位的重要性,沒有認識到教學的主動性。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我們應該引進西方的教學方式——互動式教學,老師應該把學生當成是課堂的主體,通過幽默,多樣性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互動到課堂當中,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動者,讓他們充分感受到上這門課的樂趣并且能夠從這堂課中自己能夠學習到政治思想。在大學教育中,一定要強調自主性學習,互動式教學方式,而不是學生為了考試而學習,這是被動式學習,不會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的。
在大學生課堂中,授課老師為了達到教學的理想效果,能夠通過真實的故事來觸動學生,講一些中國的革命先輩的偉大事跡以及分析他們的任務形象,然而課堂下的學生卻不以為然,甚至有的學生無視老師所講的故事,看到老師的神情哄然大笑。老師對于這種現象滿臉困惑的同時也是極其憤怒,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為什么許多大學生不相信這樣的觀點,甚至提出反對?這充分說明了現在的老師和學生的價值觀存在沖突,甚至還有背道而行的情況,學生對老師授課的內容不接受甚至反駁老師的觀點,提出了屬于新一代大學生的觀點,這就是因為價值觀不同而導致的結果。
我想很多人會這樣問,為什么會存在這樣的情況,當代大學生到底是怎樣的一代,導致價值觀沖突的原因是什么?此類問題想必層出不窮。然而,在實際生活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這也是我們社會所提倡的主流價值觀,老師也是忠于黨的領導方針,國家的思政教材進行授課。但是這樣卻往往會忽視了課堂上的主體——學生。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導致了大學生的價值觀和老師的價值觀沖突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有:
2.1 眾所周知,大學生是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群體,是社會中追求個性,新潮的一個群體,并且其價值觀導向很容易受到影響。韓流,西方文化強烈撞擊著我們的中國文化,特別是女大學生容易受到韓流等“文化”的影響,他們崇拜西方的文化,喜歡歐美風韓流,卻往往忽視了我們中國的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
2.2 言傳大學是一個小社會,但是大學生在經歷經驗方面也是尚不成熟的,大學生更多的是感性上的思考,容易感情用事,缺乏理性上的思考,并且受到了當今社會一些拜金主義,個人主義的影響,抵制各種誘惑的能力欠缺,不能很好的分辨誘惑并且走出誘惑。社會的飛速發展,價值觀取向傾向于多樣化,并且也有許多低俗文化,不健康的問題通過電視電腦的網絡傳媒傳播的極其快,這也是其中的原因。
2.3 社會的發展給大學生價值觀帶來了一定的影響,還有重要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也給大學生的價值觀帶來了影響。由于計劃生育的實行,目前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這使許多家長過分寵愛甚至溺愛自己的子女,這容易養成大學生“公主病、王子病”的不良習慣,他們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對于家庭的過分關注欣然接受并且不以為然,認為這個是他們應該得到的,是理所當然的。
2.4 家庭對孩子給予的過多關注造成了大學生心理壓力大,對自己的學業和工作投入更多的精力,進而忽視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了家庭責任感的同時忽視了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以及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教學過程中,很多學校是以老師授課學生考試的模式進行的,許多學生上課不聽課,就會存在著私下賄賂老師等不道德行為存在,對大學生的價值觀以及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存在著影響。
在大學生思想政治課程中,老師是充當著重要的一個媒介功能,將授課內容通過多種形式傳播到學生當中至關重要,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老師在充當媒介的時候,塑造自身的完美人格是非常重要的,通過自身魅力影響學生。這必須要求老師本人加強思想道德素質建設,需要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和理論知識并且多樣式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自身的人格力量。通過自身的建設和人格魅力影響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1 “言傳身教”這是每個老師和學生都明白的道理,這句話的意思是指在口頭上傳授講解,在行動上以身作則,言行起模范作用。從這句話中我們能充分說明了老師在思想教育課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更要成為典范,做到知行統一。
3.2 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教師在教學上要始終本著為學生服務的精神,服務于學生,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思想,能夠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不應該以成績來衡量學生的標準,對成績好的學生和后進生要平等對待,在課堂上要與學生進行溝通,打成一片,能夠進行互動性教學,共同探討和溝通問題,一起進步。讓學生在課堂中充分展現自我,進行自主性學習,最終達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的目標。
3.3 多樣化教學方式增加課堂氛圍。教學過程中,力求教學多樣化,老師可以采取板書式教學,媒體式教學等等,結合課程和學生上課的效果,以學生感興趣的方式進行教學,要考慮到教學的靈活性,能夠真正做到與學生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通過大學生思想教育課能夠真正糾正大學生偏差的教育觀以及提高大學生自身素質,做到最理想的教學效果。
隨著課堂教學不斷創新與變化,任課老師在思想政治課教學課程中要采取不同的思維模式和教學模式,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以幽默、趣味的方式將思想政治課融入到學生課堂氣氛中,主觀意識到思想政治課的重要性。最終,讓大學生能夠在思想政治課中得到領悟和理解,就是開設大學生思想政治課的目標。
[1]劉春雁.論以人為本與增強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實效性[J].理論月刊,2006(04).
[2]夏洪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實現的有效性分析[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6(06).
[3]張曉昀.試論大學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文教資料,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