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宮淑艷
教師資格制度是實施教師職務制度和教師聘任制度的前提。現有的中職教師認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職業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了整體中等職業人才的培養質量。但隨著教育形勢的改變,特別是不發達地區中職學校的學生普遍具有自卑感,在教育資源不均等、升學熱的情況下,現行的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資格制度沒有突出職業教育的特色,從事職業教育的教師也沒有較高的職業聲望和社會地位,導致中職教師的職業缺乏吸引力,中職學校很難留住水平高、技術出色的教師,現有的教師資格認證制度已經不能滿足新形勢的需要,迫切需要一整套相對獨立完整的中職教師資格準入制度。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大批各專業本科畢業生來到中等職業學校任教,也成為我國中職教育的中流砥柱。1954年11月24日,教育部發布《中等專業學校章程》提出了中等專業學校教師學歷要求:“文化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教師,一般應具有本科學歷或同等學力,其中某些技藝性較強的專業教師,亦可為專科學歷,從事教學工作多年,經驗豐富、教學效果較好的教師,其學歷要求可適當放寬;實習指導教師,一般應具有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及以上學歷。”經濟體制改革初期,我國中等專業學校的任職資格沒有多大變化。如1986年6月26日,國家教委頒發的《關于加強職業技術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幾點意見》對中等技術學校的文化、專業基礎課、專業課教師的學歷要求同1954年教育部發布的《中等專業學校章程》規定的相同。但同時指出:“注意聘請有實踐經驗的四級以上技工、能工巧匠擔任實習指導教師”。其強調實踐的意旨可見一斑,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教師往往是通過基礎教育教師的聘任標準聘任的中職教師。
隨著大批中職教師的退休,中職教育出現了師資不足的問題,由此出現了大批轉型的中職教師。主要來源:1.中職文化課教師轉為專業教師。當前,很多中等職業學校的專業教師為文化課教師轉型。近年來國家、省組織在崗教師培訓越來越多,顯示了對提升教師執業能力的重視,當然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現有師資力量的明顯不足。2.基礎教育教師轉型為職業教師。由于對專業的熱愛和其他個人原因,一部分基礎教育教師主動要求轉為中職教師。
1990年國家教委關于印發《全國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工作指導綱要(試行)》的通知中指出:“要認真作好職業技術教育專業課師資的培養、選聘工作;要特別重視技能教師的培養,要就地選聘一些能工巧匠,擔任技藝指導,并經過多種形式的培訓或實踐,使各類教育的文化課師資也能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術知識和技能。”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學校“文氣十足”的教師隊伍無法滿足新專業發展的需要,為了開設新專業、豐富老專業的需要,一些學校主動從社會、工廠聘任一些技術水平高的技工人員作為學校的專兼職教師。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歷史的原因,中職教師的來源比較復雜,而每種渠道都不能滿足中職教育獨特的教育特殊性即教師既是教育者同時也是高級技術人員的要求。
1.一些老教師的專業技能落伍,不能滿足新形勢下的中職教育的需要。隨著形勢的發展,許多專業已經更新,許多老專業不適應新的社會發展而淘汰,而很多老教師缺少創新能力,跟不上新形勢的需要。造成了用過時的技能面對新形勢的問題。
2.“師”性強,而“技”性不足的問題。從基礎教育轉為中職學校的教師具有較高的文化課素養,但是專業技能相對薄弱,這雖然有利于學生的文化素養的提高,思想品德的提升,但對學生針對性的技能培養相對缺乏。盡管通過在職培訓可以緩解矛盾和問題,但是這些教師專業程度有限。
3.“技”性強,而“師”性不強的問題。學校主動聘任的兼職教師專業技能較高,有利于學生專業技能的提高,但是文化素養和思想品德教育相對滯后,這部分教師教育素養嚴重不足,且穩定性不強。
從現實和長遠來看,用現有的通用的教師資格準入制度無法完全滿足中職教師資格認定工作,通過技能培訓可以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但是只能緩解教師技能不足的問題,而無法根本性的解決問題。制定相對獨立的中職教師資格認證體系已經成為大勢所趨,是我們努力解決這些制約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中職教師資格認證制度要使任課教師既要具有“師”的性質,又要具有“技”的性質。“師”的性質包括心理學、教育學的基本知識以及高尚的師德修養。“技”的性質包括豐富的專業知識、專業經驗和高超的專業技能。其核心就是能夠培養高素質的具有創新精神和文化修養的中職人才。這就要求中職教師資格認證要達到以下幾方面的要求。
1.具有一定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礎知識;2.對教育法規有一定的了解;3.具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和品德修養;4.了解并理解中職教育的特殊性,特別是具有一定的品德教育能力;5.具有團隊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6.關愛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善于引導學生;7.具有創新精神;8.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9.身心健康,具有積極的心態;10.就業心理輔導能力;11.能夠幫助學生完成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創業指導工作;12.具有課程設計能力。(包括校本課程的設計能力);13.具有信息化教學能力;14.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1.了解所教課程的發展現狀以及本地區本專業的發展情況;2.了解所教課程畢業生對口單位的用人標準、崗位職責;3.了解所教課程的知識體系和基本規律;4.熟悉所教課程的教學方法和策略。
1.了解專業的職業標準;2.具有高超的動手動腦實際操作能力;3.能夠輔導學生示范操作各種本專業工具、機器、設備;4.能夠靈活使用各種本專業的工具、機器、設備;5.思想開放,不保守,能夠培養出高水平的技能人才。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提出:要“完善符合職業教育特點的教師資格標準和專業技術職務(職稱)評聘辦法”。2014年2月2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工作,提出了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五項任務措施。會議的三個對接即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對接是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客觀要求。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們盡快完善中職教師資格制度,以制度作保障,因此,構建和實施符合中等職業教育特點的教師資格制度,對促進中等職業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發展職業教育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