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王敏
近年來,我國許多高校都開設了物流管理專業,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物流管理人才。同時物流管理專業在建設過程中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缺乏特色。我院的物流管理專業經過多年的建設,取得了一定成績,師資力量不斷增強,教研科研水平不斷提高,成果日益豐富,積累了較豐富的人才培養經驗,借助學校建立的良好校企合作平臺,與多家企業簽訂人才培養實習就業協議,為培養優秀高質量的物流管理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學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都穩步提高。
專業建設是高職教育的生命線,是學校建設的核心,雖然我們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還存在一些問題,尤其是建設特色不明顯,保障條件不充足。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物流行業涉及范圍廣,受現階段條件的限制,人才培養目標過于寬泛,專業針對性不強,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用非所學。這樣造成學生畢業找不到適合的崗位,企業也出現許多崗位空缺的現象。出現這樣的問題主要是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準所致。
主要是軟硬件設施欠缺,在課程體系設置中理論課所占比重較大,實踐實訓課程所占比重較少,實踐教學內容存在課程設置無特色,核心課程教材缺乏實踐內容,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單一,實訓教學師資隊伍缺乏等問題,學生動手能力不強。
物流管理專業與其他管理專業建設比較成本較大。校內實訓建設與校外實習基地建設滯后,與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合作不深入,合作機制不靈活,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有一定的經費支持。
物流管理專業的建設應針對區域經濟與目前物流管理職業崗位現狀,同時考慮未來物流管理職業崗位的發展趨勢,物流管理核心在于整合資源,運作精益。從事物流管理工作的人員要熟悉該行業的基本工作流程,掌握物流中心的規劃與布局、貨物的運輸與配送、采購管理與庫存控制、物流機械設備的基本運營管理特點等專業知識。具備這些理論知識和職業崗位能力,還要實施多元化、多渠道的專業建設。
拓展合作項目內容,以行業企業需求和學生就業崗位為主要依據,確定物流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基于工作過程、基于學生職業崗位能力的課程體系,設置和共同開發課程,形成崗位特色鮮明的核心課程;與企業深度合作,把合作企業真正地建成本專業學生的實習與就業雙基地,建成工學結合的平臺;建設完善的社會培訓服務體系,開發設計符合區域經濟發展可實施的教育培訓方案,積極地為企業培訓員工,提高他們的專業理論素養,從而更好地為行業企業提供技術服務,提升社會服務能力。
我院借助國家重點專業群及省級重點專業建設群的優勢,資源共享,精益運作,形成了實踐教學優勢,降低了實訓教學建設成本。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實施活動:專業課程采用項目化教學,讓學生在學、做一體化中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分析問題能力;學生實際動手操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校內實訓車間和校外企業參觀實訓,校外學生頂崗實習,能夠增強學生了解社會和企業生產情況的能力。
把學生職業能力證書考核與本專業的課程設置相結合,突出專業課程目標的職業化,增強學生技術崗位的適應性。積極引導學生參加物流職業技能資格考試。近年來,助理物流師的證書通過率95%以上。職業證書的獲得,增強了學生的競爭力和綜合素質。
成立物流管理專業校企合作理事會,發揮校企合作理事會職能,校企共同根據行業企業對物流管理人才的需要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制定培養方案;以專業能力為導向,共同完善專業課程體系,進行專業核心課程的開發;滿足市場人才需要,實施雙證書制度;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過程中,逐漸完成學校對接行業,專業對接職業,課程對接崗位,教師對接師傅,學歷證書對接職業資格證書。
應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聘請行業企業管理人員進行綜合案例教學、模擬實踐訓練、多媒體現代化教學;通過實地參觀、企業考察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踐行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利用校內實訓室,強化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與實踐技能的培養,滿足現代物流的發展對應用技術型物流人才的需要。
在學生中有計劃地通過物流協會、ERP協會等各類學習性社團組織,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組織多種形式的技能比賽,強化學生的專業綜合技能。如以培養學生物流規劃及專業技能操作為目的的物流技能大賽,以培養學生創業、創新意識與能力為目的的創業模擬大賽,以培養學生全面經營管理企業能力的企業經營模擬沙盤大賽。通過這樣的比賽活動,可以選拔出優秀的選手參加國家的技能大賽。
建立以教授、教研室負責人為首的物流教研組織,負責本專業的建設管理,借助國家及省級重點專業群的建設,給予一定的經費投入。制定關于人才培養方案、外聘教師、師資隊伍培養、學生頂崗實習、校企合作、教學督導、教材選用編寫等系列管理制度,進一步明確專業建設過程中實施的各項標準,推動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建設和教學內容改革、教材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全面展開。
物流人才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只有不斷地建設與完善我國高職物流人才培養的模式,才能培養出滿足社會市場需求、具有實踐技能和創新能力的綜合素質物流人才,逐漸形成我國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與培養體系,促進我國物流業及經濟發展。
【1】李家斌.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研究綜述.物流技術,2014第33卷第1期.
【2】趙昱.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定位.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4.02中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