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 劉盼
大部分高職院校沒有設立真正意義上的職業指導中心,沒有專門的職業指導設施設備,也沒有配備專職的職業指導人員。職業指導一般都安排在大學一二年級給學生上《就業指導》和《創業教育》課,主要采取授課講座的形式來完成,僅僅把“職業指導”簡單理解為“就業指導”,忽視了對學生長遠發展的職業指導。
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沒有配備專職的職業指導人員,從事職業指導工作的主要是各個院系的輔導員、招生就業辦的行政人員等。但他們本身工作任務重,精力有限,也缺乏相關提高理論知識和業務水平的培訓,以致很難開展好學生的職業指導工作,只能疲于應付就業核查。
高職院校都在大力推進校企合作,合作層面也在不斷擴大,包括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校企聯合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等,但普遍都忽視了與企業合作開展職業指導。一直以來,高職院校的職業指導主要都以老師授課或開講座給學生灌輸求職方法和技巧為主,沒有很好地把企業用工需求融入到職業指導中,沒有邀請企業人員對學生進行職業實踐能力的指導,也沒有注重對學生職業綜合素質的培養,以致出現畢業生就業率雖高但就業質量不高就業滿意度低的局面。
現在很多高職院校的職業指導方式只以課堂講授、開講座和舉辦招聘會為主,忽視了對學生的個性化指導,除非是學生自己主動到就業指導中心尋求幫助,職業指導人員才會根據專業、人格、職業能力等因素進行一對一的指導。這就導致高職院校的職業指導開展很難出成效,僅僅流于就業政策和就業法規的宣傳、招聘信息的發布等層面。
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開展職業指導工作時實行“黨委書記和校長一把手雙責任制”。學校黨委書記、校長與廣東省教育廳廳長簽訂就業工作責任狀;學校黨委書記、校長與二級學院院長、黨支部書記簽訂就業責任狀;二級學院院長、黨支部書記與各教研室主任簽訂就業責任狀,從而實現“二級學院一把手雙責任制”,并建立就業工作考核的“一票否決制”。學校通過強化責任意識充分調動全校教師主動或被動地參與到職業指導工作中來,并積極為提高職業指導工作的質量和成效出謀劃策。
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利用學校各種宣傳欄、電子屏幕以及網絡媒介實時發布國家的就業政策和就業信息。大學生就業指導辦公室還為學生提供24小時電話咨詢服務,就業指導專職人員全年開通10部就業專線,為學生提供辦理就業手續等服務,并成立大學生職業協會,建立學生就業聯絡團隊,360度全方位為畢業生提供優質服務,每年提供咨詢服務上萬人次。同時,學校還不時邀請不同類型企業來學校做宣講、開招聘會,從而讓學生更能及時了解市場和企業的用人需求。
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為加強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在國家人社部中國就業技術培訓中心指導下,于2011年雙方共同立項建設了就業創業型文化校園。該就業創業型文化校園由四大部分組成:國家級職業指導工室、就業文化廣場、創業文化廣場、創業體驗園。譬如,就業文化廣場有20多個信息發布亭,實時發布200個城市的就業信息。廣場內的29根路燈則展示就業出路信息。而創業文化廣場還可容納200多個靈活的創業體驗展位,職業指導老師在這里對學生實施就業創業指導。大學生可自由選擇體驗項目,在濃厚的就業創業文化氛圍中學習,從而提高了他們的創新創業意識。學校還開設了《創業教育》課程,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培養,還在學生三年級第一學期時統一安排他們去企業進行實戰演練。
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結合實際,按照一定的師生比建立了一支專兼結合的職業指導師資隊伍。這支隊伍的專職職業指導工作人員主要由學校學有專長或具備教育學、心理學、經濟學、社會學、咨詢學等方面知識或經驗豐富的老師及大學生招生就業辦的行政工作人員擔任。各二級學院的政治輔導員、黨支部書記、各班班主任和專任教師則作為職業指導師資力量的有益補充加入了充當兼職職業指導師的隊伍。學校每年還投入4萬元培養近20名中高級職業指導人員,并有計劃分批次地安排這些職業指導師參加業務培訓,提高他們職業指導的層次和水平。
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十分重視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每年都會對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進行督查、考核及表彰,從而保障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的順利進行。此外,每年對在職業指導和就業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給予表彰和獎勵,對在該項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個人也給予表彰和獎勵。學校還出臺了《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意見》和《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就業督查工作指標體系》作為保障,從而促使職業指導向更高質量的方向發展。
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為了實現更高質量的職業指導,還出臺了《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受聘職業指導師、高級職業指導師工作人員條件及實施辦法》作為激勵政策。將職業指導師納入教師崗位管理,并給予獲得高級職業指導師的職業指導人員副教授待遇。除此之外,學校每年都提供專項經費用于教師對學生進行職業指導的通訊費、與用人單位的聯系費、調研費等。學校通過這些舉措激勵了所有老師毫無顧慮地投入到職業指導的相關工作中。
職業指導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建設工程。高校要實現更高質量的職業指導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職業指導理念,根據學校自身情況和特色,結合社會和市場需求,建立起一套較為系統的職業指導工作體系,并強化職業指導師資隊伍的專業化建設,實現工學結合的職業指導,同時做好職業指導的后續跟蹤調查服務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真正實現高質量的就業。
[1]賈洪鑒.試論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職業指導實踐做法[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1,(08).
[2]孫昱.論高職院校如何實現更高質量的職業指導[J].現代職業教育研究,2013(12).
[3]劉文清.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實踐報告[J].就業指導,2012(18).
[4]麥可思研究院編著.2013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M].中國教育報,2013年4月12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