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何志海
近年來,隨著我國一批優(yōu)秀的游泳運動員,例如孫楊、葉詩文、劉子歌等在國際賽場的優(yōu)秀表現(xiàn),帶動了國民學習游泳的熱潮。游泳運動從項群理論分析來看屬于體能項目,游泳運動以有氧代謝為主,距離越長,有氧代謝供能占的比重越大。但是,游泳又屬于一項對技術要求比較高的技能類項目。以自由泳為例,要求運動員具有良好的水上和水下動作,抓水、劃水、推水等等,要求掌握打腿技術、呼吸技術,最后還要將這些技術完美的結合。本文以自由泳訓練為例,探尋直臂移臂技術動作的特點和應用范圍。
從哈爾濱體育學院游泳館少兒班選取正在接受自由泳訓練的6~12歲男、女各20人,共計40人。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互聯(lián)網、中國知網查閱相關資料以及在黑龍江省圖書館查閱相關的書籍以及期刊等,豐富論文文獻資料的占有量,鞏固本文理論依據。
1.2.2 實驗研究法
研究對象為哈爾濱體育學院游泳館少兒班新入班的40名學員,在6~10歲之間,男女各20人,平均分成兩組分別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采用系統(tǒng)的、規(guī)范的直臂移臂技術練習自由泳,對照組采用曲臂移臂技術動作。經過2個月的訓練,通過測試比較實驗組和對照組學員的成績。
1.2.3 專家訪談法
對哈爾濱體育學院的相關專家進行訪談,了解自由泳直臂移臂技術在兒童初學者訓練中的作用與價值。
1.2.4 邏輯分析法
通過對比較研究和訪問的結果進行整理和分析,尋找出自由泳教學中,直臂移臂技術的訓練方法,并對其進行詳盡的分析。
游泳界的目光曾集中在一個與菲爾普斯的指尖滑入水中迥然不同的手臂動作,韓國自由泳高手樸泰桓身上。樸泰桓,韓國游泳運動員,他所采用的技術動作叫做“直臂移”,把樸泰桓與菲爾普斯的技術動作相比較,可以看出前者手臂伸展的距離很遠,手臂在空中,肘部伸直扭轉,與傳統(tǒng)的高肘提拉不同,這個強有力的動作,給手臂以推動力,使之更快地劃水。
2.2.1 采用兩種不同技術動作訓練的結果分析
實驗組和對照組學員都是少兒初級班6~10歲的初學者,對自由泳的認知程度、接觸程度相似,起始狀況相同。對照組和實驗組在自由泳打腿和呼吸方面運用常規(guī)手段訓練,對照組的手臂訓練采用傳統(tǒng)的曲臂移臂技術動作訓練,實驗組手臂的訓練采用規(guī)范的直臂移臂技術動作。兩組訓練的場館、環(huán)境和教練的客觀因素相同,盡可能的做到實驗嚴謹。經過2個月的系統(tǒng)訓練,通過測試得到的成績,實驗組與對照組進行比較。
測試項目為游最大距離和50m,利用所學技術動作,采用自由泳泳姿完成比賽。經過2個月的系統(tǒng)訓練,實驗組最大距離成績71-80m:1人;81-90m:8人;91-100m:6人;100m:5人;平均距離為92.95m。50m測試成績1分11秒-1分20秒:14人;1分21秒-1分30秒:5人;1分30秒以上:1人;平均成績?yōu)?分20秒。
對照組最大距離成績60m:1人;61-70m:3人;71-80m:7人;81-90m:6人;91-100m:1人;100m:2人;平均距離為80.40m。50m測試成績1分11秒-1分20秒:4人;1分21秒-1分30秒:10人;1分30秒以上:6人;平均成績?yōu)?分27秒。
從測試的結果來看,實驗組自由泳最大距離的平均成績?yōu)?2.95m,比對照組的80.40m多了12.55m。實驗組50m自游泳的平均成績?yōu)?分20秒,比對照組的1分27秒快了7秒。從結果不難看出,在相同條件下,采用直臂移臂技術動作的實驗組的成績優(yōu)于采用曲臂移臂的對照組。
2.2.2 兒童自由泳訓練中直臂移臂技術的練習
兒童初學者在學會自由泳打腿之后,全身都在水里,手扶池邊,結合呼吸。手臂動作采用直臂移臂動作,俗稱為“直掄臂”。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與學員的反饋總結,直臂移臂動作比較簡單,沒有曲臂動作的高肘提拉過程,減小了出入水點和提拉角度的困擾。通過嘗試,發(fā)現(xiàn)直臂移臂技術動作的訓練僅僅采用陸地模仿是不夠的,所以除了陸地部分,水中模仿也很重要,可以讓學員一手抓住浮板,保持身體平衡,另一只手臂做直臂移臂動作練習,腿部采用自由泳打腿配合。
專門性力量的訓練。對于兒童初學者來說,專門性力量練習的首要目的不是要增長多少力量,而是要初學者更多的體會肩臂發(fā)力的過程并提高動作的主動性。所以要經過一個階段的練習,可以在手臂上捆綁一定重量的沙袋或者其他類型的負重物。1~5LBS啞鈴進行直臂上舉、坐姿劃船等動作的練習。一般每個動作20~30次,每個動作練習2~3組,但是要注意少年兒童的身體特點,嚴格控制重量與訓練負荷。
專門柔韌、協(xié)調性的練習。兒童初學者在練習時經常會出現(xiàn)身體“打晃”的現(xiàn)象,所以平時需要加強身體核心區(qū)域控制能力的訓練,例如仰臥起坐、兩頭起和平衡球等練習,為水中動作的流暢完成打下基礎。
從少年兒童的心理特點上分析,兒童的感性認識比理性認識強,模仿能力強,分析能力差,他們不會分析移臂技術和劃水路線及動作節(jié)奏之間有何關系。所以,在輔助教學上面,可以借助影像技術,在訓練時進行錄像,訓后大家一起觀看總結,或者觀看一些自由泳直臂移臂技術的視頻講解和比賽現(xiàn)場,從直觀上獲取知識。
3.1.1 在自由泳訓練中,直臂移臂技術具有劃臂頻率快,轉動髖關節(jié)的效果好,充分發(fā)揮腰腹力量,保持劃幅等特點,已經被大眾所接受。
3.1.2 在自由泳的教學中,直臂移臂動作更加適合兒童階段的初學者。
3.1.3 在兒童初學者的自由泳教學過程中,專門力量的訓練負荷不宜過大,著重初學者動作發(fā)力和動作主動性的訓練。
3.1.4 在兒童初學者的自由泳教學過程中,加強專門性柔韌和平衡的訓練,從柔韌度的角度出發(fā),直臂移臂技術更適合于女性。
3.2.1 在少兒初學者自由泳的教學過程中,采用直臂移臂的技術動作進行教學,有利于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自由泳技術。
3.2.2 在訓練過程中,遵循少年兒童生理、心理特點,不要加入過大的運動負荷,應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訓練過后要及時的進行放松練習。
[1]郭紅巖.對少年兒童初學自由泳移臂技術的探討[J].游泳,2003.3.
[2]楊樹.自由泳“直臂移臂”技術研究與分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5.
[3]單永剛.自由泳直臂移臂技術在少兒運動員中的教學與應用[J].游泳季刊,2010.2.
[4]張鵬.直臂移臂技術對男子短距離自由泳的影響[J].少林與太極(中州體育),2010.3.
[5]鄧永星.優(yōu)秀女子短距離自由泳技術分析[J].游泳,2009.5.
[6]楊樹,楊愛華,李英.自由泳“直臂移臂”技術調查研究[J].中山大學學報,2006.3.
[7]吳河海.游泳運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