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田瑩
中職學校應具有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以學生為本位,以能力為核心,突出職業道德培養和職業技能訓練,形成理論、技能、實習一體化的教學模式。為了培養具有新技術,并具有一定良好職業道德的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高技能人才,必須進一步加強汽修專業實訓基地的建設,創新實訓基地管理模式。
據有關部門調查顯示,近幾年,東北地區每年對從事汽車維修、檢測、技術服務及管理等崗位的需求人數在2萬人以上,且以20%左右的幅度逐年遞增。大慶地區新車數量急劇上升,維修人員、營銷人員需求量劇增。在崗人員文化水平及業務能力亟待提高,高素質專業人員缺口亟需補充。中、高級技術工人極其短缺,遠遠滿足不了現代化汽車維修的需求。尤其電子技術在汽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更是缺少檢測與維修人員。
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要想辦出特色,必須與地區經濟的發展密切相聯系,以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為導向,為地區經濟發展提供人才保證。通過考察,培養應用型人才,必須走校企合作之路。和修理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包括:審定教學計劃,聘請企業專家與學校共同審定教學計劃,極大的促進教學改革的深入;授課,聘請企業和修理廠高級技術人員來校講汽修新技術的應用,解決教學脫離生產實際的問題;就業,由于培養的學生適銷對路,實現了畢業即上崗的要求、深受企業的歡迎;利用企業資源為教育資源進行畢業前頂崗生產實習。
一是合理利用我校建校三十多年來積累的上千萬元的教學資源和具有豐富教學經驗“雙師型”的教師隊伍;
二是擴大招生,逐年擴大培養人才的數量;
三是充分利用我校是本省“汽車修理工培訓點”的有利條件,進一步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對企業現有人員的理論知識與修理水平進行培訓,提高企業人員操作、維修各種汽車的能力;
四是結合汽車駕駛員的培訓,使被培訓人員在懂得道路交通法和相關的管理條例以及汽車駕駛技能的基礎上,懂得一定的有關汽車的維修知識;
五是充分利用我校是“再就業培訓基地”的有利條件,全天候的對基地進行開放,對社會上的修理人員進行短期培訓,擴大培訓份額和培訓規模,提高他們的修理水平和設備的使用率;
六是聘任既有理論水平又有實踐經驗的人員任教,擴大“雙師型”教師比例,提升新車型、新知識含量和實訓學時,以培養社會需求的汽車修理技術人才;
七是采取與高職聯合辦學的形式,借鑒他人的管理經驗以及師資力量來擬補自己之短,同時提高設備的使用率,使其充分發揮效用;
八是引進當代最先進的各種車型和檢修設備、器具,充實教學以達到仿真培訓,為培訓人員提供實訓所必需的設備保證;
九是按照模塊教學的形式,編寫校本培訓教材,合理分配理論與實訓學時數,使教材具有實用性和前瞻性,以滿足修理人員對新技術、新結構在汽車上應用的需要;
十是以培養能力為根本,以就業和持續提高為導向,注重學員的實訓水平的提高,同時建立學員聯系檔案,對培訓的學員常年跟蹤,注重信息反饋,不斷修訂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使之培訓的項目始終跟隨汽車發展的步伐;
十一是經常外派教師到汽車修理廠鍛煉,到高職院校進修,接受新技術的學習,以提高教師的實踐水平,更多的成為“雙師型”教師;
十二是在教學手段上以實訓教學、多媒體教學等先進教學手段為主,把抽象的理論教學變成直觀、形象、易懂的教學,以案例教學或項目教學法重組教學體系,以達到企業對用人的要求。
通過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實訓基地的建設,對本地汽車維修業來說具有很強的現實性和深遠的意義,對本地汽車業的發展也會帶來巨大的推動作用。
1.汽車維修實訓基地培訓的技術人員,可以緩解企業對汽車維修技術人才需求的狀況,同時提高人才的培養質量,還可以為企業在崗人員及社會下崗人員提供必要的專業培訓,從而豐富他們的知識,提高自身的素質。
2.汽車維修實訓基地建設,將會促進產學研的結合,實施“資源共享,互惠互利”戰略,面向社會,面向市場,合作共建,共促發展。
3.通過汽車維修實訓基地建設,將大大提高學校的辦學實力,進一步帶動學校的師資隊伍建設、改善學校實驗、實訓基地的條件、促進教材的開發與建設;為學校推行職業資格證書提供客觀保障;能夠提高學校人才的培養質量、提高學生的就業率。
4.為使實訓基地發揮更大的作用,可以開辦社會短期培訓班,對外承接維修任務,為企業培訓技術人員。
為緩解教育資源的不足以及資源分散的矛盾,我們在汽車維修實訓基地建設上實行資源共享管理模式和具有保證基地長期發揮效益的運行機制。
1.設立客座教授崗位,并提供優惠的工作和生活條件,鼓勵國內外高水平科研人員到基地短期工作。
2.鼓勵支持外單位,特別是共享單位、企業、科研單位研究人員自帶課題到基地利用基地的條件完成汽車維修技術項目,基地將在人力和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持。
3.建立訪問學者制度,歡迎國內外人員特別是共享單位、企業、科研單位研究人員到基地進修提高,參加汽車維修技術項目研究工作。
4.建立健全人才開發和激勵機制,增加智力投資、鼓勵基地技術人員繼續學習和終身教育,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5.走產學研合作之路,充分發揮三方在人才、設備和資金上的優勢,開展股份合作、合資經營,合作經營等多種形式的合作,擴大校外實習實訓基地,提高畢業生就業率。
學校應不斷完善實訓基地建設,通過校企合作、產教結合、定單培養、送教到現場、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等不斷拓展培訓空間。形成以培養中、高級技術人才為主,職后培訓和職前教育并重,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并舉的多功能、多層次的辦學格局。建設具有生產性功能的校內實訓基地,為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創造良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