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李兵 李濱
職業能力是個體在未來職場環境中通過所從事的工作而表現出的綜合素質,包括做事的態度、實踐操作能力、個體體能、從事某項活動的動機、辦事的經驗、各種知識以及個人品質等。因此,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需要同時滿足社會對學生的要求,還要符合學生自身的需求。高職院校應遵循這種教育規律并且平衡兩者的關系。90后大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作,當前培養環節中的一些問題還不容忽視。
部分學校認為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等同于學生操作技能的培養,然而,在當今職場環境中更需要的是具備職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即具備與其工作崗位相適應的職業能力結構。90后學生面臨的未來職場環境是多元的,需要同時具備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另外,針對90后學生的職業能力評價體系應是具有普遍適用性的,同時還應符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及其所處環境特點,生搬硬套以往評價方法則忽略了90后學生的個性特征及他們的未來工作崗位、專業性質等。因此,學校在評價90后學生職業能力方面應量體裁衣,制定出具有科學性、公正性、合理性的評價體系。
90后大學生的普遍個性特征是缺乏學習興趣、易出現學習倦怠、學習態度不夠端正、學習動力不足等。目前,有些課程設置的針對性不強,知識陳舊,課堂缺乏活力,不能及時更新課程,致使學生喪失了學習的興趣,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職業能力的培養既受學生個體因素如天賦、興趣、性格等的影響,也受后天學習和環境的影響。因此,課程設置關系到職業能力培養的效果。
教學管理包括對學生的日常管理、教師的自我管理。教學管理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職業能力培養過程中的控制力,有效的教學管理可保障職業能力培養高效性。教學管理的控制力可監督教學培訓全過程,并對出現的問題及時反饋和修正,確保教學過程無偏離。但是90后的學生在自控力方面較差,易受到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這就需要學校加強監督力度,嚴格教學管理制度。但在實際工作還存在對學生日常管理不夠嚴格的現象,個別教師忽視對學生日常管理的重要性,放任學生。另外,教師是學生職業能力培養過程中的引路者,個別教師對自身要求不嚴格,缺乏教學反思,以上因素均阻礙了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傳統的傳授式教學已不再能滿足90后大學生的需求,他們更加追求自主,針對這一特點,職業能力培養的課堂教學應更具新穎性、針對性及實效性。應增加學生互動課程的比重,把專業知識的講授轉化為學生自主參與的過程,這樣可以將核心職業能力、通用職業能力及特定職業能力融入課程中,這就需要采用“教、學、做”的課堂模式,讓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老師的作用是引導學生完成相應任務進而實現課程目標的引導者,而學生是課堂的主導者,他們不是被動的聽,而是積極主動的參加互動。將課堂的知識點用自己的實際參與轉化成能接受的知識,并在參與過程中掌握各種工作所要求的能力,這是設置新穎、有針對性的課程的目標。通過高質量的課程設置并采用形式多變的教學方法,改變傳統的傳授式教學可以使學生在有限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因此,科學合理、高質量、有針對性并且新穎性課程設置是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的核心因素,也是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的最佳途徑。
針對不同目標群體,教師課后的感受是不同的,如何針對不同的群體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是教師首先要思考的問題。因此,課后教師的自我反思是至關重要的,通過自我反思可以發現備課是否真正認真和準備充分,專業知識和教學方法是否需要補充或調整。教師的自我反思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完成:1、教師寫課后記,將課堂情況、學生情況、反思情況記錄在案,并針對以上問題提出解決辦法,這是不斷提高自己業務能力和改進教學的方法和途徑。2、通過聽課教師的反饋來進行反思,不同教師的聽課側重點不同,因此會提出不同的建議,這為教師提高知識能力水平提供了基礎。教師可以通過同行意見更加客觀地反思、改進自己的教學活動。通過教師的自我反思可以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提高,因而會在培養學生職業能力過程中起到促進作用。
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最終是在教學過程中實現的,因此嚴格的教學管理及督導制度也是提升學生職業能力的有效途徑。我認為應注意下面幾個問題:1、在進行職業能力培訓前對學生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解,并建立相應的學生培訓檔案,這有利于針對不同的學生合理調整授課內容和方法。2、保證課堂教學的完整性和連貫性,不可因外界無關因素造成師生遲到、早退、缺課或隨意中斷教學。3、采用項目驅動法使教學任務在目標、心理活動和學習過程方面具體化。4、培訓結束后要有總結,并指出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建議。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確保有相關人員進行督導,保證每次培訓課程的規范性。
教學環境包括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良好的物質環境對心理環境的營造有促進作用,從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職業能力培養的角度來說,優化班級環境更加直接有效。優化班級環境首先應縮小班級規模,每班最多不超過30人,在課程教學中可將班級成員分為5小組,在任務下達和完成過程中可保證每組學生均有參與機會,這樣即可保證課堂的教學秩序又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一點在我們的實際教學環節中已經得到驗證。
90后大學生面對更多的是就業市場職業結構變化和崗位輪換,這就需要他們有更強的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這種能力能夠跨崗位、跨職業甚至跨行業。正因如此,高職院校更應加強對90后大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使他們具備可轉移的和普遍適應性的職業能力。
[1]黃金燕.高職學生學習心理行為的基本特點及工作的對策[J].法制與經濟.2013(11):105-106.
[2]恭宇輝.90后大學生個性特征與職業能力培養研究[J].民營科技.2013(7):231.
[3]陳濤,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研究.華中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8: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