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曉晶
(葫蘆島市第一中等職業技術專業學校)
中職學生思想道德狀況關系到我國產業大軍的素質,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中等職業學校要結合工作實際和自身特點,擴展德育內容,創新德育途徑,重視誠信、敬業,積極探索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徑。
隨著我國產業經濟的迅速發展,機械加工、電子產品等相關產業對技術工人的需求急劇增長,很多企業在人才招聘時,過于看重技能水平,卻忽視了對員工道德素質的考核,這種錯誤比重直接影響了職業院校人才的培養方案的設定。為了追求學生的就業率,一些學校重技能,輕德育,甚至把專業技術的學習作為評價教師和學校教育工作的主要依據,德育工作卻流于形式,這種做法,勢必無法適應當前中職生思想的發展變化。
德育是一項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工作,短期內很難看到效果。而目前許多職業學校招生形式嚴峻,受自身發展限制,在招生、學生技能發展、就業安置等方面的投入較大,而德育建設方面的整體規劃、工作思路、規章制度等均不完善,德育方式上單調、落后,教育方法上缺乏創新。有人將職業學校目前的德育工作總結為“四多四少”:空泛大道理講得多,行為養成訓練少;單向知識灌輸多,雙向情感互動少;沿襲普通教育德育標準和方式多,針對職業院校學生自身特點的德育活動少;德育目標制定適合社會發展的要求過多,體現受教育者人格成長需要的偏少。德育目標“高、大、全”,偏離了人的真實發展,也就失去了它的適應性。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中,國家對中職學校德育工作有明確要求,德育內容包括:民族精神、理想信念、道德品質、遵紀守法、心理健康等,內涵不斷擴大,如何突破原有的德育工作范圍,使之更適應新形勢的要求,成為很多教育者思考和困惑的問題,也成為擺在中職院校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筆者認為,德育工作是否能順利開展,其基礎和保障是一支強有力的德育師資隊。我們常說,“德”有三個含義,即社會公德、職業道德、思想品德,教師要以“德為人先,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為準則,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質、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水平。而目前中職學校德育工作師資隊伍不容樂觀,以我校為例,德育隊伍存在兩個失衡:一是年齡失衡,以新教師、年輕教師居多,德育教齡長的少;二是專業背景結構失衡,即有德育專業背景的老師偏少,影響學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面對德育工作的新形勢及學校德育隊伍存在的問題,我們應該調整師德建設的內涵和標準,著力培養建設一支思想政治素質強、職業道德水平高、管理方法科學的德育隊伍。
2012年,第三屆世界職教大會的主題是:“為工作和生活培養技能”。與會專家觀點是:“職業教育所承載的責任,不僅使無業者有業,還要促進有業者不斷學習,實現自身技能的升級換代,最終提升人的工作能力與生活品質”。大會通過的《上海決議書》,要求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相處,學會生存。在為培養學生綜合能力而進行的教育過程中,怎樣使德育工作適應新的發展形勢,并有所創新,從而真正做到有的放矢,這一系列問題都需我們認真研究,積極思索。
創造精神、創新能力是人才素質的核心,職業院校的德育工作應注重并加強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培養。首先,在創新精神教育方面,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意識,敢于挑戰權威,勇于質疑,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新途徑、新思路。其次,在創新能力教育方面,努力營造全校性的比、學、趕、幫、超的創優氛圍,為學生搭設施展才華、鍛煉能力的舞臺,保障學生創新精神得以實踐與應用。
“以人為本”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以學生為主體,構建多元化的德育課程體系,注重養成教育,使學生獲得全面健康的發展,從而增加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職業院校德育工作應在注重學生分析能力培養的基礎上,突出職業院校學生現代人格的構建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指標體系設計中,我們特別明確,在進行德育課堂教學時,應當在傳授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教學內容的現實意義。同時為了推進職業院校的德育課改工作,乃至從整體上推進德育課程化工作,指標體系應關注在實踐中進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課程理念,將學校德育的各項常規工作進行有機整合,納入課程化序列,以此整體推進學校德育工作。
實訓實習是職業院校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和環節,也是對學生實施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徑。職業院校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學時用于學生實訓實習,要有一年的時間用于頂崗實習。要求學校結合實訓實習的特點和內容,抓住學生與社會實際、生產實際、崗位實際和一線勞動者密切接觸的時機,進行敬業愛崗、誠實守信為重點的職業道德教育,進行職業紀律和安全生產教育,增強學生講安全、守紀律、重質量、求效率的意識。實訓實習階段,特別是頂崗實習階段的德育和學生管理容易被忽視,院校要高度重視實訓實習階段,特別是頂崗實習階段的德育與學生管理工作。要關注實習實訓期間學校德育工作機構、開展職業道德育的主要內容、重視實踐教育環節德育滲透等,突出實訓實習階段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考核及評價。
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加強德育工作針對性、實效性的重要載體。國家已制定了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必修課程和部分選修課程的教學大綱,組織編寫了教材及相應的教學參考書,心理健康作為選修課已納入了德育課課程體系。因此,要特別關注心理健康教育,對院校心理輔導室的配備情況,院校專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師數量及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資格等進行考量。同時,應加強全體教師的心理健康普及教育,并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學生工作部門人員、班主任職務培訓納入其中。
德育工作的時代性,體現在德育工作應該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創新途徑?;ヂ摼W時代的到來,影響著學生的思想、價值觀、擇友、學習和生活方式。網絡能為職業院校德育工作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延伸了德育工作的時空概念。職業院校德育工作應占領網絡這一平臺,德育工作評估也應把院校在利用網絡進行德育途徑創新的實踐作為評價的重要內容。院校要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德育內容設計成吸引人、教育人、易為學生接受的信息,供學生使用,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將教育內容隱含在歷史文化知識和現代科技信息之中,使教育對象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利用網絡的超信息量特點使德育的內容變得豐富而全面,具有可觀性和可選擇性,把職業院校德育工作從平面走向立體,從靜態變為動態,從現實走向超時空。同時,要加強對學生的網絡倫理教育,幫助學生樹立網絡自律意識,遵守網絡道德,樹立正確的網絡觀,培養和提高他們對有害信息自覺抵制的意識和能力,引導學生正確選擇信息。
德育過程是一個長期的曲折的過程,具有漸進性,反復性和隱形性。我們只有充分認識德育的這種特點,有充分的信心、耐心、愛心和恒心,結合不同形勢下的不同德育現狀,常抓不懈,講求實效,才能真正闖出一條中職德育工作的新路子。
[1]教育部.關于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設置與教學安排的意見[S].教職成[2001]2號.
[2]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S].2004.
[3]崔景貴.職校德育工作理論創新與范式改革[J].職教論壇,2011.
[4]何國清.論高校德育創新的思考與實踐[J].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2,2(03).
[5]林旭蘭.對中等職業學校德育現狀的理論認識[J].職業教育研究,2009,(02).
[6]第三屆國際職業技術教育大會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