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帥
(吉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閱讀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傳統的閱讀教學仍然以教師“一言堂”的灌輸式教學為主體,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更是微乎其微。而對話式教學作為新時代精神的回應,不僅改善了傳統教學法的弊端,更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并建立了一種教師與學生的平等地位,使得學生能夠暢所欲言。
對話式教學法由拉丁美洲“杜威”之稱的著名巴西教育學家保羅·弗萊雷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他在其著作《被壓迫者教育學》中借銀行儲蓄來進行生動的比喻。他說,在這種教育體制下,教師就像是銀行的“儲戶”而學生就像是“戶頭”,師生之間以“你存我取”代替了互相“交流”,學生“戶頭”里的“存款”越多他們發展批判的意思就越少,而這種批判意識可以使他們作為世界的改革者介入這個世界。
對話式教學是指在互相尊重、平等的基礎上,教學主體與文本之間通過互相交談與傾聽從而進行的雙向溝通與共同學習。在對話式教學的指導下,教師也應改變陳舊的教學觀念,對話式教學的核心理念是人文關懷,而其根本在于“互動”,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互動不僅只是局限于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這種最基本的師生互動。這種基本的師生互動也未必是對話式教學的最佳互動模式,我們要努力營造適合對話式教學的教學環境,形成教學、學生、文本三者有機結合的“動態課堂”,使課堂變成適于生命成長的環境。
傳統教學法把學生當做“容器”,教師的任務是用單調的講解來“填滿”學生,作為學生則主要任務在聽課,將教學講解的東西儲存起來,教師講解的內容越多越是好教師,而學生越是被動的灌輸越是好學生,師生之間沒有交流、沒有對話,師生時間的關系是一種垂直關系而不是平等關系。教師講解內容與學生生活相去甚遠,往往使學生昏昏欲睡,課堂變得死氣沉沉,而教師的講解也變成了令人生厭的空洞洞的“嘮叨”。對話式教學的首要原則,即民主、平等。在對話式教學中,師生處于平等的地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弱化教師在課堂的權威地位,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而是搭建與學生平等對話交流的平臺,創造條件,確保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對話中來。
現代教育的核心是人文關懷,教育是育人、育心、育德的文化,教育要走向人文關懷首先要打破奴化教育走向自主教育,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思考,最終獲得解放。對話式教學作為時代精神的回應,立足于新課程背景,使師生關系變得更加民主、更加融洽,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學習英語,參與到對話教學中的興趣,使學生“樂學”。進入后現代社會后,對話的開放性和啟發性也隨之擴大,對話式教學不僅僅停留在師生機械的一問一答中,而是深入到師生和課程文本之間的對話,教師不僅僅要注重學生積極性的調動,同時也要深入研究文本,教會學生與課程文本所呈現的內容進行交流,將自己獨特的認識、理解融入到文本中去,并對文本做出自己的詮釋。
在對話式教學中,教師存在自我定位模糊的現象,導致在教學實踐中走向兩個極端。一種是教師過于拘泥于傳統教學模式,不愿放棄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雖然已區別于講授式教學,但實質仍是教師主宰整個課堂,以講授為主、對話為輔,對話不過是搞活課堂氣氛的一種形式而沒有實質上的作用。另一種則是教師地位的自我放逐,教師為了確保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任憑學生天馬行空、漫無邊際地暢所欲言。教師在課堂中鮮有講授和分析,導致出現教師被學生“牽著鼻子走”。
教學中真正的師生對話應是一種實踐性的對話,是在個人經驗基礎上進行的有創造性、有意義的對話。現代教學論認為,課堂教學過程是情意過程和認知過程的統一,對話式教學所要展現的即是一種平等、信任的對話氣氛。在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對話,對自己回答問題或練習過程進行有意識地反省認知,這種學生通過自己所學的知識的再認識和教師適時的指導及總結而掌握的知識才更牢固。
對話應強調多元化而絕非簡單的問答式教學。簡單的一問一答只是重復地向學生再現一些顯而易見的顯性知識,而沒有通過深入的對話來挖掘其中的隱性知識,如果僅僅是師生自問自答就缺少了心靈的交流和思維的碰撞,對話式教學變成了為對話而對話,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初中生處于人生的花季,他們樂于接受新鮮事物,教師應從學生的生活出發,開放對話話題,讓學生覺得有話可說。話題要深入學生的生活,關注學生的興趣和人格成長,激發學生的表現和求知欲,教學提出的問題不要設有官方的標準答案,而要指導學生對話、引導學生學會探究、學會質疑,敢于提出不同的觀點和看法,敢于常問“為什么”,善于說出“我認為”。
新課標規定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觀摩初中英語課堂閱讀教學課則不難發現,教師對文本的處理較為狹隘。有的教師罔顧文本的基礎地位,一味地鼓勵學生多說,認為只有學生大膽地說就是對話式教學的目的,更有甚者從自身的角度片面的解讀文本,造成學生任意解讀甚至誤解文本,嚴重扭曲了對話式教學的目的和意義。
在對話式教學中,對待文本的態度決定了對話的質量。正確地對待本文首先要肯定文本的地位,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產生的思考都要圍繞文本,建立在與文本對話的基礎之上。教師要以身作則,指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對文本所呈現的內容進行溝通,并努力將自己的領悟,認識融入到文本中去,獲得知識和經驗的雙重升華。
綜上所述,對話式教學應用于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意義重大。然而,出現的種種局限性也說明了其發展并不完善,需要進一步的改良。真正的對話式教學并不是形式上的對話,我們要努力把握對話的實質,讓對話式教學真正走進初中英語課堂。
[1] Paulo Freire.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M].Penguin Education,1972.
[2]王紅菊.弗萊雷“對話式教學”的核心理念及實施策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