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桂梅 李 英
(吉林醫藥學院心理教研室)
當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上沿襲以往病理學或消極心理學模式,把重點放在預防和矯正醫學生的各類心理問題上,忽略學生潛質的開發及心理素質的培養。在積極心理學的引領下,開展醫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可以避免傳統模式所帶來的問題,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積極心理學作為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最初是有美國心理協會會長馬丁·賽里格曼提出來的。這給心理學界一個新的研究思路,近些年來,對于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已經成為一個熱潮,一些追求幸福的學者都在推廣這個讓人幸福的新興學科。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領域主要包括三個層面:
一是積極的情感體驗。如幸福感、高興、自豪、快樂,主要以主觀幸福感為中心。
二是積極的個人特質即人格。如自我決定、指揮、創造力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優勢和美德,并在生活中充分發揮它們。
三是積極的組織系統。主要研究家庭、學校和社會如何影響人。
積極心理學研究的這三個方面并不是孤立的,他們之間是相互關聯的,只是為了研究的方便,人為地將其劃分為不同的方面。
傳統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關注的主要問題集中在了心理問題如何診斷與治療,以解決問題為最終目標,違背了心理學的初衷。在積極心理學視野下,醫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應該考慮的更為全面,更為合理,應該兼顧預防、發展與治療,即積極塑造所有學生的人格和幫助部分學生排解心理困擾、消除心理問題兩個方面。積極心理學提出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培養人固有的積極潛力上,通過培養或擴大人固有的積極力量而使人成為一個健康并生活幸福的人,而不是對心理問題簡單的修復,提出了積極預防的思想。這樣對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發展是一個有效的升華。
積極心理學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積極的情感體驗、積極的人格和積極的組織系統。以往只注重個別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現在更加著力研究每一個醫學生內在的積極的、潛在的力量,將關注點放在普通醫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對人的認知、情感、意志和行為進行有效地調控,以及對個性心理品質健全的培養。這樣不僅提高了心理免疫力和抵抗力,而且能夠全面的認識自我、悅納自我、接納自我,更加積極樂觀地面對成長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積極心理學是在人本主義心理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展示的是一種全新的理念。積極心理學認為社會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有無限的潛能,都有自我發展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這種積極的人性觀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廣闊的思路。因此,我們應該以一種更加廣闊的視野,更加全面的思維,整合學校的資源,形成整體優勢,滲透在教育教學與學生日常管理的全過程,輻射到大學生活的每各個角落,積極拓展醫學生心理健康的新方法、新途徑。
現在人們的經濟生活水平提高了,然而人們的幸福感和生活滿意度卻并不是很高,同樣,醫學生也深受影響。醫學生畢業之后工作的對象是患者,所以在大學期間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增加對積極情緒的體驗對醫學生是很有幫助的。
在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工作中,教師不僅自己要有積極的心理狀態,也需要以積極的眼光來看待成長中的學生,重視來訪者本人的成長經驗的積累,挖掘來訪者親身經歷成功事件的美好體驗。咨詢師平時所使用無條件的積極關注、建立平等信任的咨詢關系、幫助來訪者找到自身可用的、潛在的力量、找回自信和對生命的控制感等,這些咨詢技巧和溝通策略正符合積極心理咨詢的理念,在咨詢中對醫學生尤為適用。
積極心理學認為,個體先天的生理因素是人格形成不可或缺的物質基礎,但主要還是依賴人后天的社會生活經驗。積極人格的培養,主要通過對個體的各種現實能力和潛在能力加以激發和強化實現的,當某種現實能力或潛在能力變成一種習慣性的工作方式時,積極人格就形成了。積極心理學研究中的六大類美德在每個醫學生身上都或多或少的有所表現,關鍵是如何積極尋找自己或者他人的美德與優勢。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運用各種心理游戲,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對環境的控制感,增強醫學生的歸屬感,從而提升醫學生的自尊感。
積極心理學認為,人的體驗、人的積極品質是與環境、社會背景分不開的,是在環境中得以體現的,同時環境又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人。因此,建設積極、健康、和諧的學校環境很重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心理活動,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心理文化氛圍,增強醫學生的積極情緒體驗、塑造健康的人格,促進醫學生更加熱愛生活,更加熱愛生命。從學校領導到各級各部乃至每個任課教師,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日常的管理和專業教學中,將醫學生對生活、專業、學校的滿意度逐步提升,增強醫學生的主觀幸福感。
積極心理學提倡的是學生在各種活動、游戲中,得到積極的情緒體驗,塑造健康的人格,而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就需要建立積極、健康、和諧的關系。現代醫學表明,積極而有意義的關系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這對經常接觸病患的醫學生尤為重要。對醫學生而言,積極關系意味著與周圍的同學、老師、朋友和親人等進行有意義的聯結。醫學生能否建立積極關系,取決于他是否有良好的情緒調控能力和健康、積極的心理品質,一個有著積極情緒體驗、積極人格的醫學生在學習以及未來的工作中必定與他人能夠保持良好穩定的關系,獲得他人的尊重和喜愛。
綜上所述,積極心理學為醫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拓展了新的思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也要努力尋找積極心理學與醫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契合點,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育活動中,充分發揮醫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重視醫學生心理素質的提升和潛能的開發,在積極心理學理念的指導下,幫助醫學生提高主觀幸福感及獲得的能力,致力于培養具有美好心靈、有良好控制情緒能力、具有積極心理品質、與他人建立和諧關系的醫生。
[1]朱曉偉.積極心理學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J].長江大學學報,2006,(5):124 -126.
[2]崔麗娟,張高產.積極心理學研究綜述[M].心理科學出版社,2005.402 -405.
[3]王佳利.積極心理學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探索,2013,(3):138 -139.
[4]童林,李霞.積極心理學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武漢工程大學學報,2010,(10):54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