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世芳
(山東中醫藥大學外國語學院)
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到來,國際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越來越強烈,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已經顯示出嚴重的不足和問題,這種不好的現象也越來越受到各個高校的重視。做好大學英語的改革,將大學英語的重點逐漸轉移到學生聽說讀寫譯五個方面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為我國培養出新型的綜合性人才成為國家和社會賦予高校的任務和使命。而實現大學英語輸出型教學內隱知識轉化,提高學生對內隱知識的了解與運用,并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將外顯學習與內隱學習有機的結合起來,正是實現這一偉大目標的有效途徑。
內隱學習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A.S.Reber在《人工愈發的內隱學習》中提出的,他是這一理論的首創者。在這本書中,他認為人通常是用外顯學習和內隱學習這兩種模式來獲得知識的。外顯學習是學習者有意識有目的通過一定的方式來獲得知識的學習活動,而內隱學習則是在無意識的情況下,不知不覺就獲得某種學習方法及學習規律的學習活動。
在大學英語中,外顯學習通俗的講就是指在課堂上,教師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通過對英語的講解和傳授來引導學生掌握英語技能的過程,這種英語教學帶有很強的目的性就是要提供學生的英語水平,增強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那么內隱學習就是學生在信息不明確,偶然的條件下,無意識的支配而增強英語技能的學習模式,這是利用學生的心理特征而完成的活動。人類的學習活動就是通過外顯學習與內隱學習的不斷相互結合,相互促進而完成的,但是兩者也存在著區別,只有做到兩者的相輔相成,相互配合,才能夠真正的提高大學英語的教學水平,才能夠使學生真正的掌握英語應用能力,才能夠為我國的現代化發展培養出真正的有有價值的人才。
人們的學習活動是由外顯學習與內隱學習兩者的相互作用來共同完成的,從知識轉化角度來看,內隱學習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抽象性。內隱學習是在外界環境的作用之下,通過知識的轉移而獲得某種能力的現象。這種現象通常都是在抽象思維中發生的知識遷移,從而掌握某事物的活動規律,具有抽象性。
2.無限性。由于內隱學習是在無意識的作用下而自發獲得某種學習能力,有著無限的心理資源和豐富的心理容量。因此,思維加工和注意力分散等因素不會對內隱學習產生影響。另外,由于其信息的加工儲存能力也遠遠高于外顯學習的效果,對于信息的加工具有無限性的特點
3.理解性。內隱學習并不是說人無法感覺到某種事物的變化規律,只是說這種規律由于很深沉,不容易被輕易的發現出來,這就需要人要對事物具有一定的理解,在這種基礎上才能獲得某種事物的學習活動,這也就是說內隱學習是需要有一定的理解來幫助發現學習。
4.穩定性。外顯學習與內隱學習的最主要區別就是內隱學習具有穩定性。根據內隱學習的內涵就可以知道運用內隱學習而獲得的知識不會受到年齡、環境以及病例等外界因素的影響,也不會因為時間的變化而減弱,因此內隱學習具有穩定性。
大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大學生的英語知識水平,通過在實踐中的不斷發展已獲得英語實際運用能力。在課堂上,就是通過英語教師對教材知識的講解,學生自身在無意識中把英語知識轉過給自己的過程,這其中就表現出來內隱學習的重要作用。但是,我國目前的英語教學大多還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很少注重對內隱知識培養和輸出型教學方法的運用。很多教師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對于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不管不問,致使學生們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更別說英語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能力。因此,想要改變我國大學英語的現狀,可以根據內隱知識的優點在大學英語中實行輸出型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語感培養,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進而提高英語教學效率。
由于內隱知識的學習通常是在無意識的行為下自動獲得的,但是這并不是說內隱知識在學習過程中很重要,而外顯學習就沒有幫助了。大學英語輸出型教學就是對學生內隱學習的一種有意識的引導,只有做到兩者的相互配合,通過兩者的相互作用,才能夠真正實現大學英語教學的重大變革。
1.創設內隱知識學習環境。大學生都是具有一定的英語知識和技能水平的,那么在英語教學中創造一個內隱知識學習環境,從而促使學生在無意識的狀態下來引發學生的內在認知,通過有效的信息刺激來完成內隱知識的學習,是教師在教學課堂上的重要任務。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英語學習特點巧妙的創設出內隱學習環境,通過輸出型教學模式的運用,運用外顯學習逐步引導學生的內隱學習,讓學生不斷地把課堂知識與內在認知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而促進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內化,更進一步地掌握英語技能。
2.運用詞匯、語法學習,形成內隱知識能力。大學英語教學主要模式是對教材中重點詞匯、重點語法的講解與運用,而向學生們傳播英語知識的過程,這是一種外顯的英語學習方法。而學生語言的應用能力是通過學生對英語知識的遷移轉化而獲得的,是內因知識學習的表現。在大學英語輸出型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加強學生們的詞匯、語法知識練習,通過學生對語法的熟練掌握而逐漸轉化為英語運用能力。
3.給學生們創設英語交流機會,提高內隱運用能力。英語實際應用水平的提高,很大一部分是在英語交流中得到的。在大學英語輸出型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的多給學生們創設英語交流的機會,以培養學生們的英語語感,把英語知識轉化為實際的英語交際。教師可以利用學生會、英語角等組織,引導學生們參加語言實踐活動,把書本上的英語知識通過交流與溝通切實變成學生自己的英語應用能力,從而提高內隱知識的應用能力,達到高水平的教學效果。
4.利用現代快捷的信息化平臺,增強內隱學習能力。在當今社會,科學技術高度發達,許多的新教學技術也運用到大學教育中來。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優勢,給學生們提供優秀的英語學習資源,擴大學生的視野,如多推薦一些好的英語名著、英語電影等,使學生在欣賞優秀作品的同時獲得內隱知識的學習。
內隱知識作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活動,對于人們獲得某種知識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學生作為祖國的希望,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提高他們的內隱學習,并結合外顯學習來獲得真才實學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才能夠真正的提高大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才能夠為我國培養出符合新時代發展的新型人才。
[1]高華偉.內隱學習理論對大學英語教學的時間意義[J].消費電子,2013,(4):21-22.
[2]李魯平.內隱學習理論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9,(6):43-45.
[3]唐梅花.大學英語輸出型教學中的內隱知識轉化分析.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