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桂英
(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伊通鎮第三小學校)
長期以來,我國教育體制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人才培養方面過度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一應試教育體制是與我國學生人口基數大高校數量少等現實密切相關的,雖然飽受質疑,但是仍是我國在現階段最主要的人才選拔模式,包括高考制度在內的各種考試制度構成的應試教育體制,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仍將是我國重要的人才選拔制度。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特別是新時期,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與世界的聯系交流更加廣泛后,對于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新的更高的標準。當前我國社會需要的人才必須更加具備實用性和應用性,必須能夠一專多能,素質全面發展,這對于我國的教育體制和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我國新一輪的教育改革著重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終身學習習慣的養成。由此,小學教育管理體制也應順應這一趨勢,加強教育管理體制的改革,從體制機制高度為從小培養學生素質全面發展和動手能力提供保障。
小學教育管理是我國小學教育中至關重要的環節,直接關系到小學教育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評價、教學資源等多方面因素。作為新一輪小學教育改革的重點環節,改革小學教育管理體制勢在必行,小學教育管理體制的先進性和完善性是當前我國小學教育實現科學發展的關鍵。緊緊抓住小學教育管理體制改革這一關鍵,實現小學教育管理科學化、現代化,為提高小學教育質量和學生全面發展提供保障。
教學管理模式落后是我國小學傳統教育管理體制的基本特征,也是存在于小學教育管理過程中最為突出的問題。小學教學管理是一個涉及到多方面的綜合系統,管理模式的落后直接影響小學教學水平。當前,我國小學教學管理模式的落后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在管理手段上行政手段仍是最主要的方式,兼具強制性、權威性和實質性的行政手段在小學教育管理中充當著重要角色,但是卻隨著小學教育改革的推進逐漸落后于時代的需要和學生的發展特點;另一方面,小學教學管理中缺乏人文關懷,以人為本是我國推進小學教學管理改革工作的重要原則,在傳統小學教學管理中,學生的訴求、師生的個性發展得不到應有的尊重,一切以學校規章制度為準,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無法得到充分發揮。傳統的小學教育管理模式強調學生成績的重要性,特別在面臨小學升初中壓力的五六年級學生中,學習負擔過重,已經成為了全社會的共識。在這種教學管理模式下,學生和教師只能完全依照學校的相關規章制度的規定,無論是課堂學習還是課余活動,學校都有著嚴格細致的管理條例。一方面,這些條例為師生的行為提供了指導和規范;但是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師生創造性的發揮。
小學是整個教育體制的基礎環節,相比于中學教師和大學教師,小學教師無論是在學歷、職稱、經驗還是在薪資、福利等方面均有著天然的劣勢,更重要的是由于我國教育資源的不平衡,城鄉之間、地區之間教育發展不平衡,小學教師隊伍素質體現最為明顯。城市小學教師特別是重點小學教師大都出身名校,農村小學教師學歷較低,有些甚至僅為高中畢業。小學教師隊伍素質不高主要體現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乏自主意識和創新精神,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思路僵化。新時期小學教育改革要求小學教師能夠具備較高的創新精神,能夠更好地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掌握更多的教學手段并根據實際情況加以應用,解放思想,增強對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同時要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學術素養。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在當前小學教學管理模式日益僵化且落后于時代發展及學生需要的背景下,全面改革小學教學管理模式刻不容緩。改革教學管理模式,充分調動小學教學管理模式之于小學教育的積極性,通過改革小學教學管理模式來更好地調動利用教育資源,提高課堂效率和學生成績,最終達到素質教育改革的要求。
全面改革小學教學管理模式,首先需要以校長為核心的小學管理者樹立改革的堅定信念,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同時結合本校教學實際,深入課堂,加強對師生的了解,從而為更好地推進教育管理改革奠定基礎。作為小學教育的總策劃者和總管理者,校長在這一過程中擔負著最大的職責,小學校長必須加強對本校師生的了解掌控能力,通過深入課堂,加深與師生的交流,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參與到教育管理中來,從而將新的教育管理理念真正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同時,小學教育管理模式改革必須要始終與素質教育的要求相聯系,將學生全面素質發展作為改革的重要目標,更加強調通過改革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重視教師在小學教育管理模式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此外,還要建立健全科學的評價機制作為小學教育管理模式改革的保障,從根本上改變以往“唯分數論”的格局,在教學評價環節提出對師生全面發展的要求。
提高教師隊伍素質,是改革小學教育管理模式的關鍵,也是提高小學教育質量的重點。提高教師隊伍素質,一方面,要在小學教育現有教師隊伍中加強教師職業素質培訓,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另一方面,要從師范院校學生培養環節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要注重平衡城鄉差異和地區差異。建立一支專業素質過硬、職業道德高尚的教師隊伍是小學教育管理改革得以成功的保障,小學教育中教師需要言傳身教來給學生更好地樹立榜樣,因此過硬的教師素質是小學教育質量的基礎。就教師隊伍素質的構成而言,教師的業務能力和道德素養同樣重要。一方面,小學教師需要具備更高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從而提高自身掌握先進教育理念和教學手段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注重教師個性發揮和創新能力培養,增強教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從而為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奠定基礎。始終堅持“德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教學理念,真正達到小學教育“言傳身教”的目的。
[1]楊又庭.基于目標管理的小學教學改革探索[J].教學科研,2008,(01):58-60.
[2]安源紅.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