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惠瑩
(江西省宜春一中)
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自主學習,學生上課、聽講,包括老師的授課內容,學生只有發自內心的想做這些事情,學習效果才會如人所愿。自主學習是一種能力,一種讓學生具有強烈求知欲望,并為此欲望而不斷探索與進取,最終滿足自己的求知欲的行為。每個學生都有這種欲望,但是我們作為老師,應深層次的對學生的求知欲望進行挖掘,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踐行于平時的課堂教學與效率。同樣,這也是今天素質教育的要求所在。以學生為根本開展有效課堂教學,高中生的英語課堂更應如此。
高中最主要面臨的就是轉折人生的大事——高考,所以有90%的學生認為,學習好英語最主要的就是在高考中能有一個良好的成績,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為了考試而學習。這種認知且不說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最主要的是阻斷了學生深入學習英語的樂趣。有的學生在高考之后就放棄了英語這門課。完全不估計自己的英語水平。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就是高考。阻礙學生自主學習英語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學生有了較強的主動性才能促進良好的學生行為,學生們學習英語的動機有了,就能促使學生為之努力。所以,想要良好的學習成就就應保持穩定的學習動機,只要學生對學習保持住濃厚的興趣,學習成績自然會穩步提高的。
現代的信息技術不斷發達,學生的接受能力又強,所以很多學生在遇到不會做的題目或是不認識的單詞,總會去互聯網查閱,這雖然能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節約時間。但同樣也讓學生養成了習慣。識記單詞時自己不去主動記憶,而是下表面功夫。太過于浮躁的同學,學習成績往往變動比較大。所以在集中精力的一個小時所識記的單詞,要比漫無目的的學習一天效果都好。
有些同學在學習的時候不講究學習方法,例如在背英語單詞時,一些學生老師喜歡“復讀機”式的硬背,有的是能把單詞背下來了,但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還有的只會說不會寫。這就要求學生在識記單詞時需要將詞義、音標相結合,形成良性循環,以此才能提高學會的英語成績。聽說讀寫樣樣俱全。
學生只是被動按照老師的要求完成學習任務,很少主動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缺乏問題意識和自主學習的方法。
學生不會拓寬英語學習的渠道,很少主動選擇課外材料和參加英語課外活動,如學唱英語歌、收聽收看英語節目、閱讀英語報刊雜志等。
學習缺乏毅力和恒心,不能持之以恒堅持,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很容易放棄。
例如,平時我會要求學生在考試以后建立自己的英語錯題集,有時間多翻來看看,以加深印象,爭取在下次的考試中做對。學習如果不會“吃一塹,長一智”,只能是“揀了芝麻丟西瓜”。這也就是不讓學生去盲目地學習,要有章可依才行。
高中學生由于課業負擔重,自主支配時間少,缺乏自主學習時間和條件。
教師是教學改革的主要實施者,只有確保教師的先導性,才能保證教學改革的實施,教師的教學理念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和保證。教師只有以先進的教育理念武裝充實自己,才有可能確立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將教與學有機結合,確保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盡量讓學生充實自己。因此,更新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應努力的方向。
動機是一切學習的原動力,缺乏學習動機的學習者缺少前進的推動力,很難取得成功的結果。在課堂上,老師只是起輔助作用,而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題,教師可采用一些方法在課堂上鼓勵學生發言,并給予一些小獎勵,以此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這樣做的好處不僅是將課堂氣氛活躍了,更拉近了老師與學生的距離。久而久之,學生喜歡老師講課,老師講課也積極。
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測重對學生紙筆測驗結果的評價,若是不能很好地對學習過程進行評價,就會導致學生成績惡性循環。因此,必須改革當前以紙筆測驗為主的終結性評價機制,把形成性評價有效地引入課堂教學,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對自己有一個全面的認識,發現不足,及時改正。形成性評價的引入有利于英語教學目標的全面落實,有利于學生英語能力的全面提高和健全、健康人格的形成,有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促進學生學習興趣及學習能力的提高。
中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師從理論和實踐上不斷探索。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加大教改力度,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平時注意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自主學習大于計劃學習,從而為學生以后的學業做好基礎。
[1]白玉,于欣欣.“以問題為中心”的大學新生入學指導體系的構建與思考[A].2011年全國高校學生工作年會論文集.2011.
[2]杜漸,譚曦,吳朝陽,張杰,張靖,孔軍輝.大學生學校歸屬感與心理健康的關系[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2011.
[3]楊芙蓉.對新課程實施中英語語法教學方法的幾點思考[A].創新沈陽文集(B).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