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李春香
2000年,自治區編制出臺了《西部大開發——新疆開發規劃》,該規劃中提出,天山北坡經濟帶位于以烏魯木齊、石河子和克拉瑪依市為軸心的新疆準噶爾盆地南緣天山北坡中段,包括烏魯木齊市、昌吉市、米泉市、阜康市、呼圖壁縣、瑪納斯縣、石河子市、沙灣縣、烏蘇市、奎屯市、克拉瑪依市等。十年之后,天山北坡經濟帶再次作為關鍵詞多次出現。在2011年版中,這一規劃區域已有所擴大,將東疆的哈密地區和西邊的伊犁州地區納入該區域的發展規劃中,該區域東西相距有1000余公里,聚集了全疆60%左右的經濟生產總量,是新疆地區經濟、社會、科技發展的重心,也是生產力高度集中的地區;是國家在西部大開發的區域經濟發展規劃中,確定重點發展的區域核心綜合經濟帶,是新疆地區最具發展潛力和發展前景的區域。該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對全疆的經濟發展起著重要的帶動、引領、輻射和示范作用;并且對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新疆作為我國西部的欠發達省區,區域的經濟發展相對東部和沿海地區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因此,要縮小東西部以及沿海地區在經濟上的發展差距,需要建立國家級的區域發展規劃。同時,作為新疆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支柱,自治區人民政府也希望通過天山北坡經濟帶的發展,帶動和引領南疆地區的經濟發展,以此縮小南北疆兩個區域的發展差距,同時形成南北疆之間共同健康發展的區域經濟發展新格局。
天山北坡經濟帶一直以來都是新疆地區的重點開發區域,該區域經濟帶是新疆地區集農業、現代工業、交通、信息、教育、科技等最為發達的核心區域。該區域的交通、能源等基礎條件較好,自然條件比較優越,該區域的經濟發展對全疆經濟的發展起著引領、輻射和示范作用,同時該區域是典型的干旱綠洲經濟區,區域水資源相對短缺,生態環境的脆弱,人類活動在空間上具有不連續性,使得該區域的優勢資源利用率較低,環境承載力相對較弱。但是,該區域有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煤炭、太陽能、風能以及生物質能等優勢特色資源,品種相對齊全。而且,在該區域形成了不少生產規模較大、裝備水平較高的能源企業,進一步發展資源優勢和技術基礎的條件較好。同時,該區域緊靠富含豐富石油、天然氣資源的中亞地區,是我國重要的能源資源戰略基地。中央新疆工作會議的召開,為新疆的大建設、大開發、大發展提供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發展機遇,同時,自治區政府也制定了相應的發展戰略部署,這些戰略部署為天山北坡經濟帶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社會穩定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和強大動力。豐富的礦產資源及優勢特色資源,特殊的地緣優勢位置,獨具特色的農、林、牧、魚等各種產品優勢,決定了天山北坡經濟帶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天山北坡經濟帶在地理位置上包括了新疆北疆及東疆地區的多個縣市,同時,還包括石河子、奎屯、哈密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多個師。因此,在該區域內存在著中央、地方、兵團等多個利益主體,這種局面勢必會造成該區域在經濟發展上的聯系減弱,造成多種設備設施的重復建設,導致產能過剩、資源不能共享等問題。將該區域上升為國家級的戰略發展規劃區域后,在一定程度上對打破地方和兵團的地區分割局面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發展意義。但要使該區域能夠持續、穩定、更好地發展,真正實現資源開發可持續、生態環境可持續、經濟發展可持續,其最大的挑戰,還是該區域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權衡。
隨著區域開發力度的加大,越來越多的中央企業和大型國有企業和建設工程在天山北坡區域落戶開工,加之新疆原有的資源消耗型大中型企業也多集中于此,因此,區域的生態環境和承載能力面臨巨大的壓力,而新疆地區自身的經濟發展水平比較有限,對區域環境的保護力度和整治力度無法跟上區域經濟發展所帶來對環境的影響和破壞速度。目前,該區域發展的難題主要表現在:資源消耗型產業所占比重過大,包括服務業在內的第三產業發展比較滯后。區域經濟的發展過多地依賴于化石能源等不可再生資源,高消耗和高污染型的經濟結構必定會導致該區域環境問題突出,區域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十分有限,環境壓力很大。因此,實現該區域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尤為重要。具體措施如下:
(1)加大區域生態保護力度。牢固樹立環保優先、生態立區理念,加強資源節約,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立健全區域生態環境保護法規和環境保護標準體系,把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納入國家法制化管理體系之中,加大對重點區域和流域的重大生態破壞案件的查處力度,推動建立生態環境責任追究制度;制定和完善生態保護經濟政策,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堅持保護優先和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構建區域生態系統監測體系,提高區域生態系統的監測能力,開展區域生態環境質量評價;加大區域生態保護和建設的投入,確保投入與產出的合理性和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大力開展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努力營造節約自然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氛圍,提高保護生態環境的自覺性。加大生態環境保護,提高生態保障能力。
(2)加強高新技術研究開發。提高在工程節水、沙漠公路、復雜環境下的礦業開發中的科技含量,加大在大陸腹地中城市群的環境綜合治理等設施建設的投入,并采用先進科學的技術對環境污染進行治理;加大網絡建設的力度,尤其是少數民族語言的網絡技術開發和利用;加大對生物技術產品的開發力度,大力發展沙產業和開發特色沙產品;大力開發清潔能源和再生資源;開發新型的建筑材料等。
(3)加快對外開放步伐。該地區要加強與國內外地區的合作,全面擴大對外開放。大力發展出口導向型經濟,加快建設外貿出口加工基地和電子商務平臺;提升國際物流綜合服務功能;合理有序地開發特色優勢資源,增加特色產品的附加值;營造公平、公正、合理、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發展思路,著力推動經濟轉型和區域跨越式發展,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4)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特色經濟。建設農業強區和農牧民增收為目標,圍繞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發展特色經濟,構建產銷一體化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加強綠洲特色資源轉化增值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與開發,逐步建立起與農業產業化相匹配的現代農業科技支撐體系。
(5)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保護和合理地開發利用水資源,大力發展節水型農業,建設節水型社會;加強鐵路、公路、民航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連接東西、縱貫南北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強城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積極開發可再生能源,開發建設大型風電項目,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清潔能源。
(6)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各地區域比較優勢,發展特色經濟,完善區域政策,構建形成區域分工合理、主體功能清晰、區域間的良性互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充分發揮天山北坡經濟帶先行示范和輻射帶動作用,建成新型工業化、農牧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現代服務業、外向型經濟和自主創新示范區,建成我國重要的經濟增長區域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新高地。
[1] 姜巍.新疆經濟發展及其資源環境協調探討[J].干旱區資源和環境,2006(6).
[2] 羅明英.新疆天山北坡經濟帶社會經濟發展現狀綜合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09(31).
[3] 趙萬羽,等.天山北坡區域生態承載力與可持續發展——以阜康市為例[J].生態學報,2009(9).
[4] 何倫志,等.從新疆的資源環境特點看新疆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J].干旱區資源和環境,2006(6).
[5] 王讓會.西部干旱區內陸河流域脆弱生態環境研究進展——以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為例[J].地球科學進展,2000(1).
[6]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7] 天山北坡經濟帶發展牽動新疆全局.亞心網,2012-12-14.
[8]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