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瓊
(甘肅省隴西縣第三中學)
新課改強調學科資源的整合,而英語教學長期以來總是處于文科教學領域,與理科知識相對割裂。英語科普語篇正是融合了多學科知識,用英語語言文字來傳播科學知識的一種重要途徑。本文擬從科普語篇的題材、句法結構、教學現狀著手,闡述其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性,并就如何促進科普語篇教學提出自己的幾點看法。
“科普語篇”指的是將科普知識通過英語文本轉化而來的英語表達。《第八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紀要》指出,科普的內涵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大領域的內容,表達了眾多學科領域豐富的科學知識,具有鮮明的跨學科性質和特點。科普語篇的跨學科特點,使其在滲透科普知識時,具有獨特的文體風格和篇章模式,尤其在詞匯、句式和語篇結構上。
在用詞上,科普語篇多使用正式而準確的詞匯來表達嚴謹的科技信息,使其語篇內容表述清晰、準確、精練而又嚴密。此外,名詞化結構的大量使用也是其鮮明的語言特點之一,具體形式多表現為:(1)表動作或狀態的抽象名詞;(2)富有名詞功能的V-ing形式;(3)名詞短語結構。名詞化結構在科普語篇中的大量使用在于它可以有效地表達大量的專業知識、強調客觀事實等交際目的。
在用句方面,科普語篇力求簡潔、明了。定語從句、狀語從句等較多地被簡化為非謂語、獨立主格、介賓結構等形式。常見的有:(1)用分詞短語結構代替定語從句或狀語從句來修飾名詞和充當狀語;(2)用分詞獨立結構作狀語來代替狀語從句或并列分句;(3)用不定式短語結構,代替各種從句;(4)用介詞十動名詞,來代替定語從句或狀語從句;(5)用復合句,尤其是定語從句來增加句子的信息量。這樣的句式結構,不僅簡練、醒目、富有邏輯,且有效地縮短了篇幅,使得一個英語句子既可以表達眾多科技知識,又能清晰地分辨出句子表達中的主次關系和因果關系,更加凸顯了科普語篇很強的思辨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這一特點。
在語篇結構上,科普語篇常以總—分、總—分—總、分—總的結構方式來布局,它的這種布局方式和語段的總-分式寫法不僅能更好地闡述不同的科學理念的和解釋某種科學現象,而且使之邏輯嚴密、結構緊湊和行文干練。
現階段,科普語篇的教學還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教師素養和隊伍的不足。中學階段的英語教師多為女性,且大多是直接從師范院校英語專業畢業的本科生。作為教學的實踐者和研究者,她們往往缺乏相關的科普知識,對現有科普語篇的理論與實踐成果也不夠了解,無法運用語言學、教學法的理論去解讀科普語篇和進行科普英語教學。
二是,對科普語篇教學的重視不夠。在教學中,許多英語教師對教材中出現的科普語篇的講解都是按照普通的英語文章去處理,強調詞匯和語法知識,而忽略了科普語篇的學科專業性和鮮明的篇章結構特點。
三是,科普英語教材的不足和科學合理的考試評價體系的缺失。據了解,“科普英語競賽”是以英語為媒介,讓學生在雙語學習過程中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上海是唯一一個舉辦該賽事的城市,自1991年起舉辦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的歷史。該賽事因對參賽選手語言基礎要求較高,其高中階段的競賽還被列為高考的加分項目。但是,即便如此,上海市各重點中學都鮮有學校開設相關的“科普”課程,參賽學生基本靠自學。在我省——福建省的各個學校皆尚未開展“科普英語競賽”的相關活動,也無相應的教材、練習和指導,對科普英語教學的意義和認識甚為薄弱,在課程體系中也無一個對它整體的定位和評價。
在分析研究了科普語篇的語言特點、教學現狀及其原因之后,作者認為應在英語教學中引入語篇教學,在對科普語篇進行詞句語法等語域層面分析的同時,還應重視科普語篇的篇章和體裁分析,以培養學生的語篇意識和文體意識。同時,也要充分整合各學科資源,以豐富科普語篇的教學內容。下文將重點論述這三方面的內容。
科普語篇的篇章布局嚴謹、結構特點鮮明。在科普語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教學中要有語篇的整體意識,指導學生學習作者謀篇布局、銜接呼應的方法;主題句的寫法和拓展方式;問題是如何闡述、論證和說明的。這些語言技巧的學習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語篇語義結構的理解,還有助于培養學生英語寫作的篇章結構意識,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語篇的體裁對語篇的整體篇章結構起著重要的作用。心理語言學研究表明在閱讀中熟悉各個語篇體裁的特點,是學生推斷文章的主旨大意、結構脈絡和話題推進方式的基礎。科普語篇的體裁多為說明文和議論文,這與目前教材和歷年高考閱讀理解中的考查的科普語篇的體裁形式相一致。在語篇的建構模式中,科普語篇的說明文和議論文通常采用以下兩種結構方式。一為:一般的概括→提供例證說明,或是:先總體概括→敘述細節;二為:問題解決型,即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行文方式。這種鮮明的體裁結構特征,可以幫助學生在閱讀時根據不同題材的行文特點,確定理解的重點和難點。此外,語言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同一題材的科普語篇其語篇體裁大致相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提供大量相同題材的語篇作為學生課外閱讀的補充材料,讓學生在大量閱讀中,鞏固復習積累同一領域范圍內的詞匯,熟悉其自身的語言特點和結構布局模式。
首先,科普語篇的跨學科性質和特點要求英語教師要不斷更新、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多方涉獵和積累廣泛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其次,教師還要善于整合網絡資源、計算機資源、課外資源和跨學科資源來促進科普語篇的教學。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研究性課程,充分整合中學階段的各學科知識或是鼓勵其它學科教師共同參與到科普語篇的教學中。
隨著科技的發展,科普知識已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英語科普語篇作為科學知識傳播的一個重要媒介,在現階段英語教學中仍未受到足夠的重視和研究。本文從科普語篇的概念和范圍、語言特點等角度出發,剖析了高中英語科普語篇的教學現狀及其原因,提出了在今后教學中在對其進行語域分析的基礎上,還要著重對其進行篇章和體裁分析的觀點,以期促進科普語篇教學的發展。
[1]陳琪敏.科普語篇在中學英語教材中的含量評估及思考[D].上海師范大學,2011.
[2]葛明杰.科技活動中滲透英語教學活動的實踐和探索[D].上海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