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徐德平 宋巍巍
1.1 學生入學初開設《學習能力》課程,從聽、說、讀、寫、看、練、想7個方面進行個人能力的培訓與養成,教會學生如何聽課,如何表達問題,如何閱讀書籍,如何整理學習筆記,如何觀察教師示教,如何練習基本操作,以及如何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學中輔以團隊學習理念,注重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集體意識。
1.2 專業課教學中開展研究性教學,以培養實用性人才為教學理念,充分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是課堂的設計者與引導者。比如,在口腔臨床材料學的教學中,由于齒科材料豐富且新材料、新技術層出不窮,現有書本內容已遠遠不能滿足臨床需求,實用性更有很大差距。為使學生更好更快的了解掌握臨床材料的名稱、產地、性能及使用方法等內容,可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選定自己感興趣的材料進行立題研究,通過利用各種社會資源進行查閱、收集。例如,利用網絡或親自去齒科診所實踐調查等,將研究結果總結整理成筆記,然后選出主講代表在課堂上互相交流進行講解。教師啟發學生通過嘗試和探索發現問題,鼓勵學生善于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多方面素質,包括社交技能的培養、團隊協作精神、自尊心和責任心、統籌和安排能力等等,并開拓學生思路,使學生具有勇于進取、孜孜求學的精神,這些素質和能力的提高無疑都提升了學生的職業素養,使學生在就業中具有競爭優勢,就業后職業壽命明顯延長。
1.3 開設《行政管理》課程,包括口腔科日常門診管理、口腔門診軟件應用與操作、品牌介紹等內容。讓學生熟悉了解齒科門診的日常工作,學會如何預約患者,操作預約軟件,建立患者電子病歷,管理門診日常收入與支出,內聯與外聯等行政內容,全方位培養現代口腔科行政護士的行政溝通能力,以符合越來越多高端齒科企業對護理人員的能力需求。
1.4 開設《醫學心理學》與《口腔行為學》課程,使學生了解患者就診心理,加強學生心理引導的護理意識。在常規護理教學中,常以讓學生掌握臨床操作配合為主,而忽略了讓學生了解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口腔臨床護理工作中,因對口腔治療操作不熟悉而產生恐懼感的患者非常多見,這類患者的依從性相對較差,對治療操作過程產生的不適感非常敏感。針對于此,口腔護理人員就需要掌握一些心理引導的方法,學會平慰患者緊張的心情,學會在接診及操作配合過程中用親切的語言對患者病情及治療做出必要解釋,學會鼓勵患者克服恐懼心理,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治療工作順利開展。
1.5 積極開展校內專業技能比賽,如口腔護理四手操作技能、粘結劑調拌操作、口腔印模制取操作等項目。在競賽中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提升學生職業素養。
2.1 實訓式情景模擬教學。2011年初,我校建設落成了德標口腔護理實訓中心,加強學生實訓操作練習,并在日常實訓中將門診日常護理工作引入實踐教學。按口腔門診科室名稱分班組管理,如牙體牙髓病診室組、牙周病診室組、口腔修復診室組、兒童牙病診室組、口腔正畸診室組等,采取主管護士長責任制,逐級管理,課前課后書寫交接班日記,建立由學生自行管理、經營的口腔企業環境,樹立學生的準職業形象,為培養高端口腔醫療企業的基層管理者奠定基礎,實現多贏局面。
2.2 開展口腔護士禮儀培訓,打造規范文明的口腔科護士專業形象。口腔護士禮儀培訓的內容主要包括:禮儀的重要性、口腔護士角色的定位、口腔護士工作觀念與態度、口腔護士基本美學要求等。通過培訓,使學生轉變青澀的學生形象,成為容貌服飾端莊大方,言行舉止優雅得體的美好的口腔護士,使學生轉變為不折不扣的職業人。
3.1 開設《素養》課程,以《弟子規》為核心,融入素養課程學習,習禮知儀,讓學生了解現代口腔醫療企業的未來需求,讓他們反思現在該做些什么,該從什么做準備。“優秀員工的50個好習慣”、“時間管理”、“善于傾聽”、“贊美他人”、“勇于承認錯誤”、“問題伴我成長”、“職業規劃”等課程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了自己能力的優勢和知識的不足,并主動去尋找解決的辦法,培養學生建立正確的職業習慣。
3.2 引入“7S”管理模式,對學生日常行為進行評分管理。“7S”是借鑒了現代企業對員工的“4S”、“6S”管理辦法,即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潔(Seiketsu)、清掃(Seiso)、安全(Security)、節約(Save)、素養(Shitsuke)7個方面:整理,要與不要,一留一棄;整頓,科學分布,取用快捷;清掃,清除垃圾,美化環境;安全,安全操作,生命第一;節約,節約環保,低碳生活;清潔,形成制度,貫徹到底;素養,養成習慣,以人為本。具體評分明細劃分為39個項目,每周一評,形成獎罰制度。經過一年左右的實踐,學生在做人做事對物等方面更加規范化、流程化、規格化,對養成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提升中職口腔護理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是培養多元化現代口腔專科護理人才的需要。通過實踐,學生的職業能力有了明顯提高,更易適應職業環境,縮短了用人單位對新員工崗前職業素養培養的時間,實現了學生的“軟能力”與“硬技能”的同步培養,使職業教育與行業需求同步。
[1]邵洪平.研究性學習的意義[J].中國教育學刊,2008,10:70-71.
[2]張忠尼,郭玉莉.牙科心理學與行為科學的研究[J].國外醫學口腔醫學分冊,1986,13(5):305.
[3]馬靜,單繼寬,尹力平.心理護理在牙病治療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1997,12(6):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