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姜哲 孫威 劉洋
當課改以縮減課時大行其道時,我們結合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與國內護理教育的發展趨勢,另辟蹊徑提出將理論與實踐,教育資源與社會屬性相統一的課題設計思路。依據多年來的一線教學經驗,根據廣大師生的教學反饋,總結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解剖名詞眾多、難記易忘、專業術語拗口、死記硬背滿堂灌),通過修訂大綱,整合教育資源,開展多樣教學,融合醫學人文精神,開發互動數字學習平臺的方式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進而形成一門完整的一體化教學體系,并以點帶面帶動高職高專護理專業課程的全面改革。
本文依據《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從“以疾病為中心”——“以病人為中心”—— “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護理模式轉變的社會需求出發,分析高職高專護理專業醫學基礎課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以醫學生入學第一門醫學專業基礎課《人體解剖學》的課程改革作為試點,開發一個集科技教學、實物實踐、臨床應用與人文素質相結合的一體化護理專業《人體解剖學》課程體系。從課改的實踐中尋找問題,發現問題,探討和尋求對策,為進一步整合課程資源,在高職高專護理專業醫學基礎課開展“強基礎,重實踐,近臨床,親人文”的一體化課程改革打下基礎,提供真實的教改數據。
1.1 美國護理教育,美國高等護理教育已有100年的歷史。它認為護理教育應開設在高等學府里,從事專業護理工作的最低學歷就是學士學位。在課程設置上,早在60年代,護理教育中就引入了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
1.2 日本、加拿大等國護理教育,其一開始與我國相似也從中等教育開始,但在1985年,日本取消了護理中等教育,2000年,加拿大、德國與澳大利亞等國已全面實行護理高等教育。
日本、美國等國的護理教育都已進入高等教育,其對解剖教學是非常注重的,日本理論課與實驗課的教學時數為320學時。除了傳統的系統解剖學教學方法外,以問題為中心(PBL)及計算機輔助教學(CAI)正在廣泛的應用。美國解剖學總共45個教學單元,PBL教學開展非常廣泛,并有臨床教師參與教學。它的教學內容多而新,學生學習有一定困難,需課后進行網絡輔助自學。日本、美國、巴西、瑞典等國非常注重實驗課的學生自我動手能力的培養,都開展局部解剖課,平均6~8人一具尸體。在注重能力的同時,對人文社會科學也很注重。
國內護理專業2000年以前多以中職教育為主,之后的10年,中專護理教育紛紛升格轉變成現在的高職高專。在這段時間,部分高等醫學院校也開始了利用大學資源獨立成護理學院,開始了本科護理教育,今年也開始了護理專業的碩士教育。其解剖教學也遵循正常人體學基礎——解剖生理學——人體結構學——人體學基礎的拆分、整合、再拆分、再整合的循環中。十年來,解剖教材、教育內容、教學大綱、教學時數、實驗時數在不停的變化著,嘗試著,探索著。
科技教學包括“教”與“學”兩方面。“教”是指改變原有板書掛圖的教學方式,利用現代化教育手段將《人體解剖學》這門形態學真正的可視化,以視覺信息的接受能力解決《人體解剖學》教學中名詞多、難記易忘的問題;“學”是指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利用數字平臺技術將學生課后的死記硬背變成與計算機網絡互動化學習,興趣教學,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實物實踐是指真實的教學環境。美國著名教育家布魯納說:“知識是‘人建構出來的’而非先驗地存在于世界”?!疤子冕t學上的術語,我們一直面對的挑戰就是如何將知識‘置于’生活環境所‘呈現的問題’之中。在教育方面,所謂生活環境就是學校課堂”。除總論部分外,解剖的課堂教學完全可以在實驗室進行。將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既完成了學時的縮減,又保證了教學質量。
臨床應用是指教學方法的變革強化了學科思想教育,開展問題式教學(PBL),案例式教學和情景式教學,通過生動的教學過程,讓護理專業的學生了解《人體解剖學》學科在今后工作的重要性及應用性。在主觀學習思想下強化了解剖學科的思想教育。
人文素質是指護理工作的社會性,護理的工作對象為人,其社會屬性不言而喻,作為醫學生入學第一門醫學專業基礎課,恰恰是學生對醫學的第一認識,所以,專業教育與人文教育的結合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一體化視野下高職高專護理專業《人體解剖學》課程體系的開發是一種將理論與實踐,教育資源與社會屬性相統一的探索,更是培養從事臨床護理、護理管理、預防保健、護理教育和護理研究基本能力的高素質護理專業人才的實驗性研究。
以高職高專護理專業基礎醫學一體化教學中解剖試點的實踐性研究為契機,整理材料,進一步完善解剖課程體系;調整教學大綱,開發數字化解剖教學平臺,探討科學的考評機制;為深化教改摸索規律,總結經驗,提供真實的理論依據;將人文精神融入醫學生第一門專業基礎課《人體解剖學》的教學環節,培養學生適應“以人的健康為中心”新的護理模式,體現職業教育的社會屬性;將現代人的教育方法有選擇的、有目的的體現在教學的過程中,是高職高專護理專業課程改革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