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郭玉峰
計算機發展迅速,普及率高,應用價值大,人們工作、學習、生活已經離不開它。無論是國家開放式大學,還是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實訓基地的建設和運行都非常重要,它關系到學生學習任務的完成和實訓技能的實踐。計算機實訓基地的建設和運行管理需要調動相關人員、資金、設備等因素,需要建立使這些因素發揮積極作用的長效機制。
人才培養是計算機實訓基地建設的主要目標。雖然校內實訓基地有教學、生產、培訓、職業技能鑒定和技術服務等多樣化功能,但育人是其首要功能。在當前學習中心、中職學校實訓設備投入嚴重不足的情況下,試圖全部依靠社會力量投入建設學習、實訓基地是不現實的。要建設高水平的學習、生產性實訓基地,建立中央財政帶動地方政府資金的持續投入機制是非常必要的,即中央財政投入建設資金,地方財政按一定比例配套建設資金。尤其是共享型公共實訓基地,在一次性投入建設資金的基礎上,政府每年都要投入一定比例的運行維護經費,確保學習、生產性實訓基地的有效運轉。這次在學校計算機實訓基地建設中,市財政投入50多萬元,解決了計算機器材硬件建設,帶動了企業相關投入,使得計算機實訓基地建設初見成效,滿足了教學需要,是學校的成功經驗。
在政府投入帶動的基礎上,學校根據區域經濟的特點,充分發揮行業企業的優勢,通過人、財、物的市場化運行與管理,建立互惠共贏的利益驅動機制。學校發揮自身的辦學優勢,主動與新中新集團合作,在與企業的合作中構建校企合作的基礎。例如,為新中新集團提供場地、部分生產型設備、培訓員工等,學校先進設備優先對合作企業開放,科研機構為合作企業提供研發支持。只有為企業服務好了,才能贏得企業持久的合作與支持。企業在與學校的合作過程中,作為一種回饋,也會主動為學生提供校內外頂崗實習崗位,分擔實訓任務和實訓基地運行成本,從而建立互惠共贏的利益驅動機制。
在生產性實訓基地中,教學實訓是一條線,生產服務又是一條線,因此,必須建立健全教學、生產管理協調機制。
首先,要建立組織機構。以計算機或專業群為單位,建立校內實訓基地管理委員會。委員會的組成可以根據不同的政校企組合模式而各不相同,但其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基地的正常有序運行。委員會在業務上接受學校職能部門的指導。
其次,明確相關職責和權益。在基地管理委員會這一主體框架內,學校和企業以及其它利益相關方,簽訂校企合作協議書,明確校企雙方合作期間的責、權、利。同時,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和約束機制,一方面要確保企業生產的有序進行,保障企業的利益,并推動學校積極參與企業職工的培訓,承擔企業的技術研發任務;另一方面要明確企業在學生頂崗實習過程中的教學功能,如引進校園的企業要完成多少課時實訓指導任務,限制企業40%以上的生產能力用于實踐教學等,以確保生產性實訓的效果。
在計算機實訓基地,學校教學質量的監控與企業生產績效的考核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因此,建立學校和企業雙方共同參與的質量監控與績效考核協同機制,不僅可以節約資源、降低成本,對于提高生產性實訓基地的管理水平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⑴要建立實訓指導教師管理與考核制度。對實訓指導教師(企業員工)的考核,要以到崗率、學生評教、企業評教作為主要依據,學校主要考核其指導學生的質量,企業則考核其對生產工藝的改進、設備的維護及耗材的節約等。
⑵要建立學生實訓質量評價制度和考核制度。對學生(企業準員工)的考核,要以學生到崗率、教師評學、企業評學作為主要依據。學校主要考核其生產性實訓任務的完成率,企業則主要考核其生產產品的合格率。
⑶要建立社會綜合評價系統。及時吸納學生與家長、用人單位、行業專家的反饋意見,融入職業資格標準、企業崗位要求和學校標準,不斷改進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教學與管理水平。
⑷要建立激勵機制與退出機制。出臺《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績效考核及獎勵辦法》,對校企合作好的教學系和人員進行表彰。通過生產性實訓基地的績效考核,對人才培養效果持續不佳、運行不順暢的引進企業和合作項目要堅決予以清理出場。
計算機實訓基地的財務管理與利益分配直接關系到實訓基地的正常運營,也關系到校企雙方的核心利益。作為企業部門,存在著原材料、設備維修費用、學生薪酬等運營成本;作為實踐教學場所,也存在著實訓耗材、指導教師課時等辦學費用。
⑴制訂生產性實訓經費管理辦法,根據校企合作協議,對生產性實訓使用的資金按照統一規劃、單獨核算、專款專用的原則進行管理,嚴格執行生產性實訓經費預算,認真做好校內生產性實訓成本核算工作。
⑵明晰相關的利益分配關系。生產性實訓基地的運行不可避免的要發生各種利益分配問題。現在很多院校采用“成本互抵”、“待遇雙免”的辦法模糊利益分配關系。這只是權宜之計,生產性實訓基地要真正實現良性運轉,必須明晰各種利益關系,要建立一個完整的生產性實訓基地財務核算系統,主要用于學生實訓項目的耗材、企業技術人員的實訓指導課時費、參與教學課程建設的工資等都要計入學院的辦學成本,企業對參與頂崗生產的學生要支付一定的報酬,對學校提供的場地、設備要支付一定租金,以及設備的維護和場地的水電等運營費用都要計入企業的生產成本。這樣,實訓基地產品生產的利潤,或是對外產品加工、技術服務、技能培訓鑒定產生的經濟收益才有分配的依據。最終,校企雙方要通過協商的方式明確利益分配。
⑶要建立生產性實訓設備設施的運行、維護與管理制度。對生產性設備的采購要采取公開招標方式,集中采購,納入學校固定資產統一管理,對固定資產購置實行全過程管理。
計算機實訓基地的建設與管理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這就需要建立及時有效的信息溝通渠道。如建立學校與企業的定期聯席會議制度,專業教研室主任和車間主任、教師與師傅的日常對接機制,及時溝通情況,互通有無。
計算機實訓基地要實現工作團隊的融合,必須建立學校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身份融通機制,鼓勵校企雙方人員的相互聘任和兼職,即企業的技術和業務主管不僅要承擔專業實踐課的教學,還要全程參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工作;學校專業教師則要在企業擔任具體的技術或業務工作。同時,對企業技術大師和高級人才,學校和企業要啟動“共引共享”機制,共引共享行業內頂尖的技術大師和高級管理人才。
【1】郭玉峰.一體化教師隊伍培養模式的研究.職業技術,2012.05.107.
【2】郭玉峰.校企合作模式下“一體化”教師隊伍的建設.職業技術,2013.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