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廷婷
(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木皮藏族鄉中心小學)
盡管我國已實行素質教育多年,在很多地區也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但是從總體上來看,很多地區仍然以應試教育為主。尤其是山區農村地區,由于地理條件和經濟條件的制約,素質教育仍然只是流于形式。相比起城市地區小學語文教育,山區農村小學信息閉塞,教育條件落后,實行素質教育的困難更大。要做好農村山區小學素質教育,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素質教育重在課堂,關鍵在教師。教師,是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對學生的發展起主導作用;是實現教育改革,發展教育事業的中堅力量,是決定教育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要在農村山區實施素質教育,首先就必須要求要有一支高素養的師資隊伍。然而在山區農村,由于經濟發展滯后,學校教師待遇不高,難以留住高素質有經驗的教學人才,導致了山區農村學校師資力量的嚴重匱乏。同時,山區農村老教師比較多,盡管他們有志于實施素質教育,但由于經驗和學習能力的局限,實施素質教育的效果也不夠理想。
目前,我國山區農村學校仍然是以“考”為手段來衡量一所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來考核教師的教育教學成果,來檢驗學生學習成績的優劣。教師的獎金、榮譽等都通過考試學生的升學率、高分率等來衡量。久而久之,在山區農村學校的教育教學上也就產生了這樣的教學模式:一切為了考試,一切圍繞考試,一切服從考試。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師也強調以課本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在這種教學氛圍下,素質教育自然難以實行。
完善的教學設備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保證。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將現代化先進技術引進課堂,已成為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它對于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山區農村學校,由于教學設備落后,現代化的語音室或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幾乎為零。教學活動只能困守在以“一本書、一支筆”的單調無味的傳統教學模式中。落后的教學設備,嚴重地阻礙了山區農村學校素質教育的開展力度和深度。
良好的家教,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基礎。家長平日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影響著孩子的身心健康。然而在山區農村,由于科技文化水平和信息傳播落后,很多家長自身受到的教育也很有限,甚至存在文盲和半文盲。并且許多家長也不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外出打工就把孩子丟給孩子的祖父祖母,導致農村孩子幾乎沒有什么機會接受較為傳統正規的家庭教育,阻礙了孩子的身心發展,也阻礙了山區農村學校素質教育的開展。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在推進素質教育中,應轉變現有觀念,為素質教育做好準備。首先,教師要轉變以考試分數為唯一標準衡量學生、教師和學校標準的教育質量觀,樹立以學生的基本素質的全面提高,個人持久協調發展為綜合評價標準的教育質量觀;其次,要轉變以書、課堂、教師為中心的觀念為教學生學會學習和各種基本素質協調發展為目的,教書與育人相結合的教育觀念;最后,要轉變教學評價觀念,樹立綜合評價教育的思想,既要看到學生在學習方面的優缺點,也要看到學生在學習之外的優缺點,堅持因材施教。
實施素質教育必須立足山區農村實際。山區農村地區盡管現代教學資源不足,但是通過充分利用山區現有資源,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辦學條件差的不足。山區農村地區特有的地形、地貌以及豐富多樣的動、植物資源,只要語文教師精心利用,同樣是實施素質教育不可多得的資源。如在講授《長征》等有關山區的課文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聯系自身生活來學習,從而使他們正確地認識山區,增強他們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閱讀是豐富學生積累,提高理解分析、歸納概括和表達的能力的重要方法。山區農村語文教學的最大問題,就是學生閱讀面過窄。由于條件所限,多數學生沒有閱讀課外書籍的機會。鑒于此,教師應充分創造一切條件引導學生閱讀。可以在授課時利用教材的名篇節選,介紹有關名著的一些內容或趣事,來增強學生對名著閱讀的興趣。同時,還可以通過開展語文活動,如班級讀書角、讀書交流會、書籍互換日等,讓學生手里有限的書籍充分發揮作用,從而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增加,開拓學生視野,在增強語文知識技能的同時又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然而目前許多貧困山區學校還沒有辦法全面普及實施素質教育。因此,應增強對山區農村素質教育的重視,正視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貫徹素質教育,促進山區農村小學生的全面發展。相信只要從教師隊伍從自身抓起,切實更新教育觀念,不斷提高思想素質,在山區農村實施素質教育將不再是遙遠的夢想。
[1]魏玉梅.素質教育中的小學語文教學[J].林區教學,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