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文
(山東省鄒平縣梁鄒小學)
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如果教育工作沒有做好,則不利于我國社會主義的發展,為了完善教育工作,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班級的管理工作有著重大的意義。當前的小學教育管理工作仍面臨著一些挑戰,為了改善小學教育的管理,小學班級管理的創新化發展有必要開展。
由于小學生年齡過小,因此需要老師在班級管理中以學生為主,全方面關注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健康,并為他們創建一個良好的環境,利于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探究學生的心理狀況,明白他們的真正需要,從而采取相應辦法加以引導,并教會他們建立獨立的人格,對其人生產生正確的影響。以學生為主,能夠調動其積極性,使之更加主動地完成班級任務,進而使班級管理更加高效。小學生班級管理的創新化應該以滿足學生個性為主而展開,從而營造出更為積極、活躍的學習氛圍,激發了小學生的自主性。班級的創新管理不是傳統的命令式、被動式,而是以服務學生為主,使之發展更加全面。
老師應該改變自己的角色,不再扮演決策者,在班級管理中應注重公平性,發揚學生的個性。不能將學生分為三六九等,或者以成績、家庭狀況而區別對待,使學生的自尊心遭到踐踏,不利于其成長。學生的成長需要一個健康、積極的環境,如果老師以成績高低來區別對待他們,則會使其自信心受挫。特別是家庭較為困難的學生,如果不給予關心,則會使其心靈深受重創。
班級的管理不單是體現在管理方面,更是側重育人,保證學生得以全面發展。小學班級管理的創新發展能夠引導學生積極學習、建立完善的人格,使育人工作更好地開展。從而使學生可以在積極、健康的環境中成長。
在小學的教育工作中,老師不僅僅要做到向學生傳授知識,而且還要學會與學生進行溝通,以了解學生的想法,從而有效地進行班級管理工作。傳統的教學中,老師扮演的是領導者,以致忽視學生的真實感受,使學生在學習和班級活動中處于被動。為了建立健康的師生關系,調節班級的學習氣氛,故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就很重要了。不過由于“老師即決策者”的傳統觀念深入學生心中,導致學生不敢向老師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為老師與學生的交流設置了一道屏障,也使得班級的創新化發展無法進行。基于此現狀,可以讓學生和老師的交流形式婉轉化,即通過紙筆代勞,這樣既避免了師生面對面交流的尷尬,又能夠使溝通有效進行,促使老師和學生能更好地了解彼此。紙筆的交流形式有多種,例如,學生寫日記,老師進行評價;老師和學生相互寫字條;給老師寫評語等。老師在給學生寫日記的評語時,應注意多寫鼓勵性、肯定性的語句,如果在日記中發現學生所做事情不當,應避免寫直接批評性語句,而應采用建議式評價,使學生易于接受,改變老師嚴肅的印象。師生之間互相寫小紙條以及學生給老師寫評語的形式都能反映學生對老師的看法,從而使老師更加了解自己并不斷改進。這種互動形式使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更好地進行,班級氛圍也很活躍,營造了一個健康、積極的學習氛圍。
傳統班級干部的選舉要么由班主任負責,要么由原班干選擇人選。班級幾乎交由班主任及幾個班干包辦,學生無法形成主人公意識,積極性不高,班級缺乏凝聚力,就像一盤散沙,不利于管理,也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生活。故可以采用公平選舉班級干部的辦法來進行班級管理。先確定不同崗位的職責,然后由班主任、其他科任老師或者學生確定班級干部的人選,最后由學生舉手進行投票,獲得票數最多的學生任職相應崗位。若選舉的班級干部在任職期間作出違反紀律的事情則應撤去其職務,再通過公平選舉的方式另外選人。這種方法能夠讓每位學生加入其中,不僅提高他們的積極性,而且還強化了其主人公意識。班主任不再是一個決策者,而是班級管理的引導者,學生由原來的觀眾成為了主人公,在班級管理與活動中表現得更加積極,學生之間相互幫助,相互監督,從而大大增加了班級的凝聚度。學生及老師可以利用班會對任職的班干部進行評價并提出建議,以便班干部更好地為班級服務。
為了使班級氣氛更加活躍,利于學生學習和生活,方便班級管理,可以增加一些活動形式。傳統的班會一般是老師批評某個學生或者批評班級某些現象,主要是老師在講述、總結,學生充當觀眾的角色,使班級管理得不到互動,學生的積極性也而得不到提高。如果變換一下班會形式,如由學生上臺主持,讓他們自己分析班級管理中出現的問題,老師只是在該過程中進行引導,改變了以往的嚴肅氛圍,鼓勵學生積極發言,提出自己的建議。還可以在網上建立一個班級管理群,以便學生和老師進行愉快的交流,還可以一起探討學習方法。
班級管理的創新化發展使得教育管理更加完善,它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活躍的氛圍中學習,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對學生今后的生活有著巨大的影響。
[1]蘇堯生.創新小學德育“四化”管理模式之我見[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23).
[2]邊鮮.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創新發展研究[J].東方青年·教師,2013.
[3]黃麗云.淺談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創新及實踐[J].語文學刊,2012,(22).
[4]陶偉明.如何創新小學學校管理工作[J].時代報告,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