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紅 高 波
(山東省昌邑市奎聚街道李家埠初中)
未成年人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目前,我國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約有3.67億。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系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已成為關系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的希望工程,關系上億家庭切身利益的最大的民心工程,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十分重要而緊迫的任務。育人為本,德育為首。學校是對未成年人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德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第一任務,優良的思想道德品質是學生一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它應該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滲透到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中。
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往往是形成共識的基礎。而教師對學生的理解,就更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作為班主任就要理解學生的思想實際、心理實際和生活實際。班主任工作的開展,學生素質的提高,必須遵守“一切以愛為出發點”這一基本原則。
首先,要尊重學生。就是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和要求,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F在的學生由于大多是獨生子女,所以把人格看的尤為重要,而事實上尊重學生的人格確實是任何一位班主任開展工作的前提。
作為班主任,即使學生犯了錯誤,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也應尊重學生的人格,諄諄教導,才能取得教育的效應。一味地訓斥,只能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更不能用挖苦、諷刺的話語傷學生的心。教師對學生尊重,會使師生關系更為融洽。
其次,教師要有愛心?!皭坌摹笔菍W生進行教育的基礎。我深深地知道,一名好班主任、一名好教師,既是知識的塑像,更是愛的化身,只有接近學生,用愛去感召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作為班主任,要用自己滿腔的愛去關心,去尊重每一個學生,耐心細致地去指導每個學生,才能做到對學生的關心,體現出班主任的責任心和愛心,學生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得到良好的教育。“育人先育心”,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師要愛自己的職業,要首先有一顆愛心,有一顆愛學生的心。通過學習,使我明白,作為一名教師,只要愛學生,就一定會創造出奇跡。一個感情貧乏、冷若冰霜的教師給學生的印象常是嚴肅、可畏而不可親的,學生難以產生敬仰之情,更不敢向其敞開心扉傾吐自己的衷腸,自然難以達到心理指導與教育的目的。
良好習慣的養成,要靠制度的約束和強化。制度的制定,要在民主的基礎上展開。量化管理,就是在民主的基礎上所產生的一種強化措施。青少年學生不僅是教育的客體,也是認識的主體,他們已具備一定的控制和調節自己行為的能力。因此,實行量化管理,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同時又有利于完善班級規范化管理,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實行班級量化管理時要注意獎多罰少,以激勵為主,鼓勵進步。所以在加分上不要過于吝嗇,一旦學生有積極的表現時,在不違背評分標準的情況下,都可以通過加分予以鼓勵,尤其對于后進生,我抓住時機挖掘出他們的閃光點,及時進行表揚鼓勵,幫助他們樹立信心。而處罰作為一種古老的教育手段,也有它合理、積極的一面。一個學生犯了過錯,只要承認錯誤,大可既往不咎。如果他不承認錯誤,無改過傾向,或者類似錯誤反復出現,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校規校紀就成了兒戲,這無疑是對被錯誤行為侵犯的受害者和未犯錯誤者的打擊,這種姑息和軟弱會致使個別學生思想松懈,行為散漫放任,走入社會后,發展到違法、犯罪的程度。青少年學生象稚嫩的樹苗,需要我們去精心呵護,但同樣需要我們“修枝去杈?!奔o律面前人人平等,班主任同樣必須嚴格遵守相關紀律,做到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以德服人。
營造良好學習環境,對提高學生的德育素質起著重要作用。學習環境包括教室環境和思想環境。我們可以在教室中布置幾張班級集體照、學生專刊等,讓學生一進教室就感受到集體的溫暖。還可以在教室前面養幾條金魚,或養幾盆花草,讓人覺得很是溫馨。良好的環境能促使良好班風的養成,使學生在外部環境的潛移默化的作用下積極要求上進。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良好的環境還有利于促進后進生的轉化,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德育素質。
每個同學都是積極要求進步的,都愿意成為一個好學生,有競爭就可以不斷產生動力,就能激勵每個學生不斷取得進步,最終促進學生德育素質不斷提高。為了培養同學們的競爭意識,我把班里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互幫小組,各小組進行評比,像設立“形象大使”“一幫一”“爭奪流動紅旗”等。從個人到小組、從小組到大組、再從大組到全班,全部引入競爭機制,使優秀的同學之間、中等同學之間開展競爭,學困的同學也不愿落后,使比、學、趕、幫在班級中蔚然成風。
中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家庭、學校的齊心協力、齊抓共管。學生的德育工作需要老師、家長共同的參與。但大部分學生不喜歡班主任到自己家進行家訪,有的認為班主任是來向家長“打小報告”的,也有的是怕班主任看到自己是來自單親家庭或貧困家庭。成長中的學生擁有強烈的自尊心,個別來自問題家庭的孩子有著強烈的自卑心理,面對這一情況,班主任應采取靈活的方式,與學生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逐漸地通過學校和家長雙方的共同努力,樹立起學生的信心,使之敢于坦然面對現實,并在此基礎上樹立良好的道德價值取向。另外,班主任要充分發掘利用現有的社會資源,組織學生積極開展各項社會實踐活動。例如,組織學生參與愛心募捐活動、去敬老院照顧孤寡老人、在社區做環保倡議,等等;精心策劃好每周一次的主題班會課,讓學生們就當前的一些社會現象積極發言、討論,然后作出中肯的德育評估。通過這些活動,將學校與家庭、社會緊密地系起來,充分發揮了德育網絡的教育功能。
總之,班主任想要做好德育工作,就要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獲得主動發展的動力,這樣才能形成由自發到自覺、自強而進取的班風,才能使學生在積累知識的同時挖掘潛能,全面提高自身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