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克亮 李吉亮
(山東昌邑市第一中學)
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許多教師常花很多時間制作精美的課件,卻忽略了常規教具的作用。多媒體集圖像、聲音、文字于一體,在教學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勿庸置疑,但目前我們的現實情況是學校的儀器設備不足,有的甚至嚴重缺乏,配置的一些儀器,價格昂貴、操作繁瑣,學生難以操作;由于諸多因素限制,使許多學校很難實現多媒體教學的日常化。
原料一般取自日常生活用品,廢棄的酒瓶、包裝盒、圓珠筆芯、乒乓球、水管、舊日歷等,既避免了這些廢物對環境的污染,又節約了資源,節約了購買材料的開支,這一點對于一些農村中學來說尤其重要,可以彌補因教育經費短缺影響實驗教學的不足。如利用廢舊的水管制作植物體內物質運輸通道-導管和篩管模型等。
自制教具模型密切聯系教學實際,師生能根據知識內容需要得心應手的靈活使用。自制教具從設計構思到具體制作,都由作者自行創意籌劃,既可隨便觀察、觸摸、實驗,又可根據實際需要,任意拆卸、組裝;及可以邊講邊做,邊學邊做,也可以利用業余時間制作。靈活性還表現在同一課題可以有許多不同的表達形式,以適應靈活的教學方法,這是正規教具所無法比擬的。
自制教具模型是依據教學過程中的疑難點和重點問題而設計制作的,將教師的教法與學生的學法融為一體。彌補了學校教學儀器配備缺乏、同時擴大了學生動手操作使用教具的機會,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改革了教學方法,調動起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主動發展。
例如,在制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時,學生必須了解每條DNA分子是由兩條脫氧核苷酸鏈組成,而每個脫氧核苷酸鏈又是由若干個脫氧核苷酸組成的,磷酸、脫氧核糖、堿基三者共同構成脫氧核苷酸,其中堿基有四種,可用A、T、G、C表示。了解這些還不夠,學生還要進一步了解磷酸、脫氧核糖、堿基這三種物質是如何構成脫氧核苷酸的,在什么部位相連;每個脫氧核苷酸又如何連接成脫氧核苷酸鏈;兩條鏈之間有什么關系;堿基如何配對,氫鍵有何不同;整個DNA空間結構怎樣,等等。只有掌握這些知識后才能制作出DNA的雙螺旋結構模型,反過來說制作生物模型的過程實質上是學生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在完成生物模型的過程中,也完成了對知識的探究式學習。
自制教具涵蓋了學生很大的創造因素,它在設計、取材、局部結構等方面都滲透著學生的智慧,體現了學生的創造性。而教師在此過程中僅是促進者和合作者,教師劃分小組、選出骨干、提出要求、明確任務,然后就參與到學生的制作過程中,為他們提供必要支持。自制模型由于取材容易,制作簡單,有利于消除學生在探究中的神秘感,學生的創作不再滿足對書本上模型的“欣賞”和“照搬”,而是“品頭論足”甚至“百般挑剔”,從而點燃了創新的欲望。在制作過程中,同學們動手能力得到了鍛煉,同時也激發了他們學習生物的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恰當地運用教具,能加強教學的直觀性,提高課堂效益,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它是教學的輔助工具,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根據不同教學內容的需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程度,科學地制作和實時地運用教具,使其真正有效地為教學服務。
從設計制作到課堂運用,教具模型在每一環節都要緊扣教學內容,不能偏離主題。教具要在“恰到好處”的時候呈現,給學生以新奇、神秘的感覺,以便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避免教具過早或過晚呈現。教具的展現還要避免那種一閃而過的現象,當學生還未完全理解一個內容時,本可以借助教具的展現而加深印象,提高效果,這時如果就把教具匆匆撤下去,或者換成其他教具,使學生應接不暇,也容易造成學習上的“消化不良”。
教具模型的設計和使用應結合實際,有所創新,使學生學習的興趣得以穩定和持續。對教具在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做些效果處理,使教具表現出適當的夸張而與眾不同,再結合教具運用方法的巧妙配合,這將會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具模型的設計,不僅要新穎、有內涵、能吸引學生的聽課注意力,同時也要操作簡單、使用方便、利用率高,要確實幫助提高學習效率。如果簡單的實物、板書或簡筆畫就能達到相同的教學效果,那就沒有制作教具的必要,因此教具一定要有實實在在的教學輔助功能。充分利用教具,做到物盡所能、物有所值,這在一定程度上能減輕教師工作量,也是體現教具的實用性。
自制教具模型的經濟適用,靈活多變,幫我們有效地提高了學習效率,可謂優點多多,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使用時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之處:
究其原因,教具只是由本班的老師和學生針對性地制作完成,只融入了自己的設計思路和學習思想,而其他班級的教師和學生沒有具體參與制作,所以對它的重視程度不夠,興趣也不高;再者,教具使用后沒有反思總結,沒有據使用過程中暴漏的缺陷進行改進,以備下次再用;另外,沒有做好宣傳推廣,只限于制作者自己懂得使用,所以導致其利用率不高。要解決這問題,必須向其他老師學生大力誠邀他們一起參與自制教具的設計制作、使用。
保護和傳承方面也存在問題。有的教師和學生在使用完自制教具后,隨手一扔,沒有加以保管,變成了一次性使用的設備,不僅浪費了資源,而且對以后的使用也得不到傳承。應該加以嚴格規范化管理,對制作的教具實行登記入冊,正式編入教學設備,由專人保管,隨時供教學使用。
教師對自制教具的態度不一致,有的對別人制作成功的教具功能不了解,不會使用,甚至輕視不屑使用。所以,制作教具的教師和同學要邀請其他班級的教師和同學一起參與教具的設計,制作,使其在參與的過程中體會到制作教具的優點以及知道教具的制作過程和使用,激發他們對自制教具的興趣,提高他們的認識。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的理念下,自制生物教具模型將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課程資源,尤其在缺乏商品教具的情況下,更應該引起重視。自制教具不僅可以彌補因教育經費短缺影響實驗教學的不足,也結合了現代教育的學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能力,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