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阿拉善盟教研室,內蒙古 阿拉善盟 750306)
總聽到有語文老師在抱怨,語文教師教學艱辛,幸福指數普遍不高,家長學生不夠重視,提高成績總是太慢。其實,我們語文老師需要做的是,靜下心來,不斷思考這些問題的癥結在哪。想讓學生喜歡上語文課,想要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必須做一名有心的語文老師。
1.反復研讀教材。上好一節課的核心問題是備好一節課,備好一節課不僅是寫下教學流程,更重要的是把握教材。只對文本速讀一兩遍是不行的,一定要深入文本,抓住文本的精髓,在文本的細節處、關鍵處下功夫,這樣才能發現一些有價值的教學點,才能依據教學文本的特點把語文本身蘊含的情感道德價值觀融合在語言文字訓練中,使學生得到知識、能力和情感的同步攀升。另外,只有吃透教材,才能靈活處理好課堂生成。所以,想要備好一節課,就要深刻的、反復的研讀課文,只有這樣才能從課文中提煉出有質量的教學資源。
2.設計好教學思路。備課時,一定要重視教學思路,一節課怎樣開講怎樣收束,這當中要經歷怎樣的步驟,一定要考慮周全,不能從頭到尾沒有輕重,沒有過渡語,混沌一體,不停地提問,要求學生不停地回答問題。要用主問題引導學生深入課文,用主問題“一線串珠”,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爸鲉栴}”的預設切入點要有效,要體現深度,具有可操作性,能體現文章的主旨。
3.設計好教學方法。備課時,還要重視教學手法,哪一環節用什么手法要提前安排好,比如閱讀課文時,什么時候該朗讀,什么時候該默讀,什么時候該分角色讀,這些都要提前想好,要根據文本,根據學生來設計,要富有變化,一成不變的教學手法怎么會提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呢?作為一個語文教師,要會選教法,能讓學生在你的引導下盡可能用最少的時間,捕捉到最多的信息。
4.設計好課堂活動。沒有課堂活動的課就是低效率的課。我們要提前設計好話題,才能在課上安排好任務,組織好活動。我們不能一味去分析課文內容,好多課文內容學生自己就能看懂,而我們的老師卻在使勁講學生已明白的東西,沒有把它提煉成讓學生接受訓練的抓手。所以我們老師要引領,指導,讓學生去實踐,去訓練。訓練的方式要注意:有時候一定要讀,有時候一定要寫,有時候一定要思考,要讓學生覺得費腦筋又興趣盎然。課堂活動必須是深層次的、高層次的,要把學生的能力訓練放在首位,這樣的課對學生來說才是大有收獲的課。
5.設計好作業。我們的老師往往會布置一些抄生字、抄詞語這樣機械抄寫的作業,或者為了省事直接布置課后題或練習冊,這樣的作業由于不能讓學生產生興趣,完成起來也難免敷衍了事,既耽誤了時間,增加了學生的負擔,又束縛了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和語文素質的提高。所以,我們要優化語文課外作業設計,不要拘泥于課堂上所學知識的鞏固、運用,不要局限于做習題,要使課外作業具有靈活性和創造性,要讓學生愉快地完成作業。
1.注重課堂生成。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課堂的所有細節,而是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做出相應的變化?!笨梢姡幚砗妙A設和生成之間的動態平衡關系,不僅是一種教育的科學,更是一種教育的藝術。新課程標準強調,語文課堂應該是學生與教師、同伴、作者“思維碰撞、心靈溝通、情感融洽”的“動態”過程。葉瀾教授也曾說過:“新的課堂需要我們教師不斷捕捉、判斷、重組課堂教學中從學生那里涌現出來的各種信息,推進教學過程在具體情境中的動態生成。”然而目前許多教師雖有合理、精美的預設,但對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諸多的即時生成問題不能及時回應,不能有效回應,不少教師對發生在課堂上的生成點和生成內容的潛在價值熟視無睹,致使身邊許多生成的教育、教學契機流失。作為老師,對學生的問題或冷漠處置,或不聞也不問;或輕輕點過,或束手無策,一臉茫然,不知所措,這樣的老師學生會認可嗎?這樣的語文課學生會喜歡上嗎?
2.重視課堂評價。我們提倡當學生取得點滴進步時,教師—定要夸獎他,要讓學生增強自信心,獲得成就感,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然而在很多課堂上,我們經??梢月牭竭@樣的話:“你真會學習”、“你真會讀書”、“你真棒”、“你很聰明”,或者教師豎起大拇指,或者是有節奏的掌聲等等。從表面上看,教師激勵了學生,關注了學生的情感,整個課堂也顯得異常熱鬧,但是學生在長期的如此夸獎中,興趣也漸漸淡下去了。有的老師為了不打擊學生,不能及時指出學生的問題,錯失了很好的教育機會,也使得學生沒能得到很好的引導。所以我們必須對學生的發言耐心傾聽,必須結合文本加以辨析,不能總是用那幾句一堂課上說了無數遍的稱贊語鼓勵學生,也不能不管對錯一味盲目鼓勵,課堂上的評價語言要有針對性,要準確而得體、生動而有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激勵學生,讓學生喜歡上語文課。
總之,語文老師如果能精心設計每一節課,能夠用心上好每一節課,就不愁我們的學生不喜歡語文課,也不用擔心我們的語文教不出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