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瑞鴻 王曉娜(北京體育大學 北京 100084)
民間傳統體育又稱民間民族體育活動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積累、總結出來的寶貴文化遺產,具有特殊的鍛煉身體的價值和教育功能。它是各傳統長期發展的歷史產物,也是各傳統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一種特殊反映,蘊含健身、益智、技藝于其中,寓樸素的哲理于一體,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鍛煉學生的意志品格。它不僅具有很高的健身性、觀賞性、娛樂性、教育性等功能價值,而且具有重大的經濟價值。長期以來,由于人們的體質教育觀、階段體育觀、競技體育觀根深蒂固,很多人在思想認識上存在著誤區,致使傳統、民間傳統體育在學校體育的開展工作舉步維艱,學習效果堪憂。
2001年教育部頒布實施的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根據國內外體育課程發展的趨勢、健康體育的特點以及三維健康觀,不再按過去的運動項目劃分教學內容,重新構建了體育課程的教學模塊,豐富了課程學習的內容,將課程學習內容劃分為身體健康、運動參與、運動技能、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五個學習領域。
本論文根據民間傳統體育的特點,結合中學體育教學的目的任務,從民間體育的健身價值、娛樂價值、教育價值、以及對場地設施的要求等方面進行了分析,目的在于及時發現常德市部分中學民間傳統體育開展目前所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了解目前中學民間傳統體育所開設的項目、具體的教學內容,場地器械,比賽情況,以便更好地繼承和發揚傳統體育,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能力,促進學校體育工作的發展。
常德市部分中學開展民間傳統體育的現狀為研究對象。
(1)文獻資料法。
通過閱讀常德市中小學體育與健身課程標準、民間傳統體育項目發展、學校體育工作開展狀況等相關方面的書籍,查閱中國期刊網有關我國中學體育課程方面的文獻資料。
(2)訪談法。
通過對北京體育大學教育體育學院武術套路專業的教師和教授進行訪談,拓展研究的知識層面,豐富課題內容。
體育課是體育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它對學生掌握體育與保健基礎知識、基本技術、技能,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促進學生課外體育鍛煉,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實現學校體育的目的任務具有重要意義。體育課學習內容是實現體育課價值體現的重要手段。
民間傳統體育項目繁多,如作為課程內容進入學校體育,必須注意項目的選擇。選取原則應依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兼顧學生的興趣和愛好。一方面要考慮它的健康性、可操作性和教育性,另一方面還要考慮項目的地域性、季節性和本校的實際情況,因時、因地、因人而異地選擇。在開發和利用體育課程資源時既要考慮到項目的實施對象和項目特點,又要考慮到該項目運動量的大小;既要考慮到短期效應(興趣、愛好),又要兼顧長期效應(終身體育習慣)。
課程改革以來,我國一直強調將民間傳統體育的內容納入到學校體育課程中來,長期以來由于缺乏系統和深入的整理和研究,民間傳統體育在學校體育課程中一直處于弱勢地位,不受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視,成為西方現代體育項目的補充。目前常德市中學開展民間傳統體育多是利用課余、假期等時間進行鍛煉訓練,只有少數學校將民間傳統體育項目納入課堂教學。此外,發現無論在初中階段還是在高中階段,學校開展關于民間傳統體育的競賽活動情況不盡相同,大部分學校每年舉辦一次民間傳統體育競賽活動。從整體和全局來看,在中小學民間傳統體育的課程教學設計上缺乏有機的銜接,對民間傳統體育內容的學習缺乏連續性和系統性,顯然對民間傳統體育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十分不利。
文化課教師的學歷充分反映學員文化課學習的受教情況,部分學校的體育課教師的來源主要是其它學校畢業體育教育類專業畢業的體育課教師。部分學校體育課課教師的年齡以21-45歲為主,從這里可以得出,主要使用青年教師負責學校體育課的教學工作。使用青年教師負責學校教學工作可以使學生對教師更具有親和力,學生課堂學習氣氛濃烈而且活躍。在教學中比起中年教師和老年教師,青年教師易運用先進的、入時的教學方法和更靈活的教學措施于教學中,從而得到更高的教學效果和師生互動的效果。同時也表現出了一些短處,部分年輕體育教師對民間傳統體育并沒有很深入的了解,所以在學校開展體育教學的時候,就會讓學生產生單一化,沒有足夠的興趣,使學生產生厭倦心理。
目前常德市部分中學體育課的學習內容以球類、田徑和身體素質練習為主,體育課中競爭激烈的競技項目和傳統地方特色項目深受男生的喜愛,最多的是球類、田徑。很少一部分喜愛民間傳統體育。
(1)體育課中深受女生喜愛的項目多是娛樂性、趣味性、知識性項目,最多的是舞蹈、游戲、保健知識。
(2)目前在中學生喜愛的民間傳統體育項目中,占前三位的是毽球、跳繩和拔河。
建議學校定期舉辦民間傳統體育運動會,宣傳和弘揚民間傳統體育文化,大力推廣、普及民間傳統體育。鼓勵運動成績好的學生參加全國性的傳統體育運動會,學校可以建立不同傳統體育項目的體育協會,培養廣大學生的體育興趣,為培養體育人才打好基礎。學校與學校之間也可以舉辦友誼比賽,互相學習,加強交流,取長補短,共同促進民間傳統體育項目的發展。
民間傳統體育要健康、持續、穩定發展,必須建立科學、客觀具有可操作性的民間傳統體育項目的考核評價體系,一方面可以對教師的教學質量作出評定,另一方面可以檢查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由于民間傳統體育自身的特點,在制定考核評價體系時,應結合民間傳統體育的功能,不能只以運動成績作為唯一的考核標準,學生的成績可以從參與、體驗、過程幾個方面進行評定,評價方式以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以定性的等級評價制為主,重在考核學生的運動體驗體現民間傳統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交往與合作。常德市部分中學不為樂觀,但是仍然可以通過學習與提高同時兼顧傳統體育教學;加強學校內部管理,提高辦學質量;適當增加學校體育教師教學師資,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人才培養協作機制,讓學生的自身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
[1]段國新.民族傳統體育的現狀及展望[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1999,(2).
[2]馬永通.山東高校民族民間體育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1,(5).
[3]郭志禹,謝建平,韓雪.試論我國高校民族傳統體育的特色[J].上海體育學院,2004,38.
[4]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研制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5]孟峰年,韓梅,鐘全宏.民族傳統體育在普通高校的拓展研究[J].體育科學,2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