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理化
(中州大學,河南 鄭州 450001)
隨著商品經濟不斷發展,現代物流業已成為引導生產、促進消費的先導型行業。物流業在美國國民經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僅促進了國民經濟和第三產業的發展,帶動就業,更引導民眾消費,方便國民經濟生活。美國擁有世界上最發達的物流業,與其他國家地區相比,美國在物流方面擁有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規,從聯邦到州級,分工明確,且重視發展第三方物流,合理調整市場,重視信息技術的發展應用;政府放松管制,增加市場活力。
中國的物流業起步晚,雖發展迅速,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處于無法可依的狀況。自2001年12月11日我國加入WTO后,國內物流產業面臨國外先進物流企業的巨大競爭壓力;2009年3月,國務院發布《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物流業入選我國十大振興產業。面對物流業的發展需求,研究借鑒發達國家的物流法律制度,對于完善我國的物流法律體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美國法律上沒有制定針對物流的專門法規,而是依據物流服務提供對象的不同,制定適用于不同物流業務環節的各種法律,要求物流服務在不同的營運范疇內遵循不同的法律法規,以對物流業進行管制。美國物流行業人員目前主要依照其服務內容的不同,遵循不同的法律條款。例如,《美國法典》中TITLE49的運輸法和聯邦法規匯編中的TITLE49法案適用于在美國從事鐵路、公路、航空以及內河運輸的物流服務;而從事海上運輸則必須遵守《美國法典》中TITLE46的航運法和聯邦法規匯編中的TITLE46法案。這種根據不同的服務內容,從不同的業務范疇來規劃管制物流業的方法,促使美國物流業更加規范發展。
美國對整個物流業的宏觀管理以市場法律規制為主,以行政政策、措施及規劃為輔。美國政府在物流宏觀管理方面的立法主要以運輸業為中心,其陸路交通法規系統主要分為公路法系統和運輸法系統,匯編于《美國法典:23公路》和《聯邦規章:23》及《美國法典:49運輸》和《聯邦規章:49》。在航空系統方面,制定了《航運法》、《協議費率法》、《機場航空改善法》以及《1984年航運改革法》。這些覆蓋面極廣的法律規制一方面促使運輸管理良性發展,另一方面減少了政府的硬性管制,促使物流管理運輸業向自由市場發展。
另外,政府的宏觀政策也對整個物流業起到良性引導作用。美國政府通過不斷的宏觀調控、措施以及政策規劃,確立以現代物流發展帶動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以引導物流業的發展。例如,1996年出臺的《美國運輸部1997-2002年財政年度戰略規劃》,提出建設一個世界上最安全、方便和經濟有效的物流運輸系統;2005年的《國家運輸科技發展戰略》,明確規定了交通管理、運輸部門的發展目標。
美國的物流法律制度自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進入放松管理階段,美國政府通過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規,逐步放寬對公路、鐵路、航空、航海等運輸市場的管制,降低運輸市場的稅收,降低了市場準入的要求,鼓勵市場競爭,打破托拉斯的壟斷模式,全面促使物流運輸方面的服務質量上升。例如20世紀80年代頒布的《汽車承運人規章制度改革和現代化法案》,放寬了汽車承運人的市場準入條件,擴大汽車承運人的服務范圍;《斯塔格斯鐵路法》的頒布解除了政府對鐵路行業的管制,促使了鐵路的復興。
美國政府在一方面放寬對物流市場準入的管制,另一方面加強對物流企業規范運作的監管,尤其是在物流發展的環保和安全領域。20世紀70年代以來,《運輸安全法》、《清潔空氣法》、《清潔水法》、《資源保護和恢復法》、《綜合環境責任賠償和義務法》、《危險品材料運輸法》等先后頒布,旨在管控物流業在發展過程中對社會以及自然壞境的破壞。美國政府對物流業管制重點從經濟職能管理轉向生產安全管理,為物流業的發展以及整個社會生活創造了良好的運行條件,取得了顯著效果。
美國在對物流行業的規劃與發展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促使了新型物流產業的形成,這些成功經驗對于尚處于發展時期的中國來說,具有較強的借鑒意義。
美國在物流方面擁有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而反觀我國現行物流法律法規,仍存在眾多的問題。面對高速發展的物流行業需要,我國只有在分析內部原因的同時,借鑒他國成功經驗,才能有效推動物流業的發展。
我國物流業起步晚,各類法律法規制定的時間晚,在一段時間內處于無法可依的狀態。雖然我國近來制定了一些基本上能維持目前物流秩序的法律法規,如《鐵路法》、《民用航空法》、《海商法》、《公司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但仍不能滿足物流業飛速發展的需求。這些法律法規中存在著諸如規范不完整、可操作性不強等問題,制約著物流業進一步良好有序的發展。只有通過對現有的物流法律規范的不斷整合與修補,才能更好地完善物流法律,促使其發展。
3.1.1 物流業法律法規缺乏專門而系統的規定。我國物流行業現在使用的法律法規是在不同時期由立法機關、各主管部委牽頭制定的。這些法律法規由于制定的時期不同,且針對不完全一樣的問題分別制定,條款比較零散,沒有起到良好的牽引作用,造成了現在物流行業雜亂無章的運營。這些法律法規缺乏專門而系統的規定,在物流行業以及整個經濟的不斷發展過程中,導致了市場競爭機制不完善,物流業的發展缺乏一個長期有效的制度性引導和保障。
3.1.2 可操作性的物流法律法規層次不高,法律效力不強。一個行業健康有序的發展需要一部切合實際的專業法律的保障。我國現行的物流法律法規很大一部分并不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而是由一些國家部委等行政部門牽頭制定,這些只能稱作法規,沒有達到法律的要求。這些多為辦法、通知類的行政條文以及規章制度缺乏規范性,在實際應用中的可操作性欠佳,層次不高的規章制度法律效力不強,對物流行業主客體的約束力都不高,整個物流行業的發展有欠規范。
3.1.3 物流法律法規具有滯后性
(1)從經濟體制上看,我國目前執行的物流法律法規有些是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制定的,現在仍然沿用。但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取代計劃經濟,這些法律法規的應用顯然造成了嚴重束縛。
(2)從經濟環境上看,當代經濟朝著全球化發展,中國自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后,國際化的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經濟環境進一步復雜化。這就要求現有的法律法規要進一步適應這種國際化的大環境,注重經濟全球化對物流行業的要求,仍沿用過去陳舊的法律系統必然導致我國物流業在國際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3.1.4 物流法律法規間協調度不夠。物流業立法建立在水、路、空三大系統上,涵蓋公路、鐵路、航空、水運等多個部門,這就要求物流立法要建立在一個宏闊而完整的系統中。但當今中國的物流行業各部門之間缺乏密切有效的溝通協調,適用于各部門的單行法律中甚至出現相互抵觸的現象,以至于物流業的各環節、各部分功能難以整合,完善的物流法律系統難以形成。這不僅造成了物流行業的混亂局面,還阻礙了物流業的發展。
3.2.1 整合現階段單一的物流法律法規,構建統一的物流法律體系。美國的物流業活而有序很大一部分是得益于其健全的物流法制系統。美國為了推動本國物流的發展,不斷制定和修改相關法律,并且完善與物流相關的配套設施。法制健全、與相關法律之間高度配合、市場有序競爭、法律約束力強,造就了美國物流業繁榮的局面。
而我國由立法機關、各主管部委牽頭制定的物流法律法規比較分散、單一。由于相關部門之間缺乏有效溝通和協調,制定出的法律法規理念不盡相同,且執行效果欠佳。因此,建立一個完整、統一而有效的物流法律系統成為物流業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首先,要保證法律法規的有效性與規范性,加強立法機關與法律制定之間的有效聯系。其次,要保證法律法規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立法機關各部門之間要相互協調,統一思想,整合單一的法律法規,建立完整、統一的物流法律制度,以保障物流業的有序運營。
3.2.2 構建并不斷完善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物流業法律框架。立法應當與社會發展需求以及行業發展需求相適應,營造和諧有序的發展氛圍。美國物流法律制度經歷了“自由競爭—管制初期—全面管制—放松管制”四個發展階段,其根本目的就是調節法律制度以適應物流行業在不同階段的需求。在托拉斯時期,鐵路運輸企業處于壟斷地位,美國政府因而加強對鐵路的管制,通過反壟斷立法來保障鐵路業正常運行。后期美國壟斷現象減少,眾多企業在加強管制的條件下虧損較大,美國政府開始放松對企業的市場管制,以政策支持給企業增添新的活力,減少承運人的壓力。但是面對現代美國放松管制的管理制度,我國應慎重考慮本土化。美國已經實行市場管制的時間長達一百年,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物流活動正常化,有關物流的政策趨于成熟,在這樣一套完善的配套設施下才實行放松市場管制,將重點轉向對物流規范的監管。相較于美國完善的體系,我國物流業無論在基礎設施建設還是政策環境上,都處于發展階段,且尚存很多問題亟待解決,因此,當今中國的物流制度還未達到可以放松管制的條件,反而更需要規范性的管制來保障市場秩序的正常運行。
另外,在制定法律時要充分考慮中國現有的經濟狀況,對一些已經過時的法律制度進行有效梳理,做到去粗取精,保證法律法規與時俱進,建立與現代社會市場經濟模式相配套的法律制度。政府和立法機關要根據實際情況適度調整政策方向,充分完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物流設備更新及物流土地使用的資金支持,制定出一方面符合國際規范,另一方面符合我國物流發展國情的物流相關法律制度,保障物流的運輸服務和價格,以求進一步發掘物流業的內在潛力。
3.2.3 政府有效作為,為我國物流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政策支持。
(1)物流業發達的國家經驗顯示,政府在促進物流業的積極發展中發揮的作用是無可或缺的。就美國而言,在物流發展的不同階段,無論是聯邦政府還是州政府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國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應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積極措施,不僅要建立完善的物流法律體系,還要保證政府各部門之間的有效配合,保障物流管理體制高效運營,更要大力發展物流運行的基礎設施和現代的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以保障我國現代物流業的飛速發展;在保證制度思想統一性的條件下,可以對地方政府以及相關部門適度放權,使其充分結合地方特點,發揮地方優勢,制定出更加適宜地方物流發展的政策,充分發展本地物流市場。
(2)政府設置相關的協調機構,組織各部門之間的相互協作。美國與中國一樣都沒有對物流行業設置統一而專門的管理機構,僅根據不同的物流領域設置相關管理部門。但美國政府設立了商務委員會,其職能就在于協調組織商務交流活動中不同部門之間的合作,其中就包括物流業之間的聯系。而中國物流管理部門之間不夠協調,相互間的配合度不夠,可以充分借鑒美國經驗,設立相關的協調機構,以促進物流業的發展。
當今物流業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升高,物流業的發展影響著一國的經濟發展。美國的物流業十分發達,其物流法律制度完善,政府管理成熟。面對中國物流行業的發展困境,美國的成功經驗為我國提供了良好的借鑒。我國應該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并結合我國實際,制定出相關的積極政策及措施,完善我國的物流法律系統,為我國物流業健康、持續、快速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1]張靜芳.從美、日物流業的發展探究中國現代物流產業[J].交通科技與經濟,2005,(2).
[2]丘建華,李舜萱.美國物流對發展我國物流業的幾點啟示[J].北京交通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3).
[3]張長青.中國物流法律體系的構建與完善[J].物流技術,2009,(7).
[4]陳金濤,顏南.美日物流法律制度比較及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市場,2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