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小麗
電視受眾中有一個重要而特殊的群體——少年兒童 ,為少年兒童量身定做的少兒節目被視為孩子“家里的老師”、“童年的伙伴”。據最新統計,我國0—14歲之間的青少年達2.22億,占全國總人口數的16.6%。面對這樣一個龐大的受眾群體,越來越多的地市級電視臺開始重視自辦少兒節目,以更富地方特色的節目內容來吸引本地電視小觀眾,占據收視大市場。2012年6月,茂名廣播電視臺少兒電視欄目《家有寶貝》開播,鏡頭緊盯本地少兒五彩繽紛的童年生活,深受孩子及家長的歡喜。一年來創作實踐的最大體會便是,辦好少兒節目,讓孩子、家長喜聞樂見,令節目貼近本地生活,必須首先在策劃上下工夫、動腦子。
一檔好的節目,策劃是成功的開始。策劃,百度詞條定義——人們為了達成某種目標,借助一定的科學方法和藝術,為決策、計劃而構思、設計、制作策劃方案的過程。可見,策劃本身就是一個創作過程,這個過程不僅是節目創作的一部分,而且是站高望遠、謀劃全局的第一步。猶如下棋,謀在先,棋子每動一步有了目的,整個棋局才會思路清晰井然有序。少兒節目的策劃,包含對欄目整體的策劃包裝,對各個時期節目的題材選定,對每期節目的內容制作等。大到整個欄目定位,小到某個細節制作,缺少了策劃,就缺少了預先設計的目標,就缺少了一份成功的保證。
2012年五一節前夕,《家有寶貝》準備策劃一期五一少兒特別節目。我們首先選題,力求合時宜,有新意、有特色。經過篩選,大家一致同意圍繞“讓小朋友參加勞動,在勞動中體驗快樂”做文章,于是把節目確定為《家有寶貝之五一特別節目——我是勞動小能手》。
確定了選題,制定了小小勞動能手競賽方案,我們先在前幾期節目里征集少兒勞動小能手。前來報名的小朋友很踴躍,紛紛向編輯“炫耀”自己勞動所能,一些家長也紛紛“幫腔”表揚自己孩子熱愛勞動的種種小事。通過節目教育孩子熱愛勞動的宗旨,從節目準備階段就得到了很好的宣揚。節目開拍時,選定四個孩子,兩人一組,分別布置了十項家務勞動,看誰做得又快又好。孩子們在節目中比賽做家務、賣力勞動的同時不時鬧出一些笑話,童真童趣融于勞動場景之中。競賽結束,主持人一一評判,還請家長現場講解做好家務的小竅門,當然對于孩子們的“勞動成績”更多的是鼓勵和表揚。節目播出后,受到了觀眾的好評,一位家長打來電話告訴編輯,自己的孩子看了節目后說沒想到做家務也這么有趣啊,現在也開始幫助媽媽拖拖地、整理整理鞋柜了。
策劃需要創意、成功源于細節。策劃好一期少兒節目,離不開下面幾個環節。
1.尋找一個好創意。有一個好創意,策劃就成功了一半。創意是策劃的主體,它是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節目主題、內容、形式、人選以及資源配置等的全面設計和謀劃。大體要求:主題需適時、內容有新意、形式要新穎、人選多樣化、手法勿雷同、資源配置力求優化。
2.適合大小觀眾口味。適合,首先是“迎合”。電視機前的孩子和他們身邊的家長,需要什么,想看什么,我們就盡量在這方面下工夫。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在開始策劃節目時,就需要研判大小觀眾的所需所盼,按照他們的“胃口”來策劃和烹制少兒節目這道“菜肴”。但是,策劃節目一味迎合觀眾胃口是遠遠不夠的。大小觀眾的興趣各有不同,興趣點也在不斷變化,一味迎合無法把握節目策劃的主動權,永遠被觀眾“牽著鼻子走”。迎合觀眾,更需“引領”觀眾。從策劃開始,把握節目制作的主動權,通過高質量的節目引領受眾收視興趣,才能更好地實現少兒節目的娛樂教育功能。
3.形式多樣細節多變。地方臺少兒節目的最大短板是說教性強。在《家有寶貝》節目中,我們盡量淡化生硬的說教形式,形式上多采用小故事、小朋友自己參與的小環節,搭配卡通片、色彩鮮艷的畫面以及節奏感輕快的音樂,通過形式細節上的不斷變化來吸引小觀眾的收看興趣。
春節期間的《愛心壓歲錢》,跟拍四個五歲小朋友拿著壓歲錢為貧困孩子購買愛心小禮物,并和受助孩子一同游戲的經歷。壓歲錢、幫助別人這些話題交流不斷穿插于孩子與孩子、主持人與孩子、孩子與愛心志愿者之間。通過這個充滿愛心的小活動和浸透于細節里的童心、愛心小對白,把“不要亂花壓歲錢和幫助別人”這個主題自然地表達了出來,孩子在輕松觀看節目過程中不知不覺接受了教育。在每一期節目的后期編輯階段,我們特別注重根據內容添加特技效果。比如,孩子們說出一句很精彩的話,畫面會蹦出一朵小紅花或是一個頂呱呱大拇指,回答問題鬧了笑話,就會出現流汗或者“再想想、再想想”的童聲畫外音等。還比如,我們設計了毛毛、歡歡兩個出鏡卡通形象與主持人搭檔,它們的娃娃音是工作人員幕后配音。設計兩個卡通主持形象符合孩子心理,在推動節目進行的同時從視覺上令節目更加歡快、更富新意、更加吸引小觀眾的注意力。這些細節都是基于對少兒審美情趣的考慮而策劃出來的結果。
“人心齊,泰山移。”節目策劃,可以是從一個人的某個想法起頭,但最終必須依靠欄目組的集體智慧來完成,具有群體性。一期成功的少兒節目,離不開一個好主題、好內容、好形式、好角度、好主持、好參與者。策劃,不僅僅是在為節目確定內容,尋找方向,還包括采編播,前前后后、里里外外、方方面面的溝通、協調、統一、優化,這是一個“集體活兒”。在一次又一次少兒節目創作實踐中,筆者對這一點有著非常深刻的認識。
2012年11月初,播出了以在孩子中普及消防常識為主題的《家有寶貝之119,消防知識我知道!》。這期節目的策劃,始于一個半月前的一次部門采編例會。當時大家各抒己見拿出來幾個方案,經過討論,一直認為臨近“119全國消防日”,制作一期普及消防知識的少兒節目恰如其時而且很有意義。主題確定,檔期排好,大家開始策劃節目細節。最后敲定了節目的三個分內容:一是帶領小朋友走進消防隊,近距離參觀消防車等消防器材;二是消防官兵向孩子們介紹平時艱苦的訓練作息;三是消防小知識問答。按照這個框架,整個節目的策劃一步步細化,直到各個場景的拍攝方式、選取鏡頭、搭配大小主持人、主持風格、選擇小問答等都有預案。拍攝結束后,采編人員相互溝通共同采集和選取鏡頭,為后期制作創造條件。由于事先策劃到位,各個崗位思路統一,拍攝過程非常順利,后期編輯也十分到位。由于事先群“策”群力,整期節目內容豐富、鏡頭流暢、輕松有趣、制作精致而且很有教育意義,節目播出后我們接到了不少觀眾贊揚的電話。隨后策劃的一期《家有寶貝之數字好朋友》,通過小朋友獨自到商場使用人民幣購買商品,在挑選商品和支付貨幣的過程,教會小朋友認識數字。由于策劃富有創意,充滿童趣,編排制作得都很精致,獲得當年廣東省好新聞電視社教節目二等獎。
少兒節目的編導、記者、編輯、攝像、主持……所有參與者,都是節目的策劃者。節目創作必須在觀念上重視策劃環節,不能僅憑成年人自己的感覺和一時喜好來編排、制作節目。策劃少兒節目要堅持做到善解“孩”意,以身作則,真正用心與孩子交流,用孩子樂于接受和寓教于樂的方式達到啟發、教育和引導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辦好少兒節目,讓我們的少兒節目真正成為孩子身邊的好朋友,家長身邊的好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