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思妍 李秋燕
邁入21世紀知識經濟時代以來,知識產權所蘊藏的巨大商業價值使企業的財產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知識產權作為戰略性資源所蘊含的商業價值逐步被金融機構所認可,傳統的土地、廠房等有形擔保物在融資領域的王者地位開始發生動搖,金融機構嘗試探索新的信貸方式。限于企業的資金、規模等方面的缺陷,以知識產權作為質押物而獲得融資成為中小企業的迫切需求。
作為一種新型的融資途徑,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有別于傳統的以有形財產作為抵押物的融資模式,其擔保物表現為沒有實物形態的著作權、專利權或商標權等人類的智力創造成果。囿于知識產權的非物質性和知識產權權利變現等多種因素的約束,在知識產權擔保方面我國相關的法律規定單薄且缺乏可操作性,關聯案例乏善可陳。雖有《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的指導性規定和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大力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依然顯得舉步維艱。
反觀域外,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現象在歐美發達國家已十分普遍。由于經濟發展和法律制度的差異,發達國家對于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實踐較早,且已經形成了相對成熟的融資法律體系,相關的知識產權質押制度值得我國深入學習和借鑒。
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實施新經濟政策,集中力量和資金投入高新科技領域,鼓勵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利用知識產權獲得最大的經濟份額,推動知識產權成為美國未來發展的新力量。
在法律制度上,美國是實施知識產權質押制度的開掘者之一,其法律規范和立法理念均超前于世界其他國家,在經濟和科技等方面尤其顯著。美國知識產權的法律進程首先起源于1970年頒布的第一部《專利法》,此后曾多次修改不斷完善。1980年在日本和歐洲部分國家的競爭壓力下,通過了杜拜法和《統一商法典》等相關法律規定,促進了知識產權交易和融資實踐的發展,在知識產權擔保融資方面的法律體系也日臻完善。
在融資實踐上,美國是知識產權融資理論和實踐的發源地,由此形成了成熟的融資實踐模式。即由市場進行完全運作,政府奉行“最小干預和給予最大自由”政策,金融市場以提供融資為主。同時,活躍于風險投資及新金融產品的開拓成為美國金融市場支撐知識產權融資的重要方式,尤其在文學藝術、專利權、商標權等行業出現了大多知識產權融資成功的案例。如好萊塢獨特的擔保完成發行制度,被美國大多數的制片方所采用。美國知識產權技術交易網絡結構縝密,一方面發揮了其金融市場的引力,另一方面來自政府主導機構的企業管理局(SBA) 也間接地對中小企業融資提供協助。
歐盟作為知識產權制度的誕生地,又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群體,區域內采取經濟和法律一體化的發展思維。歐盟國家十分重視知識產權的發展,其知識產權的融資實踐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期。早在1896年的第一屆希臘雅典奧運會營銷中,主辦方就采取了知識產權保護與特許權運用,即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OC)通過發行紀念郵票,獲得知識產權性收入。②葛建華:《奧運會營銷中的知識產權保護與特許權運用》,《商業研究》,2010年第2期。
對比美國完全由市場主導的模式,歐盟知識產權的融資法律制度則顯得更細膩,其中尤以德國、英國、法國為典型。
德國知識經濟的發展速度能夠幾十年維持世界前列地位,這與德國完善的法律制度有著不可或缺的聯系,在《德國民法典》中知識產權作為一種無形資產被納入其中,例如,規定了商標權也可設定擔保。這使得德國企業充分意識到,把知識產權戰略當作企業整體發展戰略重點,利用知識產權來提升市場競爭力,爭取效益的最大化。這不僅鼓勵了商業知名品牌的設立,而且加強了對知識產權的嚴密保護,有效地防止企業的技術產品被竊取和被山寨的風險。
英國是知識產權立法起步最早的國家之一,向來較為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有著健全和完善的知識產權配套法律法規。從文學、藝術到科學和技術,知識產權在英國的各個領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實踐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建設甚至可以追溯至16世紀。世界上第一部專利法和版權法最早在英國出現。1852年,英國推進了專利修正案的頒布,并正式設立專利局。
就其融資實踐而言,英國知識產權融資采取了直接融資和信用擔保的模式。同時,對于英國中小企業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政府扶持在發展中也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包括金融扶持政策、稅收優惠政策,整體帶動了英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發展。
法國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有著悠久的歷史,法國民法不僅繼承了羅馬法的傳統,也將財產分為有形財產和無形財產,而且還將之發展,擴大了無形財產的范圍。在1793年法國大革命前就以特權證書的形式對發明加以了保護,相應的也有較為完善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體系。1992年法國將23個知識產權有關的單行立法匯編成統一的《知識產權法典》,是世界上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的第一個法典。法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質押的融資實踐,其主要是設立中小企業融資專門機構,同時政府加予扶持。面對今天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法國在拓寬保護領域、加大保護力度、提高保護標準、加強國際合作等方面與時俱進都推出了新的舉措,快速帶動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實踐的發展。
日本知識產權的發展歷史已經有一百多年,最早出現在1885年的專利制度中,是當今實施較為成熟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國家之一。其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采取了半市場化的運作模式,由政府系統的金融機構和產業扶持為主,建立基金和信托保障協會為知識產權融資提供輔助。民間金融機構也介入其中為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提供擔保。2002年日本提出“知識產權立國”的戰略,實施了《知識產權基本法》,創新知識產權的移轉。日本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一方面由政府主導負責制定和完善相關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并力保能夠得到有效的執行和管理;另一方面則由企業自行負責專利權的有效利用。
作為知識產權制度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知識產權融資制度建設”逐漸得到日本的重視,在此日本政府積極采取措施,推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擔保機制的建設,特別是以讓與擔保為代表的知識產權擔保方式牢牢地鞏固了知識產權擔保的主導地位,同時也能予以充分證明知識產權的質押融資已經獲得了大部分人的認可。
韓國由于在科技和經濟發展上限制于各種因素,其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實踐起步相對較晚,完全是由政府主導,采取了先模仿而后創新的發展戰略。現今,韓國有較完整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服務機制,一方面,政府出資設立相對應的融資機構,為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儲備資金。另一方面,韓國采取政府完全介入市場的模式來對知識產權予以評估。2009年,韓國深入發展為中小型企業提供專利保護的法律援助,將公立的金融機構和擔保基金相結合,使得知識產權得以高效融資。這不僅刺激了市場的潛在需求,而且帶動了資金的流通,促進了企業快速發展。
我國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制度不夠完善,無法形成完備有效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體,知識產權制度給我國所帶來的發展利益遠不如發達國家。伴隨世界經濟的蓬勃發展,域外發達國家大多建立了較為成熟和完善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善用知識產權戰略維護本國利益。為促進我國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更有效保護科技果實,中國應汲取他山之石帶動我國知識產權融資法律制度的發展。
首先,在2008年制定的《知識產權發展綱要》中,政府重視知識產權建設創新,并制定了相應的《保護知識產權行動計劃》。但其中沒有關于建設和發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制度的相關內容,以及沒有提及利用知識產權質押來解決企業融資的問題。近年來,在北京、上海、江蘇、武漢、湖南等地陸續出現一些試點辦法。但其規模和力度卻遠不能解決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迫切性。因此借鑒他國的發展模式,對我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其次,加強深入完善知識產權信用體系的建設。銀行等金融機構仍以有形資產作為融資擔保品,以致知識產權人很難開展知識產權融資。對此,可以由政府主導,加以聯合民間力量設立信用保證金,從而給予知識產權型企業信用擔保,以制約銀行等金融機構發展知識產權貸款的風險,并借此提高發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擔保業務的主動性。
總的來說,在我國知識產權質押處于起步階段,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作為一種新興的融資模式,需要政府引導知識產權市場的發展和建設(法制環境、信息環境、融資環境等),同時充分尊重市場發展機制的運作,鼓勵金融、技術交易和知識產權評估市場的發展以充分發揮自由競爭的效益,積極引導和幫助銀行參與與配合。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在前進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進,是一切新事物發展的途徑。我國知識產權發展處于前進上升階段,這需要我們認識到知識產權建設的復雜性和挑戰性,認清世界與我國的制度實踐有其必要性,移植和繼受符合我國情況的融資制度也顯得十分必要。為全面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我國須學習和借鑒域外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法律制度和融資方式,以他山之石建設屬于我國的知識產權融資制度。[本文受廣東金融學院2012年度大學生創新實踐項目共同資助,亦為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項目《知識產權交叉案件合一審判模式的司法公信力研究》(項目編號:2011YJA820001)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