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婷
電視是以聲像為載體的大眾傳播媒介,當前電視欄目日漸豐富,主持方式愈來愈多樣化,對于電視節目主持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電視節目中,主持人也擔任著記者的角色,與嘉賓進行訪談,獲得所需要的信息,所以電視節目主持人采訪技巧的運用和把握直接影響電視節目的質量。電視節目主持人采訪技巧的運用,主要包含以下三個方面:采訪前充分準備、采訪過程靈活掌控、采訪結束及時總結。
主持人在采訪前準備時,首先需要對采訪對象進行選擇和了解。主持人確定好采訪對象并搜集資料后,需要擬定一個切實可行的采訪提綱。主持人要清楚自己想要從被采訪人那里獲得什么信息,圍繞什么話題展開討論,根據這些目的來擬定提綱,為接下來的采訪過程的順利進行做好充分準備。當然,在采訪中,采訪提綱只是一個引領和提示,主持人想要使采訪信息的獲得更輕松生動就需要運用多種采訪技巧,對采訪過程進行靈活掌控。
在采訪中,交談是靈活多變的,主持人不能讓提前設定的條條框框把自己限制住,要做到隨機應變,靈活掌控采訪過程。采訪過程中的提問和傾聽,處處體現了電視節目主持人的采訪技巧。
采訪過程中,提問是采訪的核心內容。主持人在采訪過程中的提問方式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兩種:首先是封閉式提問。封閉式提問往往是一問一答的形式,問的問題是尖銳的,具有實質性的。在封閉式提問中,主持人總是作為采訪話題的主導者,處于主動地位,削弱了被采訪者的主人公地位。其次是開放式提問,是一種談體會、談理解的問答形式。被采訪者說的話多為段落性的,發揮空間很大。一個簡單的提問可以讓被采訪者思路順暢,談及自己的看法,使被采訪者有發散思維,說出的內容觸及歷史、文化等各個方面,這樣一來回答的內容就更加豐富多彩。
主持人在采訪時應該多采用二者綜合的方式進行問答,先用開放式提問緩和氣氛,然后用封閉式提問取得驗證事實的效果,隨后再接開放式提問讓采訪對象陳述自己的想法,獲得意想不到的內容。二者交替進行,既可以避免填鴨式的提問,同時又能做到連環發問。當然,提問時也可結合迂回提問、誘導提問、追蹤提問等多種形式,使采訪過程更生動,內容更豐富。
采訪本身是一個溝通的過程。溝通是雙向的,主持人在采訪過程中掌握多種提問技巧的同時,更要學會虛心傾聽的藝術。
傾聽是發問的必備條件,主持人在采訪時要善于觀察與傾聽,捕捉采訪問答中隱藏的事實。傾聽的技巧表現如下:首先,要學會隨時體會被采訪者的感受。一個人的感情流露往往是最真實的思想傳達,主持人應當學會耐心體味被采訪者背后的情感,并隨時以傾聽的方式表示對對方的理解,這樣往往會產生相當好的效果。其次,要注意對傾聽的內容做到及時反饋。反饋一方面能夠及時查證自己是否真正了解了對方的感受,同時也使對方感覺到采訪者對他的重視和尊重。最后,還要善于分析信息。傾聽中要抓住主要矛盾,要能夠理性地分析出哪些是符合采訪主題的主要內容,哪些是次要的,進而去抓住主要環節,推動采訪展開。
主持人和采訪對象之間的關系是因為節目需要而迅速建立的,是陌生的,不熟悉的,容易產生距離感,要打破這種局面就需要主持人敏銳的觀察細節打破僵局,找到開始談話的切入點,從而雙方建立融洽的關系。主持人通過對被采訪對象細節的捕捉,拉近與被采訪對象之間的距離,雙方取得信任之后,主持人就可以靈活掌控整個采訪過程了。
主持人采訪過程的結束,并不等于采訪工作的完結。電視節目主持人的采訪不同于記者的采訪,特別是在電視節目直播過程中,采訪可能是稍縱即逝無法補救的。那么采訪結束后總結采訪技巧至關重要。
首先,提問技巧運用是否到位。提問是采訪的主脈絡,每次問題與回答的交織構成了一次采訪,往往主持人連環發問、見縫插針等各種提問技巧使被采訪者不得不回答出自己隱匿的內容。采訪結束后,主持人要及時回顧自己設計的問題是否都得到了想要的答案,思考提問技巧是否運用得當。
其次,語言表達技巧是否到位。主持人面對的采訪對象是各個階層的人,可能是農民、學者等,所以我們在采訪時要注意語言的運用。盡量使用精粹的口語,通俗易懂,易于傳播。當然,面對學者,主持人需要提前找好資料,了解相關領域的專業術語。
無論哪種形式的節目,主持人在節目中都要與嘉賓或觀眾進行交流、溝通,與現場或演播室內外的人交談、提問。由此可見,掌握采訪的技巧是成為一名優秀主持人必須具備的素質。采訪能力的形成不是靠幾天就能練就的工夫,需要主持人在長期的實踐中不斷地學習、積累和探索。
[1]劉天明.淺談節目主持人采訪技巧[J].新聞傳播,2009(11).
[2]臺嵐.電視節目主持人采訪中的傾聽藝術[J].當代電視,2007(7).
[3]王文東.采訪準備的藝術[J].新聞愛好者,2011(6).
[4]邢紅霞.怎樣提問[J].青年記者,2006(8).
[5]周燦璧.新聞采訪應掌握的一些技巧[J].新聞窗,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