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雪
近年來,各個電視臺、頻道都開辦了以服務人們日常生活為宗旨的服務類節目,這類節目因內容貼近人們的生活、實用性強且受眾范圍廣等特點受到觀眾的喜愛。但是,伴隨著電視媒體之間競爭的激烈化,我國生活服務類節目逐漸出現同質化、過度娛樂化等傾向。在這樣的形勢下,電視節目制作人開始探索生活服務類節目的新出路,希望能從優秀的節目中汲取經驗,以促進生活服務類節目更好的發展。
《交換空間》節目由選手和設計師共同設計裝修方案,并在48小時內實施完成,為交換雙方打造一個全新的家居空間。《交換空間》作為生活服務類節目的一個代表,以其自身的優勢,自開播以來就一直深受觀眾的好評,本文即以《交換空間》節目為研究對象,解析節目的創新之處,以此對生活服務類節目的創新提供參考。
隨著電視節目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受眾的需求日益個性化、專業化,一個節目很難滿足多數人的需求。在這樣的形式下,節目要想獲得成功,就要注重節目的“服務”理念,培養核心受眾群。就《交換空間》來說,節目一直倡導自主動手、節儉裝修的理念。在設計師的指導下,節目不僅為觀眾介紹一些專業的裝修知識、常識和裝修趨勢等內容,而且還在爭分奪秒為選手進行實戰裝修,整個節目的進程都是圍繞著如何更好地服務受眾而進行。另外,作為與家裝相關的服務類節目,節目自身的特性決定了它是個“小眾化”的欄目。所以《交換空間》在綜合了多方面的了解與分析后,把欄目的核心受眾定位于都市生活中有著一定經濟能力、渴望改變自己居住環境的中青年觀眾。據統計,這部分受眾群年齡大多在25~45歲;其中女受眾占61%、男受眾占39%;大學及以上學歷的占74%。節目涉及的目標群體范圍并不大,但是節目自身的特性卻牢牢抓住了這些受眾。目前我國服務類節目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很多節目人都看到了生活服務類節目廣闊的發展前景,但是由于急功近利,并沒有充分認清節目的現狀就盲目地開辦服務類節目。例如青島電視臺開辦的一檔《生活天天秀》欄目,節目在開播之初選題過于寬泛,沒有明確節目的核心目標受眾,所以既有為白領生活、工作服務的內容,也有服務普通家庭主婦的題材,導致節目發展不穩定。在綜合分析影響節目發展的因素后,根據受眾需求,將節目的核心受眾定位于30~55歲年齡段的女性。對節目內容也進行歸類統一,分為《廚房秘笈篇》、《美味DIY篇》、《創意小品篇》、《巧手扮靚篇》四輯。改版后不斷得到觀眾的好評,節目收視率創造了青島電視臺的收視率新高,成為青島電視臺的一大特色欄目。
生活服務類節目就是要為受眾的日常生活服務,所以節目從始至終都必須注重其“服務”意識,明確節目的服務對象,培養核心受眾群,這樣才能保證節目的發展。
我國的電視節目甚至全世界的電視節目都存在互相模仿和借鑒的現象。《交換空間》就是借鑒了美國有線電視臺TLC節目的內容和表現形式,但節目并不是簡單的“克隆”和模仿。它在借鑒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節目樣式,突破了我國生活服務類節目的傳統模式。
在節目形式上,《交換空間》打破了傳統服務類節目單一、固定的模式,將真人秀節目的樂趣、競賽節目的緊張、情感節目的溫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交換空間》以家裝為主要內容,在裝修過程中加入交換雙方的情感故事,推動節目向前發展,為裝修賦予了濃厚的情感,制造出一幕幕浪漫、溫馨、感人的瞬間。例如,在2012年6月的一期節目中,節目根據主人的情感故事,把裝修的主題定為“西單愛情”,因為男女主人是在西單相遇、相識、相知最后走進婚姻殿堂,可以說西單見證了兩個人的情感經歷,所以在這次裝修中,設計師在整個設計中特別加入了與西單相關的元素:如兩人在開始交往時相互送的小禮物,以西單首字母為創意制作的儲物柜等,整個裝修處處都承載著兩人浪漫曲折的愛情故事,而在最后環節給女主人制造的驚喜,讓女主人喜極而泣,不僅加深了兩人之間的感情,而且也滿足了觀眾多元化的審美需求,實現了節目實用性、服務性和娛樂性的統一。在節目主持方面,傳統的節目都是主持人在演播室與嘉賓或現場觀眾一起完成節目的錄制,而《交換空間》的主持則完全脫離了演播室,節目全部是外景拍攝,主持人或是在選手的家中,或是在路上、在購物商場。對于節目來說,任何一個地方都是現場“演播室”,讓受眾與節目實現“零距離”的接觸,這也是傳統節目不可比擬的。在節目的選題方面,節目根據自身的發展和社會上出現的熱點問題,不斷變換節目的選題角度,改變選手之間的組合規則,使節目系列化、主題化,推出奧運主題、公益主題、田園之風等多種裝修風格。
《交換空間》在模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使節目取得了良好的收視效果,同時也推動了我國服務類節目的新發展。這對我國電視欄目的創新是一個很好的啟示。無論什么類型的電視節目,都不能固守一個模式,必須要有發展的眼光,敢于逆向思維、打破常規,制作出觀眾感興趣的節目內容和節目樣式。這樣,才能使節目更好的發展。
主持人作為節目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其個人魅力具有巨大的效應。主持人的個性魅力,主要體現在主持人的形象氣質、語言表達、專業素養等方面。在當今這個信息的時代、競爭的時代,要想成為一個有個性魅力的主持人,就必須不斷學習,豐富閱歷,及時充實自己的專業主持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在節目主持中將知識和信息很好地傳遞給觀眾,以滿足觀眾不斷增長的口味和需求。
作為《交換空間》節目的主持人,王小騫深厚的主持功底和獨具特色的個性主持風格為節目增色不少。王小騫不是在演播室向觀眾“說信息”,而是與選手一起參與到節目中,與觀眾一起體驗裝修過程中的酸甜苦辣和收房時的喜悅之情。她的主持穩重大方又不失活潑幽默,樸素中透著智慧,平實中彰顯犀利,個性十足,吸引了大批受眾。從開始介紹節目規則、交換雙方的基本情況,直到最后收房時對所制造的沖突與懸念的處理,王小騫的主持充分調動了選手與觀眾參與的積極性,體現了她良好的專業素質。例如在2010年9月的一期節目中,在最后的收房時沒有出現以往皆大歡喜的場面,其中一個隊的選手不是很喜歡對方所營造的裝修風格。面對這種尷尬局面,作為主持人,王小騫從容面對,如同朋友般貼心安慰,最終化解了這一尷尬的局面,表現出極高的職業素養和應對能力,也很好地彰顯了其獨特的主持魅力。
主持人的風格是在長期主持活動中建立且被受眾肯定并贊同的個性特色。作為一個生活服務類節目的主持人,首先必須是一個對生活有經驗的人,她既要有一定的親和力,又要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同時還要善于把握觀眾的心理,將自身的感性恰如其分地融入理性的節目中去,以此增加節目獨特的魅力。
任何一檔節目的運作都要有豐富的節目資源作其堅強的后盾,以保證節目的“可持續發展”,保持節目的旺盛生命力。《交換空間》的成功正是建立在其豐厚節目資源的基礎上,創辦至今節目逐漸呈現出越來越強勁的發展態勢。
《交換空間》節目依托中央電視臺這一品牌平臺,相比其他裝修節目,其資源更豐富、技術設備等條件更先進、知名度和影響力也更廣。節目依據央視頻道的品牌效應,吸引了全國各地著名的設計師加入節目,這些設計師本身就是一個無限的資源寶庫,他們豐富的經驗、獨特的創意為節目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保證。自《交換空間》開播以來,大多數節目都是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青島等經濟發達的城市進行錄制,這些城市的裝修風格具有一定的引領潮流的示范效應,節目順勢將這些時尚大都市的裝修風格和流行趨勢加以改造,向一些較發達地區及中小城市進行傳播,使觀眾在收看節目時可以及時了解到最前沿、最專業、最權威的家裝信息,這也是《交換空間》區別其他同類節目的獨特優勢。如海南旅游衛視《我的心家》和杭州生活頻道的《空間大挪移》,雖然都是裝修服務類節目,且與《交換空間》有著異曲同工之處,但這兩檔節目的題材大都取自于當地,其節目資源、題材等都有限,一般只能在其能力許可范圍內進行,不能滿足受眾多樣化的家裝需求,所以其知名度遠遠不及《交換空間》,這也是大多數服務類節目需要克服的難題。總之,節目應不斷豐富其資源,以便能夠擴大節目的影響力,讓節目能夠更好地向前發展。
近年來,我國生活服務類節目出現了繁榮發展的局面,但是盲目的跟風導致我國生活服務類節目數量龐大但質量不高。《交換空間》節目之所以能夠在眾多生活服務類節目中脫穎而出,就是因為其不斷創新節目形式,充分發揮節目自身的個性和特色,真正做到從受眾的實際需求出發,只有這樣,生活服務類節目才能走向真正的繁榮。
[1]韓青,鄭蔚.電視服務節目新論[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5.
[2]陳勤,雷芳,楊照光.全媒體創意策劃攻略[M].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
[3]徐宏睿,林亞光.電視生活服務類節目創新初探[J].新聞傳播,2008(5).
[4]彭煥萍.繁榮圖景的背后——電視生活服務類節目的困境與突圍[J].中國電視,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