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瑩
(江蘇省淮安市盱眙開發區實驗學校 淮安市 211700)
“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學習,會扼殺掌握知識的意愿。”興趣的產生與學習質量的提高密切相關,是打開學生思維的金鑰匙,是直接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學生只有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才會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并以有效的方法去獲取它。濃厚的興趣可以培養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強大的學習動力,促使他們頑強拼搏、努力學習。沒有興趣,學習就會失去動力,甚至厭學、棄學。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習興趣的培養是教育學生學好英語的關鍵。
農村學生和城里學生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教師要善于發掘,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創設和諧愉快的課堂氣氛,以學習活動為載體,注重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以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反復向學生強調英語的重要地位及學習英語的重要性,讓學生了解:英語是世界上運用最廣泛的語言之一。特別是我們農村的孩子,能把英語從小學好,對于將來的升學和就業都有著很重要的作用,教學中應積極促使學生認清英語學習的地位,把興趣的培養當成學習的鋪路磚。
當今是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這個時代需要專業技術過硬又具備良好英語素質的人才,去適應社會的需求。雖然我們身處農村,但我們和大城市的孩子一樣,擁有相同的教學環境,將來我們一樣要和他們競爭,所以我們必須掌握英語這個交際工具,以便在將來能占有一席之地。
只有教師熱愛學生、關心學生,才能使學生尊敬你、信任你、喜歡你所教的這門課,樂意接受你所傳授的知識。小學的學生還未養成高昂的情緒和飽滿的精神中去聽課的本領,他們易于受教師的影響,即對某些老師信任與尊重,則對此學科會有較強的興趣;反之則上課易于走神,進而產生厭學情緒。所以,教師要放棄課堂上“我說了算”的權威,要樹立“弟子不必不如師”的觀念,徹底改變那種死板進行“傳道、授業、解惑”的局面,要變教師的單向傳授為師生共同進行學習和雙向交流,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這樣不僅能更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做到言傳身教,感染學生。
農村孩子中很大一部分是留守兒童,教師要善于溝通,善于發掘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讓學生產生自信,使學生處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使學生學習英語的緊張心情得以緩解,力使每個學生都有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機會,促使其敢于張口,敢于表現自我,做到學以致用。學生在學習中得到滿足,不會感到學習英語枯燥無味,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膽量,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得到提高。
在教學過程中應具備長遠的教育觀點,不僅要教給學生系統的知識,還要教給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學會運用英語知識大膽進行語言實踐,能針對不同的語言情境進行聽、說、讀、寫的全面練習,使學生能不依賴于他人而運用一定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途徑有:開辦英語角、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晚會等形式。通過這些形式,盡可能讓學生動腦、動口、動眼、動手,使他們從中受到激勵、啟發,產生聯想、靈感,增添創新意向,培養學習興趣。
在課堂上把問題交給學生,讓學生帶著任務去承擔學習,集思廣益,各抒己見,人人都盡其所能,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變授之以魚為授之以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
課堂的氛圍應當是輕松愉快、活潑有序的。授課形式越靈活,表達方式越形象,學生將越樂于接受。信息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運用,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視、聽、說環境,大大地豐富了課堂的表現形式,教師也能更形象表達教材,授課的方式將更直觀、更立體、更動態。因此,學生的積極性將被充分調動,興趣更強、單位時間內接受的知識密度更大。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設計引人入勝的課件來輔助教學,讓形與聲契合入教學之中,有助于學生理解教學中的重難點,大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英語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免不了一些練習作業,而這些作業內容不宜過多,不宜過難,讓學生在完成作業時,盡量找到成就感,激發其更多學習的欲望,以期達到更好的興趣培養。如作業量過多或只是簡單重復的作業,學生會產生厭惡情緒,從而影響學生學習效果,課外練習量控制在20分鐘左右為宜,教師應努力減輕學生的課外負擔,從而更好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總之,對于農村的小學英語教學來講,我們只有采取多種多樣、行之有效的形式來誘發學生的學習英語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讓學生學得的主動、學得積極,這樣才能使學生得到全面、有效的發展,才能使學生覺得學習英語是一件快樂的事、高興的事,讓學生在樂趣中學得知識,在樂趣中掌握知識,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全面提高英語的教學質量。
[1]方雪梅.找對自己的位置—美麗英文.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
[2]唐美玲.新課程背景下英語有效教學策略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