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靜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坂上小學 常州市 213165)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課堂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的重頭戲,因此強調師生交往,構建互動的師生教學關系是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
現代課堂教學應確立師生平等的教學觀念,構建平等對話的教學平臺,將師生關系“理解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間的沖突,對權威、尊嚴的威脅”。實踐中,我們發現,不少教師的課堂教學仍然是一講到底,假“啟發式”教學,根本談不上課堂教學中師生間的合作互動。因此,真正實施課堂教學互動的前提和基礎是切實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建立課堂教學新型的師生關系。那么,在有效的師生互動中,語文教師充當什么角色呢?我認為教師不僅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是學生的高級伙伴,師生關系應亦師亦友。即教師在課堂上不是“教”學生,而是與學生一起學習。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老師要充分發揮提示、啟發、點撥的作用,讓學生自主達成共識,自主解決問題。這樣,學生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成最佳的主體,教師與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才能始終保持“心”、“情”、“智”三方面的高度和諧,順利完成課堂教學的各項任務。
語文課堂教學,有些老師還停留在對教材枯燥的講解上,課堂教學內容單一、簡單,讓學生覺得索然寡味,課堂死氣沉沉。語文教材內容賦予文學、人生、自然、科學等方面的豐富性,而文本中還有許多空白點,這也留給老師許多豐富教學內容的空間。教學內容的豐富,不但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利于養成學生的語文素養,激發對問題的思考,形成語文能力,從而達到課堂教學內容豐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和諧境界。
如在教學一年級下冊《識字1》時,讓學生結合圖片認識韻文,同時不失時機地引入描寫春天的成語、詩句等,這些成語詩句充分表達了人們對春天的贊美,大大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此時,再讓學生讀韻文,學生喜愛春天的情感便會油然而生,讀韻文更加朗朗上口了。
教師的教學語言要講究藝術性。因為教學語言是傳道授業的載體,是教師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開發智力的工具。教師在組織學生教學活動時,要用簡潔的語言讓學生明確教學目的要求,使學生能有序地開展學習活動。教師要尊重學生,用真誠的語言與學生交流溝通,鼓勵學生說真話,這種平等互尊的課堂氛圍才是語文“教”與“學”和諧發展的基礎。教師還要準確把握評價尺度,針對學生的長處與不足,及時有針對性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師還可以用幽默的教學語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節課堂上緊張的學習氣氛,緩和疲倦的學習心理狀態。這樣,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愿意說真話,表真情,才能將學生富有個性的思維、靈感等都調動起來參與課堂活動,促進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互動,達到和諧。
語文課堂應該是活躍的思想交流場所,是表達和表現自己的場所。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重視師生互動,還要加強生生互動,充分運用個別學習、小組學習、大組討論、學生執教和情景表演等幾種學習形式,促使有效互動多元化。學生學習合作的內容可以是互相討論問題解決,互相檢查鞏固認知,共同操作發現新知等。
合作學習作為互動學習的主要形式,有力地挑戰了教師“一言堂”的專制,它是學生學習過程中自主性發揮的獨特表現,目的是培養學生團體合作和競爭意識,發展交往與審美的能力。合作學習不能流于形式,小組討論時滿教室都是嗡嗡的聲音,看起來非常熱鬧,實際學生交流得怎樣?需要教師深入到小組當中,了解學生合作的效果、認知的進程等,從而參與把握和控制課堂教學。這樣擴大學生在單位時間內主動活動的空間,釋放每個學生的精神活力,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充分發揮教學效益。
在教學中教師要深入地鉆研教材,正確把握教材的結構、語言、思想等,然后借助語言、圖片、音樂、視頻資料等手段設計出適合本課,且又符合學生心理需求的課堂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在盡情展示自己的同時,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充分展示自己的學習個性,從而讓學習互動更有效,更精彩。
如在教學課文《大海睡了》時,在理解課文之后,我播放了抒情的旋律,請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畫面,要求學生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表達。有的學生用生動的朗讀來抒情;有的學生用表演的方式來表達;還有的學生拿起了畫筆,用圖畫進行展示。課堂上,學生時而朗誦,時而表演,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實現了心與情的和諧,學習效果也大大提高了。
總之,在語文課堂上,要采用各種形式,利用各種生成,促進師生的有效互動。一堂有效互動的課堂,才是和諧生動的課堂,無論對于學生還是老師都是一種享受。構建有效互動的課堂,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讓語文這個“百花園”,開出朵朵個性的花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