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士花
(河南理工大學 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河南 焦作 454000)
在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各國之間的交流日趨頻繁,社會對于大學生的英語運用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2007年公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指出,大學英語是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跨文化交際和學習策略為主要內容,并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的教學體系。在教學要求方面,大學英語教學應貫徹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的原則[1]。從《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對大學英語課程性質及教學要求的描述來看,大學英語教學應結合學生實際水平,采用人性化、個性化的教學手段,綜合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譯五方面的綜合運用能力。課堂教學是培養和提高大學生英語運用能力的主要渠道之一。提升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效果對培養大學生英語綜合能力有重要意義。
1.多媒體課件使用不當
多媒體課件在單位時間內,傳遞信息量較大,停留時間較短,頁面更換過快,很多信息一閃而過,學生難以消化吸收。有些教師在使用多媒體課件時,一直停留在講臺操作計算機,師生、生生之間缺乏更多的合作和交流,影響學習效果。
2.大班授課,影響學生的語言實踐機會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各大高校擴招,使得大學在校人數急劇增長,尤其是非英語專業的課堂教學,兩個以上自然班級合班上課現象非常普遍。受課堂教學場地和時間的限制,大班教學使學生參與課堂實踐的機會受到很大影響。
3.課前準備不充分
由于學生課程量的加大,很多學生未做預習就走進課堂,他們很難進入以堂課內容為基礎的語言交流活動中。加上對學生的自學過程缺乏實際的監督手段和合理的評價方法,使得部分學生惰性較強,根本不想投入學習。
4.學習動力不足
大學生中很大一部分在學習英語時存在有工具性動機。認為學習英語的目的就是為了通過期末考試或者通過英語四、六級。許多學生在通過考試后,表現為課后不愿意練習說英語,在課堂上也不愿意用英語交流,缺乏持久的學習動力。
5.師生互動不足
教師占用了大量的時間來講授教學內容。在提問方式中,多表現為教師問,學生答,或者教師問,教師答這兩種模式。而學生問,教師答或者學生問,學生答的模式較少。依然以知識點或者課文內容講解為主,不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6.學習任務不明確
由于任務不明確,或者沒有自己感興趣或相關的學習任務而感覺自己無事可干,在英語課堂上昏昏入睡、玩手機等現象視而不見。迫切需要建立大學英語新型課堂教學模式。
1.恰當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圖文并茂,能夠生動形象的講解一些抽象問題,可使學生手、腦、眼并用,直接接觸原聲語言,能夠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學生置身于真實情景中,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網絡和計算機輔助教學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教學中要恰當運用多種現代化教學手段,把教學的重心轉移到學生身上來,讓課堂成為學生的舞臺,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2.積極探索主體先行的綜合課堂教學模式
弱化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引導進行學生之間和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摒棄以考試為向導、以語言知識為重點的教學模式,進一步突出聽、說的能力培養,幫助學生找到自己思考問題的方式,以學生容易接受、印象深刻的方式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探索以自學、小組討論、教師答疑、精講、多練為教學環節。以明確的任務為導向的綜合課堂教學模式。將結果評價與過程監督相結合。
3.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通過各種形式的教學手段,將學生帶入到英語學習的氛圍中來,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可以通過以下措施:①突出英語優勢,引導學生將英語學習與英語文化性結合,感受英語學習的魅力。②優化英語課堂教學內容,積極營造英語教學情境,加強課堂互動。③開展課下交流活動,成立英語學習小組,定期舉行有意義的課外英語學習活動。④根據學生水平,將課文內容的相關主題與感興趣的話題聯系起來,可以增加學生實踐機會,同時增加課文內容的吸引力。將
4.不斷提升教師業務素質
為了打造高水平的教師隊伍,要不斷優化教學隊伍,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通過對英語教師業務素質和教學能力的培訓、鼓勵教師參加學術交流活動;開展教學競賽活動,提高教師競爭意識;不斷引進有實踐能力、有較高理論水平的高素質教學人才來擴充自己的教師隊伍,以先進帶后進,促進教師業務水平提高。
保證學生能夠進行日常的英語交流是大學英語教育的基本要求,提高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自如運用英語的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達成,教學中存在的弊端也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善,對于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需要學生、教師和學校共同的努力,真正將英語教學當作要務來抓,才能真正提高大學生英語水平。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