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章強
(襄陽廣播電視大學·襄陽汽車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襄陽 441021)
1999年開始實施的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項目已經走過了十五個年頭,經過 2002年的中期性評估和2008年的總結性評估,項目已由試點轉入常態。在此期間,全國電大系統的辦學理念、辦學思路和辦學關系得到了深化,辦學水平有所提升,辦學行為有所規范,辦學質量有所提高。但是,毋庸置疑,最能體現開放教育試點成果的首先是電大的辦學規模得到了很大提高,中央電大發展規劃辦公室提供的數據表明,2008年全國電大系統學歷教育在校生 252.97萬人,其中開放教育本、專科在校生 224.97萬人,開放教育在校生人數占全部電大在校生人數的89%,由此可見,開放教育項目的實施,對電大辦學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和促進作用,也使得全國電大系統又一次煥發出勃勃生機和活力。
但是,我們應該看到,以現代遠程教育為特征的開放教育,從試點到常態,只是廣播電視大學發展的一個階段,也還是一個由成長到逐步成熟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各試點單位能夠按照中央電大的評估標準積極認真的準備和實施各項工作,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要確保試點評估驗收的順利通過,這是各級電大共同的愿望,更是基層電大辦學的基本訴求,即便這樣,在中期性評估和總結性評估中,仍然有相當數量的試點單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有些試點單位離評估指標的要求還相距甚遠。現在,開放教育已經轉入常態,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那些在評估中存在的問題,就會發現,有些評估中存在的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決,有些依舊存在,還有一些則與試點期間相比出現了嚴重的后退。實踐性教學存在的問題就是眾多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甚至變得比試點期間更為嚴峻的問題之一。
實踐性教學是開放教育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含課程實踐教學和綜合實踐教學兩個方面,在試點期間,各試點單位按照中央電大的要求,對綜合實踐教學給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視,比如課程平時作業的檢查、形成性考核的落實、畢業論文(設計)的實施等,基本上能夠達到上級電大的要求,但是,能夠得到落實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則是因為這些工作經常要接受上級電大的檢查,一直受到上級電大的監督,而且必須得到上級電大的認可,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取得相應的課程(實踐)學分進而取得畢業資格。然而,自試點轉入常態教學后,綜合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就開始出現大幅下滑,有些環節已經名存實亡,而那些試點時就存在的實踐教學無場地、實習實訓無基地的問題,在基層電大更是比比皆是。綜合實踐教學的情況尚且如此,課程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就更為嚴重。課程實踐教學是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理、工、農、醫、經管等學科的各專業,課程實踐教學顯得更為重要,可是,我們廣大的基層電大,在組織有效的課程教學就已經很困難的情況下,再奢談課程實驗教學就成了天方夜譚。雖然筆者沒有對開放教育課程實踐情況進行具體詳細的調查,但從自己所了解到的學生學習情況和對基層電大辦學實力等方面的分析,大致可以得出上述結論。這正是本文試圖對課程實踐問題加以探討的原因。
課程實踐教學是根據課程教學的要求,結合工作和社會生產實際而進行的專項性、綜合性和操作性訓練,旨在加強和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為社會實踐、畢業論文(設計)及從事相關專業(行業)工作打下基礎,一般是指圍繞課程進行的實驗、實訓、實習和大作業等實踐教學活動。為了有效實施課程實踐教學,2006年中央電大印發的《廣播電視大學教學過程管理規范(試行)》對課程實踐教學的方式、要求及組織實施做出了明確的規定。但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課程實踐教學環節并沒有按規定得到落實,與《規范》的要求有很大的缺失,其表現如下。
1.對課程實踐教學認識的缺失。在開放教育課程教學過程中,許多基層電大、教師和教學管理者有一個較為普遍的認識,那就是:參加開放教育學習的學生大都是在職成人,他們有一定的社會閱歷和實際工作經驗,只要能夠使他們掌握課程理論知識,順利通過課程結業考試,教學目的就算達到了,所以,沒有必要在課程實踐方面花費過多精力和過多投入。這種認識在試點結束后表現得尤為突出。正是這種認識的存在和加深,使得本來就已經步履蹣跚的課程實踐教學被一步一步地弱化了。
2.課程實踐教學條件的缺失。實驗(實訓)條件原本就是基層電大基本建設中一個非常薄弱的方面,許多地(市)級電大,原有的實驗設備和設施僅能勉強提供一些基礎課實驗,而專業課實驗很少能夠按課程要求完整開出,有些專業性較強的課程實驗甚至根本無法開出,加之認識上的缺失,課程實踐教學條件不僅難以達到開辦某些專業必備的要求,也沒能夠在辦學過程中得到應有的改善,有些甚至變得更加惡化,許多專業的課程實驗最多也只能在面授輔導時提及一下。地級電大尚且如此,縣級電大就更談不上開展課程實踐教學了。
3.師資水平的缺失。教師在開放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起到主導作用,應該對包括課程實踐等各個教學環節承擔導學責任。但實際情況是,許多基層電大對教師的教學要求一般只局限在課程的理論知識輔導上,只要能夠達到一定時數的面授輔導和網上答詢,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由于上述兩方面的缺失,不少教師、特別是專業課教師,在課時安排和缺少實驗條件的雙重限制下,根本無暇或無意開展課程實踐教學和操作訓練,課程實踐環節自然也就成了被忽略的部分,充其量不過在面授輔導教案里被提及;加上基層電大“雙師型”教師的缺乏和教師自身動手能力不足,想給學生提供高質量的課程實踐指導也就勉為其難了。
4.課程實踐教學要求的缺失。中央電大在2004—2007年期間,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學工作及教學管理規范,對課程實踐教學提出了要求,但是,這些要求并沒能在具體的課程教學過程中體現出來。究其原因,大致有這樣幾點:其一,對課程實踐教學的要求過于籠統,不具有操作性;其二,由于對教學點的課程實踐教學條件、師資條件、課程實踐教學組織等方面的要求沒有和申辦該專業應具備的條件掛鉤,故不具有約束性;其三,這些要求很少在課程教學檢查、問題反饋和整改中引起足夠的重視;其四,作為體現具體課程實踐教學要求的文件——專業實踐環節教學大綱沒有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被得到應有重視,許多教師和學生甚至不知道自己所學所教的課程應該完成那些實驗。這樣一來,中央電大所制定的那些關于課程實踐教學的要求、規范,就只能成為一個擺設。
5.課程實踐教學環節監控的缺失。對課程實踐教學環節實施有效監控是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確保專業培養目標實現的重要保證,也是建立完善的教學質量保證體系不可或缺的一環。然而,開放教育試點至今,特別是試點結束以后,一方面,課程實踐教學慢慢從教學過程中被擠壓,逐漸成為課程教學和課程學習的附屬,另一方面,上級電大對分校、教學點課程實踐教學的監控時續時斷,形同虛設,大大助長了輕視,以致取消課程實踐環節風氣的蔓延,使業已弱化的課程實踐教學雪上加霜,什么“形成性考核”、“課程學分取得標準”都隨課程實踐教學環節如今這種現狀的蔓延而變得毫無意義。
筆者認為,廣播電視大學開放教育在新的發展階段,必須堅持探索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目標以及相應的課程實踐教學模式及其運行機制,必須在課程實踐教學實施的過程中,堅持嚴要求、高標準、多樣性原則,使課程實踐教學活動在實現形式、實現途徑及考核監控等各個方面有所突破。
1.依托當地普通高校,建立課程實踐教學合作機制。基層電大,特別是地級電大,可以根據本校專業設置的需要,通過考察和協商,與當地有實力的普通高校建立課程實踐教學合作關系,借助普通高校優良的課程實踐教學資源,以有償服務的形式為開放教育學生提供所需的實驗環境、實驗指導和實驗考核。這種做法在許多基層電大都有過嘗試。
2.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嚴格考核課程實踐教學績效。在向教師下達課程教學任務時,應當結合課程性質制定相應的課程實踐教學目標,促使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加強自身的技能訓練,充分利用各種課程實踐教學條件、形式和途徑,同步或異步相結合、集中或分散相結合,加強對學生課程實踐環節的指導,完成課程實踐任務。對不勝任課程實踐教學工作、不能完成課程實踐教學任務的,績效考核應為不合格。
3.建立完善的課程實踐教學質量監控機制和評價機制,促進課程實踐教學工作的正常、規范、有序。課程實踐教學質量監控是指在教學過程中,課程實踐的各個環節,從教學內容、形式、途徑、效果、考核等都應該在有效的可控范圍內進行,都能夠體現完整的教學過程和程序,都能夠體現課程實踐教學大綱的要求,同時,各級電大之間的監控鏈條保持完整持久,能正常有序運行,并具有可操作性。加上評價機制的建立,就能夠使課程實踐教學活動在良性的軌跡上開展,使之成為整個教學質量保證體系里真正落到實處的一環。
4.依托職業技能鑒定機構,建立“職業資格證書”與課程實踐成績互認機制。職業技能鑒定機構是國家為推進職業資格認證的所設立的專門機構,基層電大可以積極與當地的鑒定機構掛鉤,把一些課程的實踐教學任務與相應的證書培訓、鑒定考核緊密聯系在一起,這樣,既保證了課程實踐任務的落實,進而取得相應的課程學分,又能夠使學生從中得到與社會生產實際相關性更強的技能訓練和資格認證,起到“一石兩鳥”的效果。
5.加強與行業(企業)教育機構合作,有的放矢地開展課程實踐教學工作。廣播電視大學自誕生那天起,就與行業(企業)產生了密不可分的聯系,30幾年來為廣大行業(企業)培養了大批的應用型高等專門人才更是為人稱道。如今,許多行業(企業)為了自身發展和轉型升級服務,都設立了專業性較強的教育培訓機構,裝備有先進的教學培訓設備實施,我們完全可以與之進行合作,把一些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移植到那里,一方面,可以彌補自身課程實踐條件的不足,保證課程實踐教學任務的完成,另一方面,也能夠使學生在真實的實踐場所得到真實的實踐技能訓練,加快與先進技術和先進裝備融合的步子。
6.借助網絡教育技術優勢和公共教育服務體系,探索新的課程實踐教學模式。以現代遠程教育為特征的開放教育應充分利用現代通信技術、現代網絡技術和虛擬技術,大力開發網上課程實踐教學課件,開發仿真實驗軟件,開發虛擬實驗系統,使學生能夠在課程理論學習的過程中,利用網上實踐教學課件或進入虛擬實驗室,進行模擬訓練,使理論學習與課程實踐同步進行,這樣,既可以突破師生時空分離的限制,又可以及時完成實驗報告提交、教師批閱和效果反饋,也大大緩解了學生人數多、實踐場地少、師資力量不足等造成的壓力。可以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以遠程實驗室為代表的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網上課程實驗平臺學生訪問中心”將逐步成為現實,而正在進行的“國家繼續教育學習成果認證、積累轉化制度”的建立,也必將為學生開展課程實踐環節學習帶來極大便利。
課程實踐教學雖然只是整個開放教育教學工作的一部分,只能展示開放教育辦學的冰山一角,但是,對廣播電視大學這樣一個規模宏大的學校來說,依然有著不可言輕的地位,它關系到辦學質量的優劣。因為,辦學質量不是人數的累加,不是專業的多寡,而是要從辦學的每一個過程中體現出來;學校聲譽不是靠規模大、人數多得來的,而是在先進的辦學理念、嚴謹的辦學行為和良好的辦學效果里逐步積累起來的。我們希望廣播電視大學在新的發展機遇期再展宏圖,能向英國開放大學那樣成為中國的“常青藤”大學,那就讓我們從辦學的每一個過程中做起吧!
[1] 楊亭亭. 中國廣播電視大學教學質量保證體系研究[M]. 北京:中央電大出版社,2006.
[2] 黃章強. 試析開放教育中的“封閉”痕跡[J]. 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1).
[3] 陳萍. 現代遠程開放教育中實踐教學情景的創設[EB/OL]. 國家開放大學新聞網.
[4] 嚴冰. 實踐教學,老生常談與求新圖變—-在第三次“中國遠程教育教師論壇”上的講話(2012年5月7日)[EB/OL]. 國家開放大學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