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連香
(鄭州市電子信息工程學校,河南 鄭州 450007)
1.矛盾心理。在學習英語時,部分學生想學好英語,也曾下過一些決心努力學習,而要學好英語,不但須有不怕吃苦的精神,而且還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由于缺乏恒心和毅力,一旦短期內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他們便喪失努力和信心,這就形成了有心想學好但又怕吃苦的矛盾心理。
2.膽怯心理。英語學習的成敗與學習的環(huán)境及條件有密切關系。由于英語是一門外國語.不同于漢語.平日生活中缺少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如果學生沒有在課外進行練習、實踐,英語學習成績就很難得到鞏固,更談不上提高。這就需要教師多給學生提供使用英語的機會。如果學生沒有合適的環(huán)境,產生膽怯心理。想說而不敢說,說了而又怕說錯,久而久之,他們就閉口不說。而有的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問題羞于問老師,造成學習上障礙重重。
3.畏難心理。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語言學科,只有持之以恒聽說讀寫訓練,才能掌握英語。而現在大多學生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優(yōu)裕,怕吃苦,不愿在學習上多費時間、精力。在學習英語時,學生必然會碰到許多困難。如果缺乏認真刻苦精神,一旦遇到困難,就灰心喪氣,進而放棄努力。所以,隨著學習內容的復雜和深入,他們越來越認為英語高不可攀,產生畏難心理。
4.自卑心理。由于基礎差、智力和非智力等原因,有些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非常努力,但收效甚微,成績不夠理想;或有時還遭到同學們的熱潮冷風、老師的批評,形成自卑心理。這些學生在屢遭挫折之后,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容易對前途產生悲觀失望,喪失信心。在這些消極心理的作用下,學生產生自卑心理,越有自卑心理,學生越覺得英語難學.自卑感也越嚴重。
5.逆反心理。由于英語教師的自身局限,對一些學生缺乏應有的了解和關心,對學生自尊心不夠尊重,或由于英語教師對某些事的處理不夠公正,給學生的心理造成創(chuàng)傷。這就使他們對老師產生恐懼感和厭惡感,表現出反抗行為,并轉而對英語產生“反感”。或對教師不滿,與教師產生矛盾,進而產生對抗心理,每遇到這位英語教師上課就反感,或因不滿英語教師的水平及教學方法而不想上課,或因對英語教師言行不滿而厭惡教師,進而不能專心學習。
6.驕傲心理。在剛開始學習英語時,比較簡單,學生興趣高,因而成績較好,但容易產生驕傲和輕視心理。當難度增大,成績不理想,得不到老師的贊揚時,就喪失了學習興趣。有的學生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感覺老師所講的知識自己已經學會,故不認真聽講,產生驕傲情緒。
7.應付心理。心理學研究表明,需要是誘發(fā)學習動機的驅動力。許多學生認為中國人學英語沒必要。所以,如果學習動機不明確,學習就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對于英語課,他們完全是抱著一種消極的應付心理,老師交代什么就聽什么,不主動積極參與。
由于職業(yè)學校在英語教學中學生存在著許多不良心理,這就意味著英語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消除諸多負面消極的學習心理,戰(zhàn)勝心理障礙,培養(yǎng)學習英語的興趣,激發(fā)學習動機,才有可能改善教學效果,提高成績。這種消極心理若不及時有效矯正,勢必對教學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教師要付出更多的愛和關注,幫助這些學生克服不良心理,培養(yǎng)健康的學習心理。
1.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實踐證明,凡智力相同或相近的學生,決定學英語學習效果好壞的因素不是智力水平,而是其非智力水平。在人的心理和認知活動中,不能把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斷然割裂開來,二者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智力因素起著認識作用,而非智力因素則起著動力作用,它促進智力的活躍和強化認識的效果。一個人智商再高,若非智力因素得不到提高和培養(yǎng),英語學習效果難以顯現。智力因素能促進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非智力因素則可促進智力因素的提高。英語教師想要發(fā)展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就一定要重視其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
2.激勵學生認識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學習動機直接影響學習行為。有的學生沒有強烈的英語學習動機,認為英語無用,學不學都行。英語教師必須要通過心理輔導去激勵學生學習英語動機,端正學習態(tài)度,消除錯誤動機,強化積極的學習動機。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制定適合學生的學習目標,激勵其學習動機。教師主要是要講明學習英語的目的,使學生認識學好英語的意義,使他們真正懂得為什么要學好英語,并認識到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英語的用途會更廣,將來無論從事什么職業(yè),學好英語都是有用的。
3.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毅力。意志是指自覺地確定目的通過調節(jié)行動,克服困難以達目的的心理過程。意志品質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實踐活動中進行有意識地培養(yǎng),并在克服困難中形成的。學習英語必須要持有驚人的毅力、頑強的意志和堅持不懈的精神才可學好。學習一門英語是要付出很大努力和精力的,在學習英語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尤其是遺忘現象,例如有的單詞,前記后忘。如果在語法龐雜、詞匯量大、語音難學等困難面前畏懼,那將很難掌握英語,將一事無成。英語教師一定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決心和毅力。教師必須相信學生,相信每個學生都是可以教好學好的。要使學生明白,學習英語要有堅強的意志,克服學習中的各種困難,遇到困難要善于知難而進,樂觀進取,如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必然學不好英語。
4.加強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自覺性、積極性的核心因素,是產生學習自覺性的動力。當學生自覺學習時,才能得到最佳效果。英語教師必須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英語教師要將教學方法多樣化,語言要幽默生動,誘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師應給予學生肯定和鼓勵,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表揚鼓勵的語言會給予學生一些成功的喜悅,激勵性的語言更會使學生產生積極向上的情緒,使學生熱愛英語,樹立自信心,強化參與意識。
5.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及協(xié)調的同伴關系。情感對個性的心理特征和行為動機都有很大影響,是制約學生學習效果的關鍵因素。積極向上的情感對學習英語會產生正面影響。樂觀向上、活潑開朗的個性會有助于學生積極參與英語學習活動。而消極的情感會影響學生學習能力的正常發(fā)揮。故此,師生間的情感關系是促使師生積極互動的重要條件。但一些教師更多的是關注思維活躍或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較少關注那些學習后進生。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跟任課教師關系很大。如果他們喜歡一位英語任課老師,也就往往喜歡英語課。因此,教師應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使他們真心喜歡自己及英語課,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良好的學生之間的同伴關系也可促進學生克服膽怯心理,有助于防止譏諷和嘲笑等傷害現象的產生。另外,還必須基于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和特點,因材施教,提出不同的要求,切忌用強迫手段。要以表揚為主,不加諷刺或譏笑學生。
[1]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77.
[2]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