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鵬(大港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 天津 300280)
M油田經過45年的勘探開發,已經整體進入了特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開發階段,綜合含水已經達到89.9%,可采儲量采出程度達到80.8%。老油田的硬穩產格外迫切??偨Y經驗,繼往開來,要實現老油田硬穩產,必需要走好“二三結合”這條路。
當油田按照傳統的開發方式已經基本達到或接近廢棄條件時,需要轉變觀念,創新思路,大幅度提高老油田采收率,要采用全新的概念,采用新的“三重”技術路線,即:重組注采井網結構、重構地下認識體系、重建地面工藝流程,對老油田實施“二次開發”,最大限度地提高采收率、獲取寶貴的油氣資源,實現安全、節能、環保、高效開發,建設科技油田、綠色油田、和諧油田。因此,“二次開發”就是老油田實現長期穩產的方向之一。
“二次開發”是常規的二次采油技術的進一步深化、發展和延續,是介于常規水驅開發和三次采油中間階段的、目的是提高采收率的一項系統性工程。其核心內容概括為“三重”:
重構地下認識體系:主要是指利用新的三維地震資料,采用精細地震解釋技術和高精度動態監測技術(過套管電阻率測井、C/O測井、PND測井等)、精細儲層精細刻畫技術、精細油藏描述技術等,搞清剩余油分布,深化油藏認識。采用信息化、網絡化技術,自動錄入相關技術資料數據,形成方案的自動生成,利用數字化油田進行深入開發。
重組注采井網結構:主要是指改變現有的、傳統的以直井為主的井網結構,以水平井、叢式井、側鉆水平井、多分支水平井等為主要的井型,對滿足水平井開發的油藏進行縱向上的層系細分和重組,平面上進行井網加密,提高儲量的利用程度,完善注采關系,改善水驅開發效果。堅定不移地關閉維護成本較高的老井,采用整體實施的原則,利用與棄置兼顧。
重建地面工藝流程:結合高含水油田的開發特點,以叢式井、平臺式井、集約式布井為基礎,進一步擴大水平井的應用規模和范圍,同時優化簡化地面工藝流程,推行一級或一級半布站,常溫輸送,短流程,擴大冷輸范圍、泵對泵工藝流程。淘汰效率低、能耗高的地面設施,達到“設備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新”;“高效注水泵、高效加熱爐、高效輸油泵”;“全處理、全密閉、全利用”;“循環利用”,實現油田地面設施高度自動化。
M油田目前已經完成“二次開發”的整體規劃部署,預計采收率平均提高6.06個百分點,總體達到38.4%。其中,X開發區重構地下新的認識體系的工作已經完成,《X開發區二次開發方案》已經通過審批;重組地面工藝流程的“港西模式”已經形成并成熟;重建井網結構已經在開展先導實驗。
三次采油是復雜斷塊“雙高”油藏提高采收率的必由之路,是通過進一步改善并提高驅油效率來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手段。因此三次采油是目前技術條件下,老油田實現長期穩產的終極手段,是油田開發的最終方向。
M油田油藏類型多樣,單一的三次采油技術難以全面推廣應用,需開展多途徑的提高采收率技術。經歷近30年的技術攻關,因藏制宜,多元發展,形成了以污水聚合物驅、本源微生物驅為主體的三次采油技術系列,其中污水聚合物驅滿足了節能減排、禁采地下水的要求,已成為主導技術。目前M油田已成熟主體技術包括污水聚合物驅油技術、本源微生物驅;正試驗配套技術包括污水CDG驅、彈性微球聚合物驅、自生泡沫復合驅;要進一步試驗發展技術為化學復合驅。最終形成實用的全方位的三次采油技術系列。
[1]胡文瑞,二次開發讓老油田“寶刀不老”,中國石油石化,2009年7月.
[2]閆建華趙萬優等,油藏工程基本原理,石油工業出版社,第1版 (2006年8月1日).
[3]沈平平,提高采收率技術進展,石油工業出版社,第1版(2006年9月1日).
[4]郭秋麟,油氣勘探目標評價與決策分析,石油工業出版社,(2004年10月1日).
[5]穆龍新等著,精細油藏描述及一體化技術,石油工業出版社,(2006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