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強 李信明 朱曉玲 安嘉懿
(四川省遂寧市中心醫院康復科 遂寧629000)
三叉神經痛是一種病因尚未明確的神經系統常見疾患,以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內出現反復發作的陣發性、短暫性的劇烈疼痛為主要表現[1]。關于三叉神經痛的治療方法有許多種,如:口服藥物治療、物理療法、封閉治療以及手術切斷、微血管減壓術等。各種治療方法雖能緩解疼痛,但各有利弊,效果并不令人十分滿意。我科于2010~2012年采用射頻熱凝術治療三叉神經痛,取得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科收治的三叉神經痛患者31例,其中男14例,女17例;年齡39~74歲,平均年齡56歲;病程2個月~11年;單側發病28例,雙側發病3例;第3支痛22例,第2支痛3例,第1支痛1例,第2、3支混合痛5例;7例有扳機點,1例可見痛性抽搐。全部病例均符合《神經病學》擬定的三叉神經痛診斷標準。
1.2 治療方法 應用加拿大BaylisPMG-230型射頻疼痛治療系統,及配套的射頻針經皮三叉神經半月節穿刺:囑患者取仰臥位,頭偏向健側,選取患側顴弓下緣中點為穿刺點,常規消毒、鋪巾后,右手持18號射頻電極針,針尖方向對準前上目外眥處。針身與皮膚表面垂直,抵達翼骨外板,再緩慢進針4~5 cm,針頭即可接近或進入卵圓孔,患者可感劇痛、麻脹、跳痛,其范圍與三叉神經痛分布區相符,再繼續緩慢進針0.5 cm,即可到達三叉神經的根部。若感覺針尖進入卵圓孔后,詢問患者上述感覺,如不明顯可利用射頻疼痛治療系統的方波神經電刺激來確定針尖的位置,開啟電刺激(50 Hz,0.1~0.3 mV電流刺激)。根據患者反應可適當調整穿刺針的深度和方向,使三叉神經相應分布區域有劇痛、麻脹或跳痛感,證實穿刺部位準確。電刺激引起疼痛分布區觸電樣麻脹、酸脹越強烈,說明電極離神經纖維越接近。確定位置后,推入0.5%鹽酸利多卡因0.5~1 mL,然后啟動脈沖射頻進行熱凝治療,開始(頻率5 Hz,脈寬 20 ms,時間 60~90 s,溫度 45~50 ℃)逐漸提升溫度直至80~85℃,熱凝治療的同時密切詢問患者術側面部相應區域痛覺改變情況,面部痛覺明顯減弱或消失提示手術成功。術后局部無菌敷料貼敷,局部禁水3 d。
1.3 觀察指標 (1)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isualanalogue scale,VAS);(2)疼痛強度(painintensity,PI):按VAS分為無疼痛(0分),輕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7分),重度疼痛(8~10分);(3)副作用。
1.4 觀察時間點 治療前及治療后1 d、3 d、1周。
1.5 統計學處理 應用統計軟件SPSS17.0處理試驗數據,自身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多組間均數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ANOVA)分析。
2.1 VAS評分 31例患者治療前VAS評分為(8.53±1.35)分,治療后第1天VAS評分降至(3.61±3.02)分,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P<0.05),第 3天 VAS評分降至(3.47±3.05)分,第2周后VAS評分降至(3.46±2.80)分,其他時間點與治療前比較差異也均有顯著性(P<0.05)。
2.2 副作用 射頻治療后2例患者出現面部腫脹,均1周內消退。所有患者均未出現面部麻木、感覺減退以及其他嚴重并發癥。
三叉神經痛病因和發病機制至今尚未完全闡明[2],發病早期多采用藥物或封閉、針灸等治療,卡馬西平為藥物治療的首選藥物。然而,隨著病情的進展,藥物治療的效果常逐漸下降,療效難以持久,副作用多見。保守治療無效后可采取手術治療。目前常用的手術有:三叉神經周圍支撕脫術、半月節后根甘油阻滯術、微血管減壓等手術方式,但效果都不是十分理想[3]。射頻熱凝術是目前治療三叉神經痛較理想的方法。其通過電刺激準確定位要破壞的神經纖維,并通過控制性加熱選擇性地破壞相應的感覺神經纖維。射頻熱凝術治療三叉神經痛相對手術治療,其操作相對簡單,不需要開顱,痛苦小,尤其適用于年齡大、不能耐受手術的老年患者,且費用低、住院時間短、不良反應少。在本研究中,患者治療后第1天就能明顯緩解癥狀,且隨著時間延長,疼痛會進一步減輕或痊愈。當然,射頻熱凝術也有一些手術的并發癥,如面部腫脹、麻木,本報道中有2例患者術后局部腫脹,也有報道出現面部輕微麻木,考慮觸覺纖維受到輕微損傷所致,一般1~3個月后麻木可自行緩解。隨著射頻治療技術在臨床越來越成熟運用,以及影像醫學技術不斷更新的發展,相信射頻熱凝術治療三叉神經痛將會在臨床中得到廣泛運用。
[1]Ma Z."Nerve combing"for trigeminal neuralgia without vascular compression[J].Clin JPain,2009,25(8):740
[2]王維治.神經病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472-473
[3]Tyler-Kabara EC,Kassam AB,Horowitz MH,etal.Predictors of outcome in surgically managed patients with typical and atypical trigeminal neuralgia:comparison of results following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J].JNeurosurg,2002,96(3):527-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