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醫院 武威733000)
腎病綜合癥是由各種腎臟疾病引起的具有以下共同臨床表現的一組綜合征:(1)大量蛋白尿;(2)低蛋白血癥;(3)水腫;(4)高脂血癥[1]。腎病綜合癥的病理復雜性決定了其在治療和護理過程中的高要求性。腎病綜合癥護理作為關鍵的一個環節,對護理的安全性提出了很大的挑戰。所謂護理安全是指在護理實施的全過程中,患者不發生法律和法定規章制度允許范圍以外的心理、機體結構或功能上的損害、障礙、缺陷或死亡[2]。所以,腎病綜合癥的安全護理是在新型醫療條件下對所有護理人員提出的高標準、嚴要求的艱巨任務。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武威市涼州醫院2011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腎病綜合征患者100例作為觀察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30~71歲,平均年齡50.5歲;病程9~18個月,平均病程13.5個月。對照組男31例,女19例;年齡32~63歲,平均年齡47.5歲;病程11~19個月,平均病程14.4個月。臨床表現:(1)水腫:水腫的出現及其嚴重程度與低蛋白血癥的程度呈正相關,然而例外的情況并不少見;(2)高脂血癥:患者血漿中各種脂蛋白成分均增加,血漿總膽固醇(Ch)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h)明顯升高,甘油三酯(TG)和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VLDL-Ch)升高;(3)蛋白尿:患者每天尿蛋白質排泄量定量超過100 mg;(4)低蛋白血癥:即血清白蛋白水平在30 g/L以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病情等方面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依照2003年腎臟病診斷與治療及療效標準專題討論會結論判定[3]:(1)大量蛋白尿(≥3.5 g/24 h);(2)低蛋白血癥(血清白蛋白≤30 g/L);(3)高度水腫;(4)高脂血癥。其中(1)、(2)兩項必備,并且要排除繼發性腎病綜合征。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采用增強免疫、利尿、對癥支持等保守治療。
1.4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進行中醫護理干預,根據腎病綜合征患者辨證分型的特點給予具有針對性、預見性的護理措施。具體如下:
1.4.1 合理安排休息與活動 生活起居護理:中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人與自然界也是相互統一的,故適宜的起居條件可直接影響疾病。休息:臥床可以增加腎臟血流量,有癥狀的患者應注意臥床休息,有利于利尿;減少與外界接觸,可防止交叉感染;水腫明顯或有大量蛋白尿者,均需臥床休息;病情緩解后逐漸增加活動量。作為醫護人員切記要叮囑患者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場所、避免損傷皮膚,以免引起感染;但長期臥床又會導致血流緩慢,易導致動脈血栓形成。因此,應安排適當的下床活動,以改善血液循環。
1.4.2 飲食護理 合理飲食對腎病綜合證患者至關重要,有顯著水腫和嚴重高血壓時應短期限制水鈉的攝入,病情緩解后不必繼續限鹽。活動期供鹽1~2 g/d。蛋白質攝入1.5~2 g/(kg·d),以高生物效價的動物蛋白(蛋、禽、乳、魚、牛肉等)為宜。在應用激素過程中每日應給予維生素及適量鈣劑。忌用腌制食品。
1.4.3 心理護理 由于腎病綜合征病程長且反復發作,患者思想壓力較重,極易出現恐懼、煩躁、焦慮不安、悲觀失望的情緒,這些均不利于患者的治療和康復。加上病程反復遷延,日久不愈,故患者對疾病的治療缺乏足夠的信心,易產生悲觀、失望的情緒,使病情更甚,故情志護理對本病的康復或轉歸極為重要。護理人員應多關心體貼患者,經常與患者談心,向患者及家屬耐心解釋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及愈后情況,給患者灌輸“正氣內存,邪不可干”的中醫理論,使其正確認識疾病,以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囑其盡量保持樂觀開朗,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避免緊張、煩躁、易怒等不良情緒的產生,指導患者適當調節自己的不良情緒,有利于疾病的康復。
1.4.4 藥物治療護理 (1)激素治療和護理:該疾病治療需要大劑量皮質類固醇激素,應用激素要定期復查,監測患者血壓,注意觀察有無消化道潰瘍、骨質疏松等,密切觀察尿量和體重,體重增加過快說明除了水鈉潴留外還有肥胖的可能,這時應注意多一點活動,還應注意有無低血鉀、感染等。(2)激素一定要遵醫囑服用,切記擅自停藥或改量,開始用藥時藥量一定要足,減量及減藥速度要遵醫囑,防止發生電解質紊亂。(3)激素可導致滿月臉、肥胖等現象以及一些其它副作用的發生,在治療前要與患者及家屬講清楚,對于青年愛美女性難以接受者,需要耐心細致地做好解釋工作。(4)細胞毒性藥物的治療:環磷酰胺在臨床中最常用,應注意有無骨髓抑制、誘發感染、惡心、嘔吐等,定期復查白細胞,如發現血尿,立即通知醫師采取措施。
1.4.5 康復指導 本病的康復治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由于醫院各種條件的限制,患者不可能長期住院治療,當患者病情穩定后可回家調養。故出院前護士應做好患者及家屬的衛生宣教和康復指導工作,以便取得更好的家庭護理,減少病情反復和患者的痛苦。如囑咐患者經常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態,正確對待本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堅持按時服藥,定期復查;注意調適寒溫、慎起居,避免感冒,做到勞逸結合,在臟腑功能恢復期,不必久臥病床,可適當參加一些輕體力勞動或體育鍛煉,如散步、打太極拳、練氣功等,可使氣血條達、脾氣健運;在病情加重時,應臥床休息,節制房事,節欲保精;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富營養,因鹽有凝水助濕之弊,應給予低鹽甚至無鹽飲食;有出血傾向者,忌堅硬、燥熱食物,以防助熱傷絡而致出血;勿食肥甘厚膩之物,以防助濕阻礙氣化之生。
1.5 療效標準 依據2003年腎臟病診斷與治療及療效標準專題討論會結果判定[3]:完全緩解:多次測定24 h尿蛋白定量陰性或尿蛋白≤0.2 g/d,腎病綜合征臨床表現完全消除,血清白蛋白>35 g/L,腎功能正常;顯著緩解:多次測定尿蛋白<1.0 g/d,血清白蛋白顯著改善,腎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部分緩解:多次測定尿蛋白有減輕,尿蛋白<3.0 g/d,血清白蛋白改善,腎功能好轉;無效:尿蛋白及血清白蛋白與治療前比較無大改變,腎病綜合征臨床表現未消除,腎功能無好轉。
1.6 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3.0建立數據庫,通過t檢驗和χ2檢驗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8.0%,對照組為74.0%,兩組療效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S) 例(%)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S)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
2.2 心理特點評分情況 觀察組患者感覺、情感、思維、行為、意識、社會人際關系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腎病綜合征患者心理特點評分比較 (±S) 分

表2 兩組腎病綜合征患者心理特點評分比較 (±S) 分
?
目前運用中醫學“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原則來治療腎病綜合征[4]。抓住病程中不同的主要矛盾進行辨證分型論治,參考激素在使用的過程中機體發生了一系列的規律變化辨證用藥、或以固定方加減治療。中西藥有機的結合,相互取長補短,使其在減輕激素副作用、順利撤減激素及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況上療效穩定,較單純中醫或西醫治療有明顯的優勢,能協同提高療效,減少腎病綜合征患者的復發率,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療效。腎病綜合征病理變化類型較多,目前有關中西醫結合治療腎病綜合征絕大多數處于療效觀察及經驗積累的階段,其療效機制、中醫辨證施治規律及臨床運用規范等方面尚需進一步探討與研究[5]。如何有機地結合病理檢查及相關的實驗室指標進行病機分析,使用藥更準確地擊中靶點,以提高療效,這是今后臨床研究的重點課題之一。
中醫護理干預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的臨床護理工作,是中醫護理的主要原則。護理工作人員針對患者不同證型及病情,采用扶正祛邪、異病同護、同病異護、三因制宜等原則來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案[6]。隨著現代醫療模式的不斷轉變,中醫護理干預作用日益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已經廣泛地應用于臨床各科室護理實踐之中。通過臨床患者的住院天數、臨床療效及心理評分比較,中醫護理干預輔助藥物治療,可明顯地縮短腎病綜合征患者的住院時間,提升臨床療效,對于患者病情改善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有很大的裨益,值得同行借鑒。
[1]尤黎明.內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276-277
[2]楊翠琴,穆睿華,李慧芳.臨床護理安全隱患及防范措施[J].基層醫學論壇,2010,14(4):464-465
[3]葉任高,陳裕盛,方敬愛.腎臟病診斷與治療及療效標準專題討論紀要[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03,4(6):355-357
[4]陳曉風.中西醫結合治療難治性腎病綜合征的研究進展[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08,9(10):938-940
[5]聶莉芳,陳榮源.難治性腎病綜合征中西醫結合治療的研究進展[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06,7(7):424-425
[6]黃春霞.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在中醫護理臨床帶教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25(5):105